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

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桂慎等 著
圖書標籤:
  • 功能農業
  • 中國農業
  • 農業政策
  • 鄉村發展
  • 農業科技
  • 可持續農業
  • 農村經濟
  • 農業現代化
  • 區域發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科學齣版社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4702
商品編碼:29795788267
包裝:圓脊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2-01
頁數:199
字數:267000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近10年來,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迅速,迎來瞭新的發展機遇。總體上看,我國農産品經曆瞭從滿足量的供給,到食品安全保障,再到營養強化3個發展階段,本書旨在為我國功能農業發展和政策研究提供藉鑒。本書共分8章,第1章詳細介紹瞭我國功能農業的重點營養素及其農業載體;第2章總結瞭我國功能農業的發展現狀;第3章分析瞭我國功能農業的市場容量、市場價格、市場認知度和消費行為特點;第4章闡述瞭我國功能農業開發關鍵技術及其應用情況;第5章論述瞭我國功能農業的相關標準及功能農産品認證;第6章剖析瞭我國功能農業産業鏈結構及競爭能力;第7章介紹瞭我國典型區城功能農業發展規劃案例;第8章提齣瞭我國功能農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目錄
目錄
1 我國功能農業的重點營養素及其農業載體 1
1.1 功能農業的提齣與發展 1
1.2 我國功能農業需重點強化的營養素 2
1.2.1 我國居民營養素攝入狀況 2
1.2.2 需要重點強化的營養素 4
1.3 各類農産品中重點營養素的含量 4
1.3.1 硒(Se) 4
1.3.2 鋅(Zn) 5
1.3.3 維生素A 6
1.3.4 維生素B1 8
1.3.5 維生素B2 8
1.3.6 葉酸 9
1.3.7 限製性氨基酸 10
1.3.8 多不飽和脂肪酸 11
1.3.9 其他有益功效成分 12
1.4 重點營養素生物強化的農業載體分析 13
1.4.1 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 13
1.4.2 富含重點營養素的農産品 16
1.4.3 農業載體分析 25
2 我國功能農業的發展現狀 28
2.1 我國功能性種植業的發展情況 28
2.1.1 我國功能性種植業的産品種類及規模情況 28
2.1.2 我國功能性種植業的效益分析 29
2.1.3 我國功能性種植業的品牌培育及重點發展方嚮 30
2.2 我國功能性養殖業的發展情況 30
2.2.1 我國功能性養殖業的産品種類及規模情況 30
2.2.2 我國功能性養殖業的效益分析
2.2.3 我國功能性養殖業的品牌培育及重點發展方嚮 32
2.3 我國功能農業加工業的發展情況 32
2.3.1 我國功能農業加工業的産品種類及規模情況 32
2.3.2 我國功能農業加工業的效益分析 33
2.3.3 我國功能農業加工業的品牌培育及重點發展方嚮 34
2.4 我國新興功能産業的發展情況 34
2.4.1 我國新興功能産業的産品種類及規模情況 34
2.4.2 我國新興功能産業的效益分析
3 我國功能農業的市場分析 40
3.1 功能農業的市場容量測算 40
3.1.1 潛在消費群體規模 40
3.1.2 市場容量的估算 41
3.2 功能農産品的價格分析 42
3.2.1 富含微量元素的功能農産品 42
3.2.2 高抗性澱粉功能農産品 43
3.3 市場認知度和消費行為分析 44
3.3.1 重點城市.44
3.3.2 典型富硒區 50
3.3.3 結論及建議 65
4 功能農業開發關鍵技術及莫應用情況 67
4.1 功能農業開發技術在國際上的發展水平 67
4.1.1 土壤微量元素研究 67
4.1.2 富集微量元素的育種研究 68
4.1.3 綜閤技術研究與實踐 69
4.2 專利技術及分布情況分析 69
4.2.1 申請年限分布 70
4.2.2 申請主體分布 70
4.2.3 申請地區分布 71
4.2.4 專利産業分布 75
4.3 功能農業關鍵技術開發重點方嚮 176
4.3.1 育種強化技術 79
4.3.2 農藝強化技術 79
4.3.3 微生物強化技術 80
4.3 4養殖強化技術 80
4.3.5 精深加工技術 80
4.3.6 監測和評估技術 80
5 我國功能農業相關標準與功能農産品認證 81
5.1 我國功能農業相關標準體係
5.1.1 與硒有關的功能農業標準 82
5.1.2 與鋅有關的功能農業標準 85
5.1.3 與維生素有關的功能農業標準 86
5.1.4 與限製性氨基酸有關的功能農業標準 88
5.1.5 與其他有益功效成分有關的功能農業標準 89
5.1.6 我國功能農業標準體係的建立 90
5.2 功能農産品認證 91
5.2.1 認證認可的發展曆史及相關法律法規體係 91
5.2.2 食品農産品認證 92
5.2.3 功能性食品認證 95
5.2.4 富硒産品認證及其他 98
6 功能農業産業鏈結構及競爭能力 100
6.1 陝西省安康市富硒功能農業産業分析 100
6.1.1 引言 100
6.1.2 富硒産業發展背景 101
6.1.3 富硒産業鏈結構分析 106
6.1.4 自然資摞生態位的測算與分析 107
6.1.5 産品生態位的測算與分析 110
6.1.6 技術生態位的測算與分析 112
6.1.7 富硒産品市場生態位的測算與分析 115
6.1.8 核心能力生態位的測算與分析 117
6.1.9 提升策略分析 121
6.1.10 結論及建議 127
6.2 江西省豐城市中國生態曬榖産業園分析 128
6.2.1 引言 128
6.2.2 富硒産業發展背景 129
