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后日本文化语境中的“池田鲁迅”研究
定价:89.00元
作者:卓光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203169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池田大作是当今域外传播鲁迅影响*的人士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鲁迅在日本接受与传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日本的“学院鲁迅”,却对池田大作对鲁迅的接受与传播缺乏足够关注。本书在细致梳理前人对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池田鲁迅”这一学术概念,来涵盖池田大作在接受与传播鲁迅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从战后文化语境对池田大作“鲁迅情结”生成的影响,池田大作与鲁迅生命感应下的“鲁迅像”建构,池田大作从民众主义立场出发对鲁迅小说的再解读,池田大作在“人性革命”的价值探寻中对鲁迅“人学”思想的阐释,池田大作在创价学会价值理念的实践中对鲁迅价值思想的继承,以及“池田鲁迅”的研究特质、研究范式及研究影响等六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对“池田鲁迅”的本质内涵和现实指向的深入探讨,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鲁迅在日本社会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鲁迅之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当代价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卓光平(1982-),湖北随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曾在浙江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绍兴市社科院智库中心特约研究员,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与池田大作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鲁迅研究,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和日本创价大学中日友好学术研究项目各一项,已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和其他厅市级科研项目3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2013年被评为绍兴市首届“社科新人”称号。
文摘
序言
读到这本书的题目,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画面:硝烟散尽的日本,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来自异域的思想和文化符号,可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将“池田鲁迅”置于战后日本的文化语境中来研究,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个“池田鲁迅”的,他是否是指代某位具体的日本学者、作家,还是泛指一种与鲁迅精神相契合的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作者会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在日本战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体现?还是在社会思潮的讨论中留下了痕迹?我期待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甚至是当时的社会评论,来展现“池田鲁迅”在日本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名字的研究,更是对一种跨文化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深度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一个国家面临深刻变革的时期,外来文化是如何被选择、被加工、被利用的,以及这些文化“他者”是如何参与到本国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中的。
评分我一直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着迷,尤其是当这种碰撞发生在两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国家之间。“池田鲁迅”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扇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它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我进入一个我从未设想过的文化交汇地带。战后日本,一个在战争创伤后努力重建,并在全球格局中寻找新定位的国度,其文化发展轨迹无疑是极为复杂的。而“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代表,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在文学上的革新,都足以引起任何一个文化体特别是经历着转型期的社会的关注。这本书的题目,将“池田鲁迅”置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语境中,无疑是在暗示着一种可能存在的、深刻的文化互动。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阐述,在这个“池田鲁迅”的概念在日本战后文化语境中是如何形成、传播和被接受的。它是否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学术思潮?一种艺术流派?抑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心理?我期待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撑,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和历史事件的梳理,来呈现“池田鲁迅”在日本文化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对战后日本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往往能够打开读者对某个领域的新认知,或者至少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观察角度。“池田鲁迅”这个研究对象,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提供全新视角的金钥匙。战后日本,在我看来,是一个在西方文化浪潮和自身传统之间不断摸索、挣扎与融合的时代。而“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思想的象征,其作品中蕴含的批判精神、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其在文学上的创新,无疑会对任何一个面临转型与反思的文化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本书的题目,就好比在说,在日本战后这个特殊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发现了“池田鲁迅”的身影。这本身就引发了无限的遐想:这个“池田鲁迅”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否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还是一个被文化建构出来的符号?他与真正的鲁迅先生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差异?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池田鲁迅”的出现,在日本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甚至政治层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拨开迷雾,为我呈现一个生动而详实的图景,让我看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种思想是如何跨越国界,并在异域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又或是被如何解读、被如何重塑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古朴的字体,搭配着或许是模糊的旧照片,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战后日本文化的好奇。我一直对那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有着浓厚的兴趣,从经济的飞速发展到社会思潮的激荡,再到艺术、文学的蓬勃,每一个侧面都值得深入挖掘。而“池田鲁迅”这个名字,更是引发了我极大的探究欲。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池田”常常与某种特定的社会阶层或政治派别联系在一起,而“鲁迅”,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其思想的锋芒和批判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将这两者并置,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和想象空间。这本书的题目似乎在告诉我,它将为我揭示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文化交汇点,一个可能连接着东方智慧与日本本土现实的独特视角。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梳理清楚,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何会出现“池田鲁迅”这样的文化现象,它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土壤,以及这种现象对战后日本文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本书将如何剥开历史的迷雾,展现那些被掩埋的细节,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极度执念的读者,我深信历史的魅力往往藏匿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和事件之中,而“池田鲁迅”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隐藏在广袤历史画布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符号,它暗示着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影响,一种可能颠覆我们既有认知的视角。战后日本,作为一个经历过巨变、并在废墟上重建的国家,其文化肌理无疑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个充满张力的语境下,“池田鲁迅”是如何被构建、被理解、甚至是被“发明”出来的。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是思想的借鉴与融合?还是某种社会思潮的呼应?这本书的题目直接点明了研究的对象和语境,这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心,即作者一定进行了一番扎实的史料梳理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我渴望在字里行间看到那些鲜活的案例,那些不同流派的学者、艺术家、乃至普通民众是如何与“池田鲁迅”的思想产生碰撞,又是如何将其内化或批判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考古,去探寻那些可能被遗忘的智慧火花,去理解一个国家在重塑自我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挣扎和文化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