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
定价:80.00元
作者:王涛,王利兵,于海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0303871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王涛等编著的《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山杏研究团队近年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在对山杏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山杏的分布规律与资源量,对其分布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在资源集中分布区进行了优良种源、优良林分、优良类型与优良单株的选择,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地,并进行了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应商品性状的研究,提出了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同时,也进行了山杏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为山杏定向培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为今后山杏优质生态能源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提要
《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是木本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工作成果之一,是在对山杏资源全面调查,确定具体分布范围,分析其分布规律,根据资源量进行分布区划,制定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分和关键指标控制(包括山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柴油特征评价)的方法进行优良类型和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山杏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山杏种子及苗期种源变异分析)、不同林分商品经济性状特征、制备生物柴油及其工艺的优化、现有林更新复壮技术、苗木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基地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为山杏生态能源林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生产的价值。《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可供林业、农业、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广大基层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自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山杏外研究现状
1.2.1 山杏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1.2.2 山杏栽培技术研究
1.2.3 山杏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第2章 山杏资源调查及分布规律
2.1 研究方法
2.1.1 调查范围的确定
2.1.2 调查方法
2.1.3 调查内容
2.1.4 山杏分布区资源区划
2.1.5 山杏分布区自然条件收集
2.2 山杏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2.3 山杏在我国的分布规律
2.3.1 山杏的水平分布规律
2.3.2 山杏的垂直分布规律
2.4 山杏在我国的总体分布特征
2.5 山杏在我国各分布区的分布特征
2.5.1 集中分布区
2.5.2 次集中分布区
2.5.3 零星分布区
2.5.4 山杏集中分布区和次集中分布区山杏资源量分析
第3章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及苗期变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收集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试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形态性状变异
3.3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性状相关分析
3.4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地理变异规律
3.5 不同种源山杏苗期表现
3.5.1 不同种源山杏苗期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3.5.2 不同种源山杏苗期性状间相关分析
3.5.3 山杏苗期性状与种子性状相关分析
3.5.4 山杏苗期性状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3.6 山杏种源的初步区划
第4章 山杏的良种选育
4.1 研究方法
4.1.1 山杏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4.1.2 林分类型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4.1.3 优良类型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4.1.4 优良单株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4.1.5 山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柴油特征评价
4.1.6 杂交育种试验
4.2 山杏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1 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2.2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评价方法
4.3 山杏林分类型的选择
4.3.1 西伯利亚杏纯林
4.3.2 西伯利亚杏虎榛子混交林
4.3.3 西伯利亚杏油松混交林
4.3.4 西伯利亚杏绣线菊混交林
4.3.5 西伯利亚杏酸枣混交林
4.3.6 东北杏蒙古栎混交林
4.3.7 野杏野苹果混交林
4.4 山杏主要形态特征变异程度
4.5 山杏优良类型的选择
4.5.1 西伯利亚杏
4.5.2 东北杏
4.5.3 野杏
4.6 山杏优良单株的选择
4.6.1 初选和复选优树
4.6.2 决选优树
4.7 山杏优良单株不同分布区表型特征的比较
4.8 山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柴油特征评价
4.8.1 山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
4.8.2 生物柴油的特征值
4.9 杂交育种试验
4.9.1 杂交杏F1代种子遗传性状的研究
4.9.2 杂交杏F1代苗木培育
第5章 山杏商品经济性状特征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取样方法
5.1.2 山杏不同分布区不同林分类型商品经济性状特征的比较
5.1.3 油脂和脂肪酸含量测定
5.1.4 生物柴油特征值计算
5.2 不同分布区不同林分类型商品经济性状特征比较
5.3 不同分布区山杏脂肪酸组成及生物柴油特征分析
5.3.1 不同分布区山杏脂肪酸组成分析
5.3.2 山杏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特征分析
第6章 山杏杏仁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工艺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油脂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6.1.3 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制备
6.1.4 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及产率计算
6.1.5 山杏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6.1.6 工艺的验证
6.2 山杏生物柴油制备工艺优化
6.2.1 响应面结果的方差分析
6.2.2 山杏生物柴油数学模型拟合
6.2.3 影响因素对山杏生物柴油产率的响应面分析
6.2.4 山杏生物柴油制备佳工艺确定及验证
6.3 山杏生物柴油特性分析
6.3.1 冷滤点
6.3.2 十六烷值
6.3.3 密度和运动黏度
6.3.4 氧化安定性
6.3.5 闪点
6.3.6 其他燃料特性指标
第7章 山杏林更新复壮技术
7.1 更新复壮技术
7.1.1 更新复壮期选择
7.1.2 更新复壮时间
7.1.3 更新复壮措施
7.2 更新复壮配套技术
7.2.1 平茬后植株管理
7.2.2 断根施肥复壮
7.2.3 挖蓄水坑
7.2.4 割草压绿肥
7.2.5 保护树体,防治病虫鼠兔害
第8章 山杏苗木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
8.1 苗木繁育
8.1.1 种子的采收和保存
8.1.2 播种时间及不同处理
8.1.3 播种方法