6.2.3 富硒産業鏈結構分析
6.2.4 富硒企業競爭關係及差異化分析 132
6.2.5 富硒企業連接度分析 135
6.2.6 結論與建議 136
7 我國典型區域功能農業發展規劃案例 137
7.1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 137
7.1.1 産業發展現狀分析 137
7.1.2 主導産業體係 140
7.1.3 區域品牌與發展策略 147
7.2 陝西省紫陽縣 150
7.2.1 産業發展現狀分析 150
7.2.2 主導産業體係 153
7.2.3 區域品牌與發展策略 155
7.3 湖南省桃源縣.157
7.3.1 産業發展現狀分析 157
7.3.2 主導産業體係 162
7.3.3 區域品牌與發展策略 169
7.4 黑龍江省海倫市 171
7.4.1 産業發展現狀分析 171
7.4.2 主導産業體係 175
7.4.3 區域品牌與發展策略 181
8 我國功能農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84
8.1 我國發展功能農業的必要性.184
8.1.1 發展功能農業是未來世界農業的必然趨勢 184
8.1.2 發展功能農業是消除我國居民 隱性飢餓 提高我國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 184
8.1.3 發展功能農業是實現農業轉型升級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 184
8.1.4 發展功能農業是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185
8.2 對策與建議 185
8.2.1 要高度重視和引導規範我國功能農業發展 185
8.2.2 要科學確定我國功能農業重點發展的微量營養素和其他有益功效成分 186
8.2.3 要科學確定我國各類微量營養素生物強化的農業載體 186
8.2.4 要發展 載體農業 和建立跨學科的科技創新研究體係 186
8.2.5 要製訂我國集中連片特睏地區的營養改善及健康扶貧計劃 187
參考文獻 188
附錶 我國主要農産品中重點微量營養素的含量(100g可食部分) 193

在綫試讀
1 我國功能農業的重點營養素及其農業載體
  1.1 功能農業的提齣與發展
  功能農業是指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生産齣具有特定含量的微量營養素(礦物元素、維生素)和其他有益功效成分(膳食縴維、限製性氨基酸、植物化閤物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的農産品,強調農産品的營養功能和保健功效,與人體營養均衡和健康密切相關。
  2009年,以趙其國院士為組長的中國科學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編篡的《中國至卻50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綫圖》(中國科學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2009)中提齣“功能農業”的概念雛形,2016年在《功能農業》一書中首次提齣功能農業的定義,即功能農業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或其他生物工程生産齣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産品(趙其國和尹雪斌,2016)。功能農業是繼高産農業、綠色農業之後,農業的第3個發展階段,強調農産品的營養化、功能化,主要是希望解決人們“吃得健康”的問題。功能農業也是一項新興的農産品增值技術。功能農業能夠提升農産品營養品質,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把農業從“吃飯産業”變為“健康産業”。
  功能農産品,是功能農業所生産的産品,廣義上指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農産品,狹義上指所含功能物質能夠達到規定標準的農産品。它有兩個重要的衡量標準:一個是在宏觀感知上或者微觀指標上有促進身體機能改善的作用,例如,血硒水平提高,免疫活性增強;另一個是能夠標準化生産,生産的農副産品中某一種或者幾種必需營養元素能夠達到規定的標準(趙其國和尹雪斌,2016)。趙其國院士預測:2020年,全球將推齣80-100種功能農産品,僅我國産值就將達1000億元;2020年我國功能農業占我國可食用農作物耕作麵積的比例會達到1%;2030年我國功能農業的占比會上升到1悅,産值將達1萬億元;2050年我國功能農業的占比將達到50%以上,産量達5萬億元。
  1.2 我國功能農業需重點強化的營養素
  1.2.1 我國居民營養董攝入狀況
  20世紀50-70年代,我國食物的生産、加工還不能滿足我國居民的需要,睏擾居民健康的主要營養問題是能量.蛋白質缺乏引起的營養不良,以及維生素A缺乏病、剋山病、佝僂病和貧血等營養缺乏病(陳學存,21003a,21003b)0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國傢改革開放的進程,城鄉居民食物消費數量與質量明顯提高,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均發生變化。到2012年,我國居民的膳食能量供給充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三大宏量營養素攝人充足,而膳食縴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的問題仍然突齣。
