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四书》微揽-田儒宪 中国书籍出版社 9787506831482

{RT}《四书》微揽-田儒宪 中国书籍出版社 978750683148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儒宪 著
图书标签:
  • 四书
  • 儒学
  • 国学
  • 经典
  • 田儒宪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9787506831482
  • 文化
  • 教育
  • 古代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31482
商品编码:297830641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四书》微揽 作者 田儒宪
定价 54.00元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 9787506831482 出版日期 2013-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田儒宪 男,1957年生,土家族,贵州省印江县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即到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8年10月进入思茅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学习,1980年8月开始从事教师工作,现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目录
“大人”是怎样炼成的——《大学》解读朝觐心灵珠峰——《中庸》解读107个君子道德的天堂——有感于《论语》中的“仁”孔子的为政观智慧《论语》——《论语》精彩对话赏析可爱子路——《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之一可敬子贡——《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之二可怜颜渊——《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之三德行四弟子——《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之四“不肖”四弟子——《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之五走近圣人的崇高心灵——孔子关于“德”的论述孟子的教育思想仁政与王道——《孟子》演义之一大丈夫孟子——《孟子》演义之二行者和卫士——《孟子》演义之三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演义之四大仁、大爱、大义、大勇、大丈夫后记

   编辑推荐

《四书》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崇高丰碑。田儒宪编著的《四书微揽》汇集了作者研读《四书》的十八篇心得,它能够帮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四书》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先贤的人格魅力,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四书》微揽:一段穿越古今的智慧之旅 《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文献,它们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基石,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世界。从孩童的启蒙教育,到士人的修身治国,乃至帝王的治国方略,无不汲取着《四书》的养分。然而,对于许多现代读者而言,《四书》的古老文字、深邃义理,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思想体系,往往构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本书《四书》微揽,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生。它并非旨在提供一套艰深的学术考据,也不是对《四书》逐字逐句的详尽解读,而是一次充满温情与洞见的“微览”。我们希望通过一种更加贴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引领读者轻轻推开《四书》的大门,感受其中蕴含的永恒智慧,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微览”,顾名思义,是一种轻盈的、概览式的品读。我们不会被浩如烟海的注释和繁复的学术争议所困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四书》最核心、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本书致力于在纷繁的文本中提炼出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指导着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并用现代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进行阐释,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大学》:自我完善的起点,格物致知的明灯 《大学》作为《四书》的开篇,其核心在于“修身”。它提出的“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勾勒出了一条从个体完善到推己及人的宏大路径。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格物致知”的真谛,并非仅仅是探究事物的原理,更是通过观察、体悟,认识自我,明辨是非,从而达到内心的澄明与坚定。 我们将详细阐述“诚意”的重要性,为何要“自欺”,以及如何通过“正心”来去除私欲与偏见。在“修身”的层面,我们会探讨古人如何通过日日新、又日新来不断提升自我,告诫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政治理想,而是根植于“修身”的内在力量,是个人品德在更大范围内的延伸与实践。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现《大学》的思想如何在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庸》:至高的智慧,和谐的艺术 《中庸》以其平和、中正的风格,阐述了儒家关于“道”的最高境界。《中庸》并非主张平庸,而是指一种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处事原则。本书将深入剖析“中”与“和”的深刻含义,理解“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精妙之处。 我们将探讨《中庸》如何引导我们认识到天命的伟大,以及如何通过“至诚”来达到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在人际交往中,《中庸》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以诚待人,如何做到圆融通达,如何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差异,并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庸”之道,追求一种内外的和谐统一,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论语》:人生智慧的宝库,孔子精神的回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光辉。我们将从《论语》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关于学习、交友、修养的智慧。 本书将重点解读“仁”的核心思想,理解“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关于仁爱的具体实践。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孔子关于君子品德的论述,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敏于事而慎于言”等,教导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准则。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孔子对于教育的理念,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通过对《论语》的细致品读,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抱负,并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养分。 《孟子》:仁政的呼唤,民本的思想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其激昂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阐述了“仁政”和“民本”的思想。《孟子》并非一味地柔弱,而是展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感受他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执着追求。 我们将深入解读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观点,理解为何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以及如何通过“养吾浩然之气”来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本书将重点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他对于“义”的强调,如何在权力与道义之间做出选择。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孟子对于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于改革和进步的积极倡导。通过对《孟子》的品读,读者将能够理解孟子为何被称为“亚圣”,以及他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激励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肩负起社会责任,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四书》微揽:跨越时空的对话,当下的启示 《四书》微揽,不仅仅是对古代经典的梳理,更是希望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淹没,迷失了方向,甚至遗忘了内心最珍贵的东西。本书正是希望通过《四书》的智慧,帮助读者找回内心的宁静,明确人生的方向,并以更加平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情境,将《四书》的道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无论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还是修身养性的方法,亦或是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本书都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我们相信,《四书》的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老典籍,而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通过这次“微揽”,我们希望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引领你在浩瀚的《四书》世界中,拾取最闪耀的珍珠,感受最深刻的哲理。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智慧的觉醒,更是一场与古圣先贤的深度对话。希望通过这本书,你能从中获得力量,找到答案,并在纷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操性和应用价值来看,这本书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现代人往往被各种信息流和快节奏生活裹挟,内心容易感到迷茫和焦虑。这本书中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的探讨,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内在的稳定锚点。它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深刻的哲理分析,指导我们在面对困境、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如何回归到最基本的、最朴素的道德准绳上来。我感觉这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帮助我在喧嚣中找回内心的秩序感和方向感。尤其在描述君子之道与个人抱负的平衡时,其洞见尤为深刻,让人读后深思自己当下的处境和未来应有的姿态。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而不失现代感的风格,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书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油墨的味道也挺舒服,不刺鼻,让人很愿意长时间沉浸其中阅读。尤其是字体排版,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朋友,也能很快适应下来,不会感到阅读上的疲劳。装帧上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加固和封面的覆膜工艺,都体现出出版社在品质上的坚持。这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作为礼物送人,都显得体面有格调。整体来看,这套书在实体呈现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为阅读体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人对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整体设计,也反映出其背后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与责任感。在当今图书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下,能够看到这样一本用心打磨的作品,实属不易。从整体的包装到内文的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而非仅仅是商业运作的产物。这种对品质的坚持,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对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对于那些追求阅读体验的“老读者”来说,这样一套制作精良、内容充实的典籍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品,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值得反复品味和世代相传。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对传统“导读”类书籍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表面概念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思想内核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折射出的不同光芒。我发现它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或难以调和的观点时,展现出了一种惊人的思辨能力。作者似乎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引导者,他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带来新的领悟,尤其是在对比不同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美妙。这促使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激发主动思考的特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

评分

我个人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它巧妙地在宏大的传统思想体系与现代读者的理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初读时,我担心会遇到晦涩难懂的古文障碍,但这本书似乎预判到了这一点,在关键的章节和概念解释上,融入了非常贴合现代语境的阐释。这种“古为今用”的处理方式,让那些沉睡在历史中的智慧重新焕发出活力,读起来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更像是一场与先哲的跨时空对话。它没有过度地进行“白话翻译”,而是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同时辅以精炼的注解,让读者在理解深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原文的力度。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既尊重了经典的严肃性,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又怕迷失在繁复注释中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