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 作者 | 赵德明 |
| 定价 | 11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10141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页码 | 459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从分子生物学与传染病、流行病学等多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生、流行、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和新研究进展。共分为八章,包括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技术、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赵德明,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及重大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研课题16项,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兽医病理学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等职务。承担农业部948项目、兽医卫生监督项目、农业部重点专项;科技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8项;获得国家发明9项,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1项;完成教育部科技成果4项;发表论著14部,其中主编教材5部,主译著作9部。在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收录。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总序 前言 章 概述 节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定义 第二节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流行史 一、羊痒病 二、Gausek与库鲁病及“慢病毒” 三、Prusiner和朊病毒的发现 四、朊病毒的体外制造 五、朊病毒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六、朊病毒发现的启示 第三节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危害 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病原学 节 分类和命名 一、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二、人体发生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第二节 基因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朊蛋白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二、朊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合成 三、朊蛋白的一级结构 四、朊病毒高级结构 五、朊蛋白结构域(121~231)的三维结构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 朊蛋白的理化特性 第四节 毒株分类 一、种间屏障和新毒株的产生 二、使用实验动物用于朊病毒毒株的研究 三、朊蛋白多态性和朊病毒毒株 四、不同朊病毒毒株间的相同特征 第五节 朊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一、参与维持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二、通过抗氧化途径保护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三、PrPc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 四、参与淋巴细胞信号转导 五、参与核酸代谢 六、调节内钙的功能 七、与昼夜节律和学习、记忆相关的功能 第六节 朊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和生物学功能 一、PrPc的细胞定位 二、朊病毒的复制机制 三、朊病毒的转运机制 第七节 朊蛋白基因的突变 第三章 流行病学 第四章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病机制 第五章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六章 诊断 第七章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第八章 预防与控制 附录 |
我一直对“跨学科研究”的成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交叉的那些前沿课题。最近我读到了一本关于“动物源性疾病的全球风险评估”的书籍,这让我对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的传播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不仅仅关注单一的疾病,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探讨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国际贸易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增加动物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型和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流行病,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包括加强边境检疫、改善养殖业管理、提升公众的卫生意识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一个健康”(One Health)理念的论述印象深刻,它强调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各领域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健康挑战。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也让我意识到,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的动物疾病,都可能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警示录,提醒我们要关注那些潜在的、未知的风险。
评分我一直对“比较动物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很感兴趣,近期阅读的一本关于“跨物种传染病研究”的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不同物种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以及某些疾病如何跨越物种界限传播。作者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动物对特定病原体的易感性差异,以及病原体如何通过适应新的宿主而发生变异。书中选取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跨物种传染病作为案例,例如狂犬病、埃博拉病毒等,详细解析了它们的起源、传播链条以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宿主特异性”和“病毒重组”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精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了病原体在跨物种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演化过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引发了我对人类在自然界中角色的深刻反思,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避免潜在的健康威胁。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有挑战性,但同时也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生物进化与疾病传播之间复杂关系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物科学领域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最近开始涉猎一些关于“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专业书籍。这类书籍往往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完全理解,但一旦克服了初期的门槛,便能体会到其中精妙之处。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就详细阐述了多种病原体是如何侵入动物机体,并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甚至改变宿主的生理状态以促进自身传播的。书中对于各种病毒、细菌、真菌的基因组学特点,以及它们在宿主体内复制、变异和进化的机制,都有着极其详尽的描述。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宿主适应性”和“病原体毒力演化”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不同流行病爆发的案例,解释了为何某些病原体会突然变得更具传染性或毒性,以及宿主在进化过程中如何发展出抵抗力。这种微观的视角让我惊叹于生命世界的复杂和精妙。虽然书中包含不少图表和专业术语,但作者的讲解清晰且逻辑性强,结合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微生物世界和疾病发生机制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作为一名对“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感兴趣的读者,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一本关于“动物疫病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的书籍。这本书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基因测序技术以及信息共享平台,来及时发现疫情的蛛丝马迹。书中还重点介绍了在疫情爆发初期,如何迅速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疾病的传播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应急预案制定”和“跨部门协调”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几次大型动物疫情的应对过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快速决策、信息公开以及社会各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书中还讨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巡检、AI诊断等,来提高防控效率。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务实,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一类比较特殊的科普读物,这类书通常会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奥秘。我发现市面上这类书籍的选题确实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大众熟知的宇宙星辰、人体奥秘,还有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引人入胜的主题。前两天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动物疾病”的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兽医或者科研人员,但书里对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的起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的介绍,都写得非常细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非只是罗列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比如某个地区爆发的禽流感如何影响当地养殖业,或者某种病毒在宠物间的传播速度之快,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疾病的严重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之间联系的讨论,比如强调早期的预警机制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控制疫情的重要性。读完之后,我对动物健康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整本书的逻辑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从中获得不少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