  如錶1-1所示,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報道的“2002r-2012年中國居民能量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於鼕梅等,2016)可知,201Q.-2012年,我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能量攝人量為9079kJ、蛋白質攝人量為64.5g、脂肪攝入量為79.9g、碳水化閤物攝人量為300.8g,錶明我國居民能量和三大宏量營養素攝人量充足。其中,優質蛋白質攝入量仍有不足,脂肪攝人量超齣營養素參考值較多;膳食縴維和微量營養素方麵,我國居民每標準人煙酸、維生素E、鍋、鐵、錘、銅、磷的日攝入量均超過推薦值,維生素C、鎂、鉀的攝人量略有不足,而膳食縴維、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錚、曬的攝人量均未達到推薦量,存在攝人不足風險。
  錶1-1 2010-2012年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營養章攝入量
  注:營養素參考值根據GB 2805-2011《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而確定資料來源:於鼕梅等,2016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可知,:2002~2012年11年間,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彆上升瞭7.3個百分點和4.8個百分點。慢性病成為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012年我國慢性病死亡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86.6%,其中心腦血管疾病、癌*和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占總死亡人數的79.4%,為主要死因。2002-2012年,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彆為25.2%和9.7%,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4.9%,高甘油三醋血癥患病率為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33.9%,血脂異常患病率為40.4%。而脂肪供能比過高、油鹽攝入過量、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等不閤理膳食是導緻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因素。
  2014年11月,聯閤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ord Hea/th Organization,WHO)在意大利羅馬FA。總部共同舉辦瞭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發布瞭《營養問題羅馬宣言》,指齣全球超過20億人患有微量營養素缺乏癥,錶現為“隱性飢餓”,尤其缺乏維生素A、腆、鐵、鉢等微量營養素,強調食品供給的健康化、均衡化和多樣化。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齣: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問題;到2030年,營養缺乏疾病發生率顯著下降。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指齣,在保障國傢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加強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的開發和應用,加強現代生物技術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壯大新産業新業態。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齣“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産業”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産品生産氣強調以改革創新驅動營養型農業發展。
  1.2.2 需要重點強化的營養素
  根據“對人體健康重要、膳食攝入不足和可以由農業提供”三原則,確定現階段我國功能農業需要重點強化的營養素主要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限製性氨基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及植物化閤物等其他有益功效成分,包括:①礦物質,以曬和鉢為主;②維生素,以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酸為主;③限製性氨基酸,以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為主;④多不飽和脂肪酸,以α-亞麻酸(AI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亞泊酸(/A)、花生四烯酸(AA)等為主;⑤植物化閤物,以葉黃素、番茄紅素、蝦青素、薑黃素、大蒜素、大豆異黃酣、植物笛醇等為主。
  1.3 各類農産品中重點營養素的含量
  1.3.1 硒(Se)
  如圖1-1所示,在我國主要農産品中,魚蝦蟹貝類、茶葉、蛋類、畜禽肉類和菌藻類的曬含量較豐富,堅果種子類、乳類、榖薯類的曬含量較低,蔬菜類、水果類的曬含量更低。
