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网络工程师考试辅导 | 作者 | 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推荐 李 |
| 定价 | 128.00元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2458753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本书作者是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对网络工程师考试有较深入地了解。本书以2007年出版的《网络工程师考前辅导》和2009年出版的《网络工程考试辅导》为基础,紧扣网工2009版大纲与培训指南的内容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修改、完善并补充了相关知识,使全书的内容更完整、组织更合理、表达更顺畅。本书力图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架构,并且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帮助读者理清考试重点,熟悉出题风格。本书不仅适合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的考生使用,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目 录 2.2 数据通信理论基础 ·····················25 2.2.1 傅立叶分析 ····················25 2.2.2 尼奎斯特定理 ·················25 2.2.3 香农公式 ·······················26 2.3 传输介质 ·································26 2.3.1 有线介质 ·······················27 2.3.2 无线介质 ·······················30 2.4 编码和传输 ······························34 2.4.1 数字-数字编码 ···············34 2.4.2 模拟-数字编码 ···············39 2.4.3 数字-模拟编码 ···············40 2.4.4 模拟-模拟编码 ···············45 2.5 传输技术 ·································45 2.5.1 多路复用技术 ·················46 2.5.2 同步控制技术 ·················49 2.5.3 压缩和压缩方法 ··············52 2.6 交换技术 ·································53 2.6.1 电路交换 ·······················53 2.6.2 存储转发 ·······················54 2.6.3 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58 2.7 流量控制技术 ···························58 2.7.1 停等协议 ·······················59 2.7.2 滑动窗口协议 ·················59 2.8 差错控制技术 ···························61 2.8.1 奇偶校验码 ····················62 2.8.2 海明码 ··························63 IV 网络工程师考试辅导 2.8.3 CRC 码 ·························66 2.8.4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68 2.8.5 ARQ ·····························68 2.9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71 2.9.1 公用网络 ·······················71 2.9.2 租用线路 ·······················71 2.9.3 其他网络 ·······················72 2.10 物理层接口协议 ······················72 2.10.1 RS-232 简介 ··················72 2.10.2 V.35 简介 ·····················73 2.10.3 G.703/G.704 简介 ···········74 2.10.4 USB 简介 ·····················74 2.10.5 1394 接口简介 ···············75 2.11 网络设备 ·······························75 2.11.1 按逻辑功能划分网络设备 ··76 2.11.2 按体系结构划分网络设备 ···76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对案例分析试题,给出了解答方法和带有详细分析的例题。 根据考试命题的范围和深度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扩展,增加了2009年大纲中没有提到但是考试中已经出现的知识点。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作为一名工作了几年、希望通过这次考试来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在职人士,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考试本身,它更像是一本优秀的网络工程师工具手册。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网络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的章节。书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场景,例如“高延迟现象分析”和“丢包率异常处理”,并给出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相应的命令行参考。这些实战性的内容,与纯理论书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尝试将书中所述的排查思路应用到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上,结果茅塞顿开,找到了过去一直被忽略的关键点。这本书的这种“实战导向”的编写风格,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为考试服务,更是在为我的职业发展赋能。它教会我的不是“是什么”,而是“怎么做”,这对于技术岗位来说,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评分从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的处理也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水准。纸张的选择并非那种反光的劣质纸张,而是偏向哑光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在台灯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疲劳,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备考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字体和字号搭配得非常和谐,重要术语和关键词被恰当地加粗或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使得信息层级一目了然。当我查找某个特定配置命令的语法时,能够迅速定位,效率大大提高。我注意到,在涉及硬件设备配置的章节,图示的清晰度也相当高,每一个端口、每一个指示灯的标注都精确无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间接反映了编写团队对考试大纲和实际网络设备环境的深度理解,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传播负责任的态度,让人感到踏实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大气,采用了沉稳的蓝色调,中央是醒目的白色书名,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吸引了,这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作为一本面向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辅导材料,它必然需要涵盖大量的知识点,厚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我翻开目录,发现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网络协议到高级的安全配置,层层递进,似乎是为不同水平的考生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初看之下,文字描述得相当到位,图文并茂的排版也使得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考点精炼”部分,这对于考前快速回顾和查漏补缺无疑是极大的帮助。从整体的装帧和初步的翻阅体验来看,这本教材无疑是一份非常用心的备考资料,让人感觉投入的每一分钟学习时间都是物有所值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系统性学习来攻克考试难关的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
评分说实话,在备考过程中,最让人沮丧的往往是那些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概念,它们像迷雾一样阻碍着学习的进度。这本书在处理这些“灰色地带”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例如,在描述不同虚拟局域网(VLAN)间通信的实现方式时,它不仅清晰区分了基于端口的划分和基于协议的划分,还非常细致地解释了Trunking协议(如802.1Q)是如何在物理链路上承载多个逻辑网络的数据流,并且用流程图清晰地描绘了数据帧在进入和离开Trunk端口时Tag的添加与剥离过程。这种对细节的深挖,彻底扫清了我之前在该知识点上的所有疑惑。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真正致力于将复杂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彻底的解构和重组,最终以一种易于吸收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人有一种“原来如此简单”的豁然开朗之感,这无疑是任何一本优秀辅导材料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评分我花了周末一整天的时间,对其中关于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部分进行了深入研读,不得不说,作者在概念的阐述上功力深厚。举个例子,在解释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时,很多教材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这本书则巧妙地引入了现实网络环境中的数据包丢失和重传机制作为辅助说明,这使得抽象的过程变得非常具象化,仿佛我能亲眼看到数据包在网络中穿梭的过程。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对网络底层原理的畏惧感。此外,书中对各种路由协议,比如RIP、OSPF和BGP的比较分析,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各自的特性,更是通过对比它们在收敛速度、管理复杂度和可扩展性上的差异,帮助读者从战略层面理解何时应该选用何种协议。这种基于应用场景的讲解,远比死记硬背参数有效得多,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让我对网络架构的宏观把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