8.1.4 苗期的管理
8.1.5 容器育苗
8.1.6 苗木出圃
8.2 山杏丰产栽培技术
8.2.1 能源林造林地选择
8.2.2 基础设施的建立
8.2.3 良种的选择
8.2.4 整地时间与方法
8.2.5 造林时间
8.2.6 造林技术
8.2.7 栽植后的管理
8.2.8 土肥水管理
8.2.9 提高坐果率
8.2.10 整形修剪
8.2.11 预防霜害
8.2.12 嫁接改良
8.3 病虫害防治
8.3.1 山杏虫害
8.3.2 山杏病害
第9章 山杏能源林采种基地建设规划
9.1 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9.2 项目技术基础
9.2.1 山杏资源调查研究
9.2.2 山杏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发展潜力
9.3 项目建设方案
9.3.1 集中分布区建立山杏能源林采种基地
9.3.2 建设期管理
0章 山杏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10.1 总论
10.1.1 项目名称
10.1.2 建设目标
10.1.3 建设地点
10.1.4 建设内容及规模
10.1.5 建设期限及进度
10.1.6 项目概况
10.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2.1 项目背景
10.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0.3 项目建设条件
10.3.1 自然地理条件
10.3.2 社会经济条件
10.3.3 森林资源概况
10.3.4 山杏产业现状
10.4 项目建设方案
10.4.1 指导思想
10.4.2 建设目标
10.4.3 建设内容、位置和规模
10.4.4 建设期限
10.4.5 项目选址原则
10.4.6 山杏低产林改造示范林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刚拿到这本《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书的封面设计和整体的装帧来看,就透着一股严谨而专业的学术气息。书名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研究对象——山杏,以及其重要应用方向——能源。这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界定“能源植物”这个概念的,毕竟植物的能源潜力是多方面的,从生物质能源到生物燃料,再到更深层次的碳捕获和储存,每一种都值得深入探讨。我对山杏作为能源植物的潜力特别感兴趣,它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广泛分布,如果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将是巨大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山杏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生长状况的差异,以及其产量、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此外,关于可持续性利用的讨论也非常重要,如何避免过度采伐,如何进行规模化种植和高效转化,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山杏在能源领域的新视角和新可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对《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这部作品的期待,更多地是建立在对中国丰富植物资源的想象之上。山杏,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地域特色和野性之美,我一直觉得它在中国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它还能被开发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那简直是将这份自然馈赠发挥到了极致。我猜想书中会探讨山杏在不同地区的栽培和野生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例如,在气候更加适宜的地区,山杏的生长速度是否更快,含油量是否更高?这本书或许还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生物技术,比如基因改良,以期提高山杏的产量或能量转化率。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将山杏的废弃物(例如果核、枝叶)进行再利用,以实现零浪费的能源生产模式。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介绍一些成功的山杏能源化项目,那将极大地增强我对这本书实用价值的认知。
评分在我看来,《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我们对本土植物资源的认识正在走向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应用。山杏,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坚韧而朴实的植物,它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存,又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酸甜的果实。如果它真的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那将是对这种植物价值的重新定义。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科学数据,比如山杏的年平均生长量,其生物质的热值,以及在不同转化技术下的能量回收效率。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清晰地阐述,将山杏转化为能源的具体流程,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而且,“研究”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书中可能还会对山杏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种群在能源利用上的潜力差异。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山杏能源化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比如对土地利用、水资源消耗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潜在改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评分这本《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触及了一个我之前鲜少关注但却日益重要的领域。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当下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挑战。而将目光投向本土的植物资源,尤其是像山杏这样看起来平凡但可能蕴藏巨大能量的植物,无疑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会详细介绍山杏的生长特性,比如它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以及其繁殖能力。这些基础信息对于评估其作为能源植物的可行性至关重要。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山杏的生物量密度,以及在不同收获周期下,其能量输出的效率如何。而且,“研究”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书中可能包含了对山杏种子、果实、树皮、树叶等不同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富含能源潜力的物质。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山杏的能源价值所在。
评分虽然我还没有翻阅具体章节,但从书名《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以及作者的名字,我就能预感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王涛、王利兵、于海燕这几位作者的名字,在植物学和能源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高的期待。我猜想书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地考察报告,从山杏的基因层面分析其能源潜力,到宏观层面评估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经济价值,都应该有深入的阐述。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提到山杏在生物燃料生产方面的具体技术路径,比如脂肪酸的提取和转化,或者纤维素的酶解和发酵。这些都是当前能源研究的热点。此外,书中对“研究”二字的侧重,也让我推测其内容会非常系统化,可能包含对山杏各个品种的比较研究,以及与其他能源植物的性能对比。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山杏在生物炭生产方面的潜力分析,那将是另一大亮点,因为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碳封存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