  在曬含量較豐富的農産品中,魚蝦蟹貝類平均曬含量為29.14μg/100g,其中曬含量較高的為小黃花魚55.2μ.g/100g、沙丁魚48.95μ.g/100g、大黃花魚42.57μg/100g;茶葉平均曬含量為19.81μ.g/I00g,其中紅茶的曬含量*高,為56μ.g/100g;蛋類平均曬含量為20.69μ.g/100g,其中蛋黃中的曬含量要高於蛋白,雞蛋黃為27.01μg/100g、雞蛋白為6.97μg/100g;畜禽肉類産品平均曬含量為24.65μ.g/100g,其中曬含量較高的為腎髒、肝髒,豬腎111.77μg/100g、牛腎70.25μg/100g、羊腎58.90μg/100g、鴨肝57.27μg/100g、豬膽肝42.69μg/100g、雞肝38.55μ.g/100g;菌藻類的平均曬含量為19.96μg/100g,其中砸含量較高的為乾鬆蘑98.44μg/100g、乾蘑菇39.18μg/100g;堅果種子類中平均曬含量為8.25μ.g/100g,其中腰果的曬含量達34μ.g/100g,顯著高於其他種類而乳類和榖薯類的平均曬含量分彆為4.3μ.g/100g和3.92μ.g/100g;蔬菜類、水果類中的曬含量普遍較低,平均值分彆為1.18μ.g/100g和0.87μ.g/100g。
  主要農産品類彆
  圖1-1 我國主要農産晶的宿捨量(楊月欣等,2009)
  1-榖薯類,各蔬菜類,3-水果類,4-堅果種子類,5-茶葉,6-菌藻類,7-畜禽肉類,8-羽捷,9-蛋類,10-魚蝦蟹貝類
  1.3.2 鋅(Zn)
  如圖1-2 所示,我國主要農産品中鋅的含量相對豐富,菌藻類、茶葉、堅果種子類的鑄含量較高,畜禽肉類、榖薯類次之,蛋類、魚蝦蟹貝類、乳類則相對較低,而蔬菜類、水果類鉢含量更低。
  具體來說,菌藻類平均鋅含量為3.95mg/100g,其中香菇、乾蘑菇、乾鬆蘑含量較高,分彆為8.57mg/100g、6.29mg/100g和6.22mg/100g,海帶含量*低,為0.65mg/100g;茶葉平均鑄含量為4.18mg/100g,其中,甲級龍井含量*高,為5.88mg/100g,鐵觀音含量*低,為2.35mg/100g;堅果種子類平均鋅含量為3.14mg/100g,其中,山核桃(乾)、乾棒子、芝麻的含量較高,分彆為6.42mg/100g、5.83mg/100g和5.17mg/100g,西瓜子仁、葵花子仁、白果含量較低,分彆為0.39mg/100g、0.5mg/100g和0.69mg/100g;畜禽肉類平均鑄含量為2.66mg/100g,肝髒中的鑄含量較高,豬膽肝11.25mg/100g,豬肝5.78mg/100g,牛肝5.01mg/10g,而血中鋅含量較低,豬血0.28mg/100g,羊血0.67mg/100g;榖薯類平均鑄含量為2.33mg/100g,其中大麥和黑豆含量較高,分彆為4.36mg/100g和4.18mg/100g,甘薯和馬鈴薯含量較低,分彆為0.15mg/100g和0.37mg/100g。蛋類、魚蝦蟹貝類、乳類中的平均鑄含量則相對較低,分彆為1.45mg/100g和/37mg/100g和0.93mg/100g;而蔬菜類、水果類平均鋅含量更低,分彆僅為0.55mg/100g和0.33mg/100g。
  圖1-2 我國主要農産品中鋅的含量(楊月欣等,2009)
  1-榖薯類,2-蔬菜類,3-水果類,4-堅果種子類,5-茶葉,6-菌藻類,7-畜禽肉類,8-乳類,9-蛋類,10-魚蝦蟹貝類
  1.3.3 維生素A
  膳食維生素A 主要有兩類來源:一類是視黃醇,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能夠被人體直接吸收和利用;另一類是鬍蘿蔔素等鬍蘿蔔素,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品中,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屬於維生素A 原。由圖1-3和圖1-4可知,在我國主要農産品中,動物肝髒、蛋黃、深色蔬菜、茶葉的維生素A 含量豐富,其中,動物肝髒維生素A 的含量高達20000μg/100g,遠離於其他農産品。而榖薯類、水果類、堅果種子類、菌藻類、畜禽肉類(動物肝髒除外)、乳類、魚蝦蟹貝類的維生素A 含量較低,多數不超過100μg/100g。
  動物肝髒中的維生素A *豐富,其中牛肝、羊肝維生素A 的含量超過20000μ.g/100g,雞肝達10414μg/100g,鵝肝、豬肝、鴨肝也都在2000μ.g/100g以上。魚肝油是商業上維生素A 的*豐富來源,是從整魚、鯉魚等的肝髒中提取齣的脂肪,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 鴨蛋黃、鵝蛋黃、雞蛋黃等蛋類中維生素A 的含量也較豐富,蛋黃中的含量遠高於蛋白,其中鴨蛋黃1980μg/100g、鵝蛋黃1977μg/100g、雞蛋黃438μ.g/100g。
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 一、 序言:順應時代潮流,聚焦未來農業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徵程中,農業始終是安邦定國之基石。然而,傳統農業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也麵臨著資源環境承載力、農産品質量安全以及農民收入增長等諸多挑戰。進入新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物的需求早已超越瞭“吃飽”的基本層麵,健康、營養、安全、可持續的食物供給成為瞭新的時代命題。功能農業,這一將農業生産與人類健康需求緊密結閤的創新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在中國大地孕育並蓬勃發展。 本書《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對中國功能農業現狀的係統梳理,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度探索。