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戰後日本文化語境中的“池田魯迅”研究
定價:89.00元
作者:卓光平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203169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池田大作是當今域外傳播魯迅影響*的人士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學界對魯迅在日本接受與傳播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日本的“學院魯迅”,卻對池田大作對魯迅的接受與傳播缺乏足夠關注。本書在細緻梳理前人對該課題研究的基礎上,不僅提齣瞭“池田魯迅”這一學術概念,來涵蓋池田大作在接受與傳播魯迅過程中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實踐等方麵的內容,而且還從戰後文化語境對池田大作“魯迅情結”生成的影響,池田大作與魯迅生命感應下的“魯迅像”建構,池田大作從民眾主義立場齣發對魯迅小說的再解讀,池田大作在“人性革命”的價值探尋中對魯迅“人學”思想的闡釋,池田大作在創價學會價值理念的實踐中對魯迅價值思想的繼承,以及“池田魯迅”的研究特質、研究範式及研究影響等六個方麵對該課題進行瞭深入係統的研究。本書對“池田魯迅”的本質內涵和現實指嚮的深入探討,從一個重要側麵揭示瞭魯迅在日本社會中所産生的深刻影響,對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和把握魯迅之於東亞乃至世界的當代價值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卓光平(1982-),湖北隨州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曾在浙江大學中文係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紹興市社科院智庫中心特約研究員,紹興文理學院魯迅與池田大作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魯迅研究,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規劃項目和日本創價大學中日友好學術研究項目各一項,已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項和其他廳市級科研項目3項。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學術期刊發錶論文50餘篇,齣版學術專著1部。2013年被評為紹興市首屆“社科新人”稱號。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著迷,尤其是當這種碰撞發生在兩個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東方國傢之間。“池田魯迅”這個名字,在我看來,就像是一扇開啓新世界的大門,它預示著這本書將帶領我進入一個我從未設想過的文化交匯地帶。戰後日本,一個在戰爭創傷後努力重建,並在全球格局中尋找新定位的國度,其文化發展軌跡無疑是極為復雜的。而“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和思想的代錶,其作品中所蘊含的批判精神、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在文學上的革新,都足以引起任何一個文化體特彆是經曆著轉型期的社會的關注。這本書的題目,將“池田魯迅”置於這一特殊的曆史語境中,無疑是在暗示著一種可能存在的、深刻的文化互動。我希望作者能夠詳細闡述,在這個“池田魯迅”的概念在日本戰後文化語境中是如何形成、傳播和被接受的。它是否代錶著一種特定的學術思潮?一種藝術流派?抑或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心理?我期待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支撐,通過具體的文本分析和曆史事件的梳理,來呈現“池田魯迅”在日本文化舞颱上扮演的角色,以及這種角色對戰後日本文化發展所帶來的啓示和影響。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題目,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的是一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畫麵:硝煙散盡的日本,社會各界都在努力尋找新的方嚮,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來自異域的思想和文化符號,可能被賦予瞭特殊的意義。將“池田魯迅”置於戰後日本的文化語境中來研究,這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這個“池田魯迅”的,他是否是指代某位具體的日本學者、作傢,還是泛指一種與魯迅精神相契閤的文化現象?更重要的是,作者會如何分析這種現象在日本戰後社會中的具體錶現?是在文學創作中得到瞭體現?還是在社會思潮的討論中留下瞭痕跡?我期待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通過具體的文學作品、學術論文、甚至是當時的社會評論,來展現“池田魯迅”在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和意義。這不僅僅是對一個名字的研究,更是對一種跨文化傳播和接受過程的深度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在一個國傢麵臨深刻變革的時期,外來文化是如何被選擇、被加工、被利用的,以及這些文化“他者”是如何參與到本國文化的構建與發展中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細節有著極度執念的讀者,我深信曆史的魅力往往藏匿於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和事件之中,而“池田魯迅”這個名字,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隱藏在廣袤曆史畫布上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符號,它暗示著一種跨越國界的文化影響,一種可能顛覆我們既有認知的視角。戰後日本,作為一個經曆過巨變、並在廢墟上重建的國傢,其文化肌理無疑是復雜而多層次的。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個充滿張力的語境下,“池田魯迅”是如何被構建、被理解、甚至是被“發明”齣來的。是文學作品的翻譯與傳播?是思想的藉鑒與融閤?還是某種社會思潮的呼應?這本書的題目直接點明瞭研究的對象和語境,這給我一種強烈的信心,即作者一定進行瞭一番紮實的史料梳理和深入的理論分析。我渴望在字裏行間看到那些鮮活的案例,那些不同流派的學者、藝術傢、乃至普通民眾是如何與“池田魯迅”的思想産生碰撞,又是如何將其內化或批判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考古,去探尋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智慧火花,去理解一個國傢在重塑自我過程中所經曆的思想掙紮和文化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古樸的字體,搭配著或許是模糊的舊照片,瞬間就勾起瞭我對戰後日本文化的好奇。我一直對那個充滿變革與衝突的時代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經濟的飛速發展到社會思潮的激蕩,再到藝術、文學的蓬勃,每一個側麵都值得深入挖掘。而“池田魯迅”這個名字,更是引發瞭我極大的探究欲。在我有限的認知裏,“池田”常常與某種特定的社會階層或政治派彆聯係在一起,而“魯迅”,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其思想的鋒芒和批判精神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將這兩者並置,本身就充滿瞭張力和想象空間。這本書的題目似乎在告訴我,它將為我揭示一個我從未接觸過的文化交匯點,一個可能連接著東方智慧與日本本土現實的獨特視角。我期待著作者能夠梳理清楚,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為何會齣現“池田魯迅”這樣的文化現象,它背後有著怎樣的社會動因和文化土壤,以及這種現象對戰後日本文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這本書將如何剝開曆史的迷霧,展現那些被掩埋的細節,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往往能夠打開讀者對某個領域的新認知,或者至少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觀察角度。“池田魯迅”這個研究對象,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個能夠提供全新視角的金鑰匙。戰後日本,在我看來,是一個在西方文化浪潮和自身傳統之間不斷摸索、掙紮與融閤的時代。而“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思想的象徵,其作品中蘊含的批判精神、對國民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其在文學上的創新,無疑會對任何一個麵臨轉型與反思的文化體産生巨大的吸引力。這本書的題目,就好比在說,在日本戰後這個特殊的文化語境中,我們發現瞭“池田魯迅”的身影。這本身就引發瞭無限的遐想:這個“池田魯迅”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還是一個被文化建構齣來的符號?他與真正的魯迅先生之間,有著怎樣的聯係和差異?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池田魯迅”的齣現,在日本社會層麵、文化層麵、甚至政治層麵,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撥開迷霧,為我呈現一個生動而詳實的圖景,讓我看到,在遙遠的東方,有一種思想是如何跨越國界,並在異域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又或是被如何解讀、被如何重塑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