基本信息
书名: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定价:29.00元
作者:兰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11473749
字数:
页码: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从认识到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并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基本作业示教这一主题,以工业机器人四巨头ABB、KUKA、FANUC和YASKAWA为主要对象,通过典型案例对工业机器人示教和操作的相关基础共性问题进行详细图解,尽量反映外近年来在机器人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的新成果,内容涵盖机器人搬运、码垛、焊接、涂装和装配五大典型应用任务,使读者对机器人工作站及其作业示教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配备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思考与练习答案,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均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cmpedu./)注册后下载。
全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用书,同时可供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示教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章绪论1
1.1什么是工业机器人3
1.2为何发展工业机器人 3
1.3工业机器人发展概况 5
1.3.1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5
1.3.2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
趋势 5
1.4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 8
1.4.1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8
1.4.2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12
本章小结 14
思考练习 15
第2章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
运动控制 16
2.1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17
2.1.1操作机 18
2.1.2控制器 22
2.1.3示教器 24
2.2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指标 25
2.3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28
2.3.1机器人运动学问题 28
2.3.2机器人的点位运动和连续路径
运动 29
2.3.3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30
扩展与提高 31
本章小结 32
思考练习 33
第3章手动操纵工业机器人 34
3.1机器人运动轴与坐标系 36
3.1.1机器人运动轴的名称 36
3.1.2机器人坐标系的种类 37
3.2认识和使用示教器 42
3.3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 43
3.3.1示教和手动机器人时 43
3.3.2再现和生产运行时 44
3.4手动移动机器人 44
3.4.1移动方式 44
3.4.2典型坐标系下的手动
操作 44
扩展与提高 47
本章小结 50
思考练习 50
第4章初识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52
4.1工业机器人示教的主要内容 54
4.1.1运动轨迹 54
4.1.2作业条件 56
4.1.3作业顺序 57
4.2工业机器人的简单示教与
再现 57
4.2.1在线示教及其特点 58
4.2.2在线示教的基本步骤 59
4.3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技术 62
4.3.1离线编程及其特点 63
4.3.2离线编程系统的软件
架构 64
4.3.3离线编程的基本步骤 65
扩展与提高 69
本章小结 70
思考练习 71
第5章搬运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73
5.1搬运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74
5.2搬运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77
5.3搬运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81
5.3.1冷加工搬运作业 81
5.3.2热加工搬运作业 85
5.4搬运机器人的周边设备与工位
布局 87
5.4.1周边设备 87
5.4.2工位布局 88
扩展与提高 89
本章小结 93
思考练习 93
第6章码垛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96
6.1码垛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97
6.2码垛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98
6.3码垛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101
6.4码垛机器人的周边设备与工位
布局 105
6.4.1周边设备 106
6.4.2工位布局 107
扩展与提高 109
本章小结 110
思考练习 111
第7章焊接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113
7.1焊接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115
7.2焊接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120
7.2.1点焊机器人 120
7.2.2弧焊机器人 124
7.2.3激光焊接机器人 126
7.3焊接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1287.3.1点焊作业 128
7.3.2熔焊作业 131
7.4焊接机器人的周边设备与
布局140
7.4.1周边设备 140
7.4.2工位布局 145
扩展与提高 148
本章小结 153
思考练习 154
第8章涂装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157
8.1涂装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159
8.2涂装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161
8.3涂装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164
8.4涂装机器人的周边设备与
布局 168
8.4.1周边设备 168
8.4.2工位布局 170
扩展与提高 172
本章小结 174
思考练习 175
第9章装配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178
9.1装配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179
9.2装配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181
9.3装配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185
9.3.1螺栓紧固作业 185
9.3.2鼠标装配作业 188
9.4装配机器人的周边设备与工位
布局 190
9.4.1周边设备 191
9.4.2工位布局 191
扩展与提高 192
本章小结 195
思考练习 195
参考文献19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我对新兴技术领域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科技浪潮中最具颠覆性的几大领域,特别是对于量子计算的原理阐述,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典范。我以前总觉得那些高深的物理概念遥不可及,但读完后,至少对“量子纠缠”和“叠加态”有了个直观的认识,尽管还不能完全精通,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并非空中楼阁式的理论推演,而是直接取材于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实践,涵盖了金融风控、精准医疗乃至智慧城市的构建。文字的叙述流畅自然,虽然主题宏大,但阅读体验却非常舒适,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耐心讲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讨论技术伦理和社会影响时,观点十分中立且富有远见,没有陷入单纯的技术崇拜或过度悲观的泥潭,这使得整本书的厚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战略参考手册。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对它的期望值并不高,以为又是一本堆砌概念的“新潮”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错得离谱。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人机协作”这一复杂议题进行了极其细腻和富有层次感的刻画。它没有聚焦于某一项具体的技术突破,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技术如何重塑人类的工作流程、社会结构乃至于个体心理认同上。例如,书中关于“数字孪生”概念在复杂系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实现的层面,更探讨了这种镜像世界如何影响管理者对风险的认知和决策速度。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未来工作场所”时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它不是冰冷的预测,而是充满了对人类适应性和创造力的信任。语言风格上,它有一种近乎散文诗的质感,但信息密度又非常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思想上的漫步,而非急于赶路的旅程,每一页都留下了值得深思的脚注,非常适合那些对技术哲学和未来学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视野”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它完全跳出了将技术视为工具的传统窠臼,而是将技术本身视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分析“数据主权”和“算法治理”这两大棘手问题,并且给出了超越现有法律框架的设想。这种前瞻性思考,让我对未来十年的社会治理模式有了更清晰的预判。书中引用的文献和思想流派非常广泛,从后现代思潮到信息论基础,都巧妙地融入了论证之中,这表明作者的知识储备极其深厚。与其他侧重于操作指南或特定软件介绍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框架”,它教会你如何去“看”技术变革,而不是如何去“做”某项技术。文字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逻辑链条严密到几乎找不到可以反驳的空隙,读完后感觉自己对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理解都上升到了战略层面,非常推荐给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阅读。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巧妙,它采用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叙事结构,从宏观的全球技术格局切入,然后层层深入到具体的产业变革,最后落脚于个体创新者的实践路径。我尤其欣赏它对“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迭代”之间张力的探讨。很多同类书籍往往将这两者对立起来,但本书却提供了一种整合的视角,展示了如何利用前沿技术(如新型储能和碳捕获技术)来解决环境挑战。书中对特定行业案例的分析详实到令人吃惊,每一个案例都附带了详尽的背景资料和关键数据图表,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规划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文字简练有力,没有一句废话,所有的论证都建立在坚实的实证数据之上,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同时又保持了极强的可读性,阅读时不需要频繁查阅其他资料来理解上下文,整体阅读体验顺滑且富有成效。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入到技术前沿的沉浸式体验。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场景模拟”来展开论述,比如“零时差供应链”的构建、“去中心化身份验证”的社会影响等,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作者在描述这些未来场景时,想象力极其丰富,但所有的想象都建立在对现有技术瓶颈的深刻理解之上,这使得这些“未来画面”看起来既科幻又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人机情感交互”的细腻描摹,探讨了当机器具备更复杂的情感反馈能力时,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微妙地变化。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虽然数量不多,但张力十足,往往能一图胜千言,瞬间点亮一个复杂的概念。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并且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高水准的著作,读完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我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中去,它激发了我极大的实践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