本書旨在通過嚴謹的研究,揭示功能農業在中國發展的驅動力、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以期為中國功能農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二、 功能農業的興起:從“溫飽”到“健康”的農業轉型 功能農業,簡而言之,是指在保障基本農業生産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特定生産方式、品種選育、加工技術等,使農産品具有特定的營養保健功能,能夠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營養素、具有調節生理功能、改善健康狀況的農業。它並非僅僅是簡單的“有機農業”或“綠色農業”,而是將“食品安全”這一底綫升級為“食品健康”的更高目標。 在中國,功能農業的興起並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1. 人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亞健康、慢性病發病率逐年攀升。公眾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對能夠“吃齣健康”的農産品産生瞭強烈的市場需求。 2.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 傳統農業麵臨産能過剩和結構性矛盾,亟需嚮高質量、高附加值轉型。功能農業作為一種差異化、精細化的農業發展方嚮,契閤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有助於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提升農業競爭力。 3. 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 現代生物技術、分子育種、精準農業、大數據等科技的飛速發展,為功能農業的發展提供瞭強大的技術支撐。例如,通過基因技術改良作物品種,可以提高其特定營養成分的含量;通過精準施肥、病蟲害防治,可以減少農藥殘留,保障産品安全。 4. 政策的積極引導與扶持: 國傢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發展,將綠色發展、健康中國作為重要戰略。一係列鼓勵和支持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健康農業的政策齣颱,為功能農業的萌芽和成長提供瞭良好的政策環境。 5. 消費升級的驅動: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購買力增強,對高品質、有特色、有健康價值的農産品消費意願和能力不斷提升。這為功能農業産品提供瞭廣闊的市場空間。 三、 功能農業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與實踐探索 在中國,功能農業的發展呈現齣多元化、區域化、特色化的特點。目前,其發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富硒農業: 利用富硒土壤資源,生産富含硒元素的農産品。硒元素被譽為“抗癌之王”,具有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腫瘤等多種生理功能。中國富硒土壤資源豐富,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茶葉等産品已初步形成規模。 2. 高維生素/礦物質農業: 通過品種選育、精準施肥等方式,培育和生産富含特定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葉酸等)或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的農産品。例如,富含β-鬍蘿蔔素的鬍蘿蔔、富含葉酸的綠葉蔬菜、強化鈣的奶製品等。 3. 低過敏源/無過敏源農業: 針對日益增長的食物過敏人群,開發生産低過敏源或無過敏源的農産品,如低麩質榖物、低乳糖奶製品等。 4. 益生菌/益生元農業: 關注腸道健康,生産含有益生菌或益生元的食品。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益生元則能夠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 5. 天然抗氧化劑/植物化學物農業: 生産富含天然抗氧化劑(如花青素、番茄紅素、黃酮類化閤物等)的農産品。這些成分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例如,富含花青素的藍莓、富含番茄紅素的番茄等。 6. 生態友好型功能農業: 將綠色生産理念融入功能農業,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例如,采用有機肥、生物農藥,推廣循環農業模式,生産既有功能性又對環境友好的農産品。 在實踐層麵,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已經積極探索功能農業的發展模式: 區域特色功能農業帶: 依托當地獨特的土壤、氣候、資源稟賦,打造區域性的功能農業品牌。例如,某些地區因土壤富含特定礦物質而發展富硒、富鋅等特色農業;某些地區則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高山有機茶、高原特色蔬菜等。 企業品牌化運作: 一些農業企業瞄準市場需求,圍繞特定功能性成分或健康理念,進行産品研發、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逐步形成瞭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功能農産品品牌。 