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笔墨世界——张伟平国画山水教学举要
定价:65.00元
作者:张伟平,张雨婷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14753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中国画的“世界”是“笔墨世界”………… 5
一、“笔墨世界”的熟悉与陌生………… 5
二、“笔墨世界”的特殊性………… 7
第二章 画法 画理 画体………… 9
一、什么叫“画法”?………… 9
二、“画理”“画法”与“画体”的关系………… 10
第三章 中国画“基础画法”与“核心画法”的关系………… 11
第四章 关于中国画“临摹”理念的分析——“临摹”是一柄双刃剑………… 14
一、我们为什么要临摹………… 14
二、依(画)理明(画)法是临摹的关键………… 15
三、感觉与临摹的关系………… 17
四、正确取法的临摹必须“正受”………… 17
五、 临摹的方法与态度………… 19
第五章 皴法的意义………… 23
第六章 “树石法”——一门难以立竿见影的必修课………… 24
第七章 教学笔记十一则………… 26
一、教什么与怎样学?………… 26
二、学习路径分析………… 28
三、树体组构要点介绍………… 30
四、枯树组构原理………… 34
五、点叶树组构要点分析………… 38
六、夹叶树组构要点介绍………… 41
七、怎样理解勾、皴、擦、染、点………… 44
八、山石的组构原理………… 46
九、山石点皴法介绍………… 48
十、树石写生………… 49
十一、树法………… 53
第八章 课徒稿中“理”与“法”的分析………… 57
一、张伟平山、石法课徒稿………… 57
二、树法………… 82
三、(一)范宽《溪山行旅图》树、石画法分析………… 92
(二)郭熙《早春图》树、石画法分析………… 98
(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树、石画法分析………… 102
四、树、石小景组构图………… 10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并非专业画家,但这本书的魅力却让我欲罢不能。它没有艰深的术语,也没有过于专业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将复杂的技法变得浅显易懂。我惊喜地发现,原来画出令人动容的山水,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书中对于“墨分五色”的阐述,让我对墨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深浅变化,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层次。此外,他对不同笔触的运用,以及如何用笔墨表现出事物的质感和形态,都讲解得非常细致,非常到位。我尝试着在纸上模仿,虽然效果有限,但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读物”,它让我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沉浸在宁静的山水之间,体验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创新并存的表达。作者在尊重中国国画山水传统的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他并没有生硬地照搬古法,而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我看到他在讲解用墨时,会提到如何表现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如何用笔墨去捕捉现代生活的气息。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同时,书中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也十分独到,他不仅仅是介绍画作的技法,更会深入剖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这种深度的解读,让我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是在传承一种艺术精神,一种对美的追求,以及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受益终生的艺术宝典。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在于其精美的画作,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作者在讲解笔墨技巧的同时,常常会穿插一些古代诗词、哲学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画山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国画山水,不仅仅是学习一种绘画技巧,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书中的许多画面,都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和哲思。他通过笔墨,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胸有成竹”的境界。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意境”的追求,他强调要“师造化,更师造化之精神”,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山水画,是要画出山水的魂魄,而不仅仅是形似。这种对艺术精神的深刻洞察,以及将其融入教学中的方式,着实令人敬佩。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在感受他对艺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评分作为一名初学国画山水的爱好者,我一直苦于找不到真正能够入门的指导。市面上关于山水画的书籍繁多,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是一些名家作品的集锦,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望而却步。这本《笔墨世界》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作者的讲解非常注重实践性,他从最基础的笔墨技巧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去理解山水画的构成要素。特别是其中关于“点景”的部分,作者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教会我们如何为画面增添生气,如何让山水不仅仅是无生命的景致,而是具有灵性的生命体。他所分享的那些“小诀窍”,比如如何处理云雾的层次感,如何表现山石的体积感,都非常实用,让我在自己的练习中受益匪浅。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虽然还远远达不到大师的水平,但作品中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开始有了山水画的“神韵”。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陪伴着我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对国画山水充满了信心和热爱。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散发出的沉静与力量所吸引。那一个个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作,仿佛带着观者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隐居的山林之间。每一笔,每一墨,都饱含着作者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凝视与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对“皴法”的细致讲解,那不仅仅是技法的罗列,更是作者多年来在山间行走、感悟自然的真实写照。他没有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将理论融入到笔墨的挥洒之中,让读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笔墨的生命力。画面的构图也极具匠心,或远山含黛,或近水微澜,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宏大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这种将自然之美与笔墨之韵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着实让人赞叹。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水墨丹青的世界,感受着雨后的清新、山间的寂静,以及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笔墨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