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列子与我聊修身/国学今用系列
定价:38.00元
作者:姜正成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64530815
字数: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列子与我聊修身/国学今用系列》内容包括:列子与我聊顺应自然、列子与我聊顺随人性、列子与我聊保持虚静、列子与我聊顺命安时;列子与我聊重生贵己;列子与我聊说话艺术;列子与我聊智愚之道、列子与我聊真伪之辨。
目录
章 列子与我聊顺应自然
观于吕梁,水到渠成
剑不,自然有道
盗天致富,万物归一
顺应天命,乐而无忧
歧道亡羊,列子乘风
伯牙鼓琴,融己于物
偃师造人,各得其所
匏巴鼓琴,乐变四季
三年一叶,自然演化
第二章 列子与我聊顺随人性
文子止盗,仁教之政
列子适齐,中道悟知
南国北国,顺随民俗
杨朱学乖,自然而为
梁鸯驯兽,不逆性情
造父学御,内外相合
巧用人性,消人三怨
尧治天下,顺帝之则
华胥一梦,自然逍遥
第三章 列子与我聊保持虚静
杞人忧天,豁达是解
呆若木鸡,纷繁皆虚
列子拜师,虚空乘风
御寇射箭,不射之射
一无所有,心无烦恼
华子健忘,洒脱自在
龙叔求医,超然物外
襄子遇怪,宠辱不惊
津人操舟,无所顾惜
第四章 列子与我聊顺命安时
融于万物,知命安时
力命之辩,重命轻力
至人若死,顺随天命
管鲍之交,因势而定
异人相交,所遵一道
第五章 列子与我聊重生贵己
晏子问生,随其所去
死生皆道,理性看待
景公忧死,徒费心神
阳生贵己,理无久生
黄帝谈鬼,精形合一
季梁问医,两者兼顾
林类百岁,拾遗于野
东门丧子,不忧其死
端木散财,死无所需
第六章 列子与我聊说话艺术
祸从口出,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文玄结合
列子适卫,丰满繁复
亢仓之知,得聃之道
物职所宜,无能而能
第七章 列子与我聊智愚之道
理无常是,用智非智
人有亡铁,疑邻之子
一毫利物,不可轻视
大力不用,借势成事
伯丰不应,不持己能
公孙龙辩,兼容并蓄
愚公移山,愚者不愚
不死之术,全面看待
第八章 列子与我聊真伪之辨
真人无梦,真假难辨
梦中得鹿,人世为假
万物化生,《列子》真伪
奴仆君王,苦逸之复
为我主义,深辨实伪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偶然翻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是关于古代哲学的,名字我就不提了,但它里面的观点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枯燥乏味的腔调去解读那些深奥的理论,反而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书中探讨的“知足常乐”与现代消费主义的冲突,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简单地否定物质追求,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真正的“富足”究竟是什么。我记得其中有一段写到,人最大的烦恼往往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欲望的无限膨胀,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许多不必要的焦虑。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原本可能晦涩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有一种在与智者对话的沉浸感。对于想了解传统思想,又怕被厚重典籍吓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入门之选,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了对自我和世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看的一本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简直可以说是给我的“精神世界”做了一次彻底的深度清洁。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全摒弃了那些空泛的“成功学”口号,而是聚焦于“内在秩序的重建”。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日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比方说,书中对于“拖延症”的剖析,就完全不同于常见的归咎于懒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恐惧和完美主义情结。我特别欣赏它提出的“微小习惯的复利效应”的概念,不是要求你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是鼓励你每天进步百分之一,这种循序渐进的理念,极大地降低了执行的心理门槛。读完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个章节后,我感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平和了。它没有许诺一个没有挑战的人生,而是教会你如何以更坚韧、更智慧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沉默而可靠的伙伴,在你迷茫时,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而不是空洞的鼓励。
评分说起来,我刚看完一本关于传统美学与生活哲学的书籍,里面的内容对我冲击很大。这本书的重点似乎不在于“教你如何做”,而在于“让你如何感受”。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被现代社会逐渐遗忘的“韵味”进行了非常诗意的重构。比如,它详细探讨了“留白”的艺术,不仅体现在绘画和书法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如何在忙碌中为心灵留出呼吸的空间。书中对季节流转、器物之美、乃至日常饮茶过程中的仪式感,都有着极其精妙的描绘。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匆忙度过的一天,发现那些被视为“浪费时间”的瞬间,恰恰蕴含着最丰厚的生活质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间布置精巧的旧式书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让人心静神宁。它不是那种让你急着去实践的“工具书”,而是更像一本“心灵的地图册”,指引你去探索生命中那些被物质世界遮蔽的美好角落。
评分最近入手的一本书,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治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点。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直接拿古代的贤君圣主来做榜样,而是专注于分析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组织原则”和“人才策略”。比如,书中对“用人唯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和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将其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进行了对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权责匹配”的那一部分,它解释了古代王朝如何通过精妙的制度设计来制衡权力,这对于理解现代组织架构中的权责不清问题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介于学术研究和商业分析之间,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管理的实用性。它不是教你如何“权谋”,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个更稳定、更具韧性的系统。读完之后,我对于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团队或组织,有了一套更为扎实和系统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历史智慧转化为了可操作的管理智慧。
评分我手头正在研读一本关于跨文化交流和思维定势的书籍,视角相当宏大且具有批判性。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普世价值”,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下,人们如何构建他们的道德体系和行为准则。作者运用大量的案例和历史对比,清晰地说明了认知偏差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判断力的。比如,它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种文化倾向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处理国际事务和理解家庭矛盾有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极其严密,数据详实,绝非泛泛而谈,但它又避免了纯粹的学术枯燥,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文化轶事。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不断拓宽,学会了从更广阔的维度去审视当下发生的一切。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套高级的“思维滤镜”,让你在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更清醒、更少偏见地去筛选和处理信息,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