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撐: 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積極參與功能農業的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功效成分檢測與評價等工作,為産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融閤發展新模式: 功能農業正與休閑旅遊、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等産業深度融閤,催生齣集生産、觀光、體驗、康養於一體的新業態,拓展瞭功能農業的價值鏈。 四、 功能農業發展麵臨的挑戰與瓶頸 盡管功能農業在中國展現齣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其發展過程中仍然麵臨諸多挑戰和瓶頸: 1. 科技研發與轉化能力不足: 雖然科技在功能農業發展中作用關鍵,但目前在功能性品種的創製、精準栽培技術、功效成分的量化檢測、産品安全與有效性評價等方麵,仍需加大科研投入,並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2. 標準體係不完善: 目前,功能農業尚缺乏一套統一、科學、權威的標準體係,包括産品的功能性認定、生産過程的規範、質量檢測方法等。標準的缺失不僅影響消費者對産品的信任,也給産業監管帶來睏難。 3. 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薄弱: 許多功能農産品在品牌知名度、市場認知度、消費者接受度方麵仍有待提升。如何有效進行品牌宣傳,傳遞産品價值,建立消費者信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4. 産業鏈條不完整,附加值提升空間有限: 功能農業的價值不僅在於原料本身,更在於深加工和産品開發。目前,一些功能農産品仍停留在初級農産品階段,産業鏈條較短,深加工技術和産品創新能力不足,導緻附加值較低。 5. 人纔隊伍建設滯後: 功能農業是多學科交叉融閤的産業,對從業人員的科技素質、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提齣瞭更高要求。目前,功能農業領域專業人纔相對匱乏,人纔培養體係尚不健全。 6. 消費者認知與教育不足: 部分消費者對功能農業的概念、産品的具體功能、以及其健康價值的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疑慮和觀望心理,需要加強市場教育和科普宣傳。 7. 政策支持的係統性與連續性待加強: 盡管有相關政策支持,但功能農業的政策支持體係仍需進一步完善,應更加注重係統性、長期性和前瞻性,形成更為有力的政策閤力。 8. 投入與迴報的風險: 功能農業的研發和生産周期相對較長,投入成本較高,而市場接受度和迴報周期存在不確定性,這使得一些企業和農戶望而卻步。 五、 政策建議:推動中國功能農業健康發展 針對上述挑戰,本書提齣以下政策建議,以期為中國功能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 加強科技創新與研發投入: 加大基礎研究支持: 鼓勵對農作物功能性成分的生物閤成途徑、遺傳調控機製等基礎研究。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支持功能性品種的分子育種、精準栽培、綠色生産技術、産品功效評價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突破。 建立産學研協同機製: 搭建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之間的閤作平颱,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國際閤作與交流: 學習藉鑒國際先進經驗,引進先進技術和品種。 2. 構建完善的標準與認證體係: 製定功能性農産品分級標準: 明確不同功能性指標的認定標準,區分不同等級的産品。 建立科學的生産過程規範: 製定從種養到加工的全過程綠色、安全、可追溯的生産標準。 建立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製: 引入第三方機構對産品進行功能性認證和質量安全認證,增強消費者信任。 完善産品溯源體係: 構建覆蓋全産業鏈的産品溯源體係,提升産品透明度。 3. 強化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 鼓勵企業進行品牌化運作: 支持企業注冊商標、培育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 打造區域性特色功能農業品牌: 結閤地方資源優勢,培育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區域性品牌。 加強市場宣傳與科普教育: 利用多種媒體渠道,嚮消費者普及功能農業知識,傳遞産品健康價值。 支持建立專業化營銷渠道: 鼓勵發展綫上綫下融閤的銷售模式,拓展産品銷售渠道。 4. 促進全産業鏈協同發展: 延伸産業鏈條: 鼓勵發展功能性農産品精深加工,開發高附加值産品,如功能性食品、保健品、醫藥中間體等。 推動一二三産業融閤: 鼓勵發展集生産、加工、研發、觀光、康養於一體的新型農業業態。 優化供應鏈管理: 提升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效率和質量。 5. 加大人纔培養與引進力度: 設立功能農業相關專業: 在高校開設功能農業、健康食品科學等相關專業,培養專業人纔。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針對農民和企業從業人員,開展功能農業生産、管理、營銷等方麵的技能培訓。 引進高端人纔: 吸引國內外在功能農業、食品科學、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專傢人纔。 6. 優化政策支持體係: 加大財政投入: 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功能農業的科研研發、示範推廣、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 完善金融服務: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功能農業的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産品。 加強土地政策支持: 鼓勵通過土地流轉、閤作社等形式,集中發展功能農業。 完善監管體係: 加強對功能性農産品生産、銷售環節的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鼓勵各地結閤自身優勢,差異化發展功能農業。 7. 深化消費者認知與教育: 開展消費者教育活動: 聯閤媒體、科研機構、行業協會,普及功能農業知識,提升消費者科學認知水平。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將功能農業産品與健康生活理念相結閤,引導科學消費。 六、 結語:邁嚮綠色健康的美好未來 功能農業不僅是農業産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更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在中國這片 fertile 的土地上,功能農業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孕育著無限的可能。本書《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正是希望通過對這一新興領域的深入剖析,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貢獻一份力量,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農業強國貢獻一份智慧。 我們相信,在政府的有力引導、科技的強大支撐、市場的積極驅動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功能農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為保障國傢糧食安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譜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在我手裏沉甸甸的,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知識的力量。翻開第一頁,就被裏麵嚴謹的論證和詳實的數據吸引住瞭。我一直對農業領域的發展變化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國傢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農業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能在市麵上看到各種宣稱有“健康益處”的農産品,陌生是因為我一直想知道,這些宣稱背後的科學依據是什麼?農業生産又是如何有針對性地去培育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農産品的?更重要的是,國傢層麵是如何製定政策來支持和規範這個新興産業的發展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從宏觀到微觀,詳細解讀中國功能農業的現狀,包括其發展曆程、麵臨的挑戰、主要的優勢以及潛在的機遇。尤其是政策研究的部分,我非常想瞭解國傢在推動功能農業發展過程中,齣颱瞭哪些具體的指導意見、扶持政策,以及這些政策是如何落地執行,又取得瞭哪些成效。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在政策的引導下,中國的功能農業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規範化、規模化,並最終惠及大眾健康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深入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這個充滿潛力的領域。

評分

我一直認為,農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糧食生産,更是關乎民生健康和國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産業。近年來,“功能農業”這個詞頻繁齣現在公眾視野,引發瞭我極大的興趣。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內涵、發展模式以及政策支持體係,我感覺需要一本權威的書籍。《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直指問題的核心。我渴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功能農業的“全景圖”,詳細介紹它在中國是如何被定義、被理解,以及在實踐中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我想瞭解,有哪些具體的産品或技術屬於功能農業的範疇?它們又是如何通過農業生産鏈條,將特定的健康益處傳遞給消費者的?更讓我關注的是,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有沒有一套完善的政策體係來推動和規範功能農業的發展?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國傢層麵的政策是如何引導科研人員進行創新,如何鼓勵企業進行産業化,又如何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我期待它能揭示中國功能農業在政策驅動下的發展軌跡,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非常穩重而又充滿前瞻性的感覺,它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圖片,而是采用瞭一種簡潔大氣的排版,書名“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本身就直擊瞭我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最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日益重視,功能農業這個概念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但我總覺得對它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很多時候是聽說瞭“這個食品有某種健康功效”,但對於這個“功效”是如何通過農業生産來實現的,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以及國傢層麵是如何引導和支持這項産業發展的,我一直缺乏一個係統、深入的瞭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功能農業的每一個角落,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應用,再到政策層麵的梳理,提供一個全麵而清晰的視角。特彆是關於“發展”和“政策”這兩個關鍵詞,讓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拉滿。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學術論文的堆砌,更能體現齣研究者對中國實際國情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嚮的獨到見解。如果這本書能為我解答關於“功能農業到底是什麼”、“它在中國是如何興起的”、“有哪些成功的案例”、“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哪些”等等疑問,那將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

說實話,我對“功能農業”這個概念最初的認知,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新聞報道和超市裏琳琅滿目的健康食品。我一直很好奇,這些農産品到底是怎麼做到“功能”的?是品種選育的功勞,還是種植過程的特殊管理,亦或是加工技術上的創新?更讓我好奇的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政府是如何看待和發展這個領域的?《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剖析功能農業的核心內涵,比如它與傳統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有何區彆和聯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詳細闡述中國在功能農業政策製定上的思路和方嚮,是否有哪些關鍵性的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是如何支持科研創新、産業發展、市場推廣的。我想要知道,在政策的保駕護航下,中國的功能農業是如何剋服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障礙,比如技術瓶頸、成本壓力、消費者認知度不足等問題,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這本書能否為我描繪齣一幅清晰的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藍圖,讓我對這個領域的未來充滿信心?

評分

我對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議題一直有特彆的關注,而“功能農業”的齣現,無疑為這些議題增添瞭新的維度。我總覺得,傳統的農業更多地關注産量和基礎營養,而功能農業則將目光投嚮瞭更深層次的健康效益。那麼,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傢,如何纔能有效地發展功能農業?這其中的關鍵在哪裏?《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與政策研究》這個書名,直接點齣瞭我最想瞭解的兩個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紮實的研究基礎,讓我理解功能農業的技術支撐到底是什麼?是生物技術、品種改良、還是栽培管理上的創新?同時,我也迫切想知道,國傢層麵的政策是如何為功能農業的發展保駕護航的?是否存在一些前瞻性的政策設計,能夠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到這個領域?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中國在功能農業發展上的成功經驗和麵臨的挑戰?我期待它能夠描繪齣一幅清晰的中國功能農業發展路徑圖,並且深入剖析政策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讓我對這個新興的農業模式有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