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道德經
定價:25.0元
作者:隱天注
齣版社:工人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0860341
字數:9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版本 翔實譯注
新課標必讀 版本翔實譯注
道傢*重要的經典 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著作
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廣泛,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
主張無為而治,探索瞭宇宙的運行規律。
內容提要
在齣函榖關前著有五韆言的《》一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第38章以後屬下篇《德經》,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除瞭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道德經》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章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
無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⑥,欲以觀其妙;常有⑦,欲以觀其徼⑧。
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⑨。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①道可道:前一個“道”是指關於世界的道傢學說(哲學)的總稱。第二個“道”字為動詞,指講、說。
②非常道:不是一個固定的程式。常,同“恒”,錶示事物具有性,永恒的。道,在這裏指某種程式。
③名可名:(哲學的)觀念形態可以建立、形成。前一個“名”為名詞,指事物的形態。後一個“名”為動詞,指稱謂。
④無:專有名詞,指天地本始,無形體。“無”作為天地鴻濛、混沌未分之際的命名。
⑤有:專有名詞,作為萬物本原的命名,有形體。
⑥常無:的外界因素影響和作用。
⑦常有:事物有著自身的個性要求和成長特點。
⑧徼(jiào):事物的盡處、邊際或其程度。當其程度為連續性時便叫作過程。
⑨玄:深遠,引申為深邃、深奧。
可以用語言說齣來的“道”,就不是哲學意義上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辭說齣來的“名”,就不是哲學意義上永恒的“名”。
“無”是天地的始基,“有”是萬物的根源。
所以,經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經常從“有”中去認識“道”的邊際。
“無”和“有”這兩者,來源相同,卻具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極其深奧的;極遠極深,是一切變化的門徑。第二章00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①,行不言之教②,萬物作焉而不辭③。生而不有,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①處無為之事:在客觀現實的發展中,持“無為”的立場對待一切,不去乾涉自然。處:執行。無為:順其自然,不恣意妄為。事:政事。
②行不言之教:不以誰的言論作為教條。行,執行。言,言論,語錄。教,教導。
③辭:命令。
世人都知道美是美,就有醜與之對立;都知道善是善,就有不善與之對立。有和無對立而生,難和易對立而成,長和短對立相互形容,高和低對立相互傾軋,音樂對立相互配閤,前後對立相互跟隨。
因此聖人治事,施行無為之政,施行不言之教,讓萬物順其自然發展,而不下達辭令。萬物各有成長,聖人不去占有,不自恃居功。正因為他不以功自居,所以人們歸功於他。
第三章00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①,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②、無欲③,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①不見可欲:不盛行貪欲之風。見,同“現”,宣揚。可欲:指美色、美味等。
②無知:從無而知,即在意識上具有遵從客觀的科學態度。而“有知”與之相反,錶現為主觀、片麵、靜止和孤立的思想觀點。
③無欲:從無而欲,即在欲求上具有遵循天道公理的堅定信念。而“有欲”與之相反,錶現為追名逐利,甚至窮奢極欲,以緻物欲橫流。
不推崇有纔乾的人,人民就會不爭功名利祿;不看重稀有商品,人民就不會去偷盜;不宣揚那些能誘發人貪欲的東西,人民的心性就不會被攪亂。
所以,聖人治理天下,就要簡化人民的頭腦,填飽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誌,增強人民的體魄。永遠使人民沒有知識、沒有欲望。這樣使一些自作聰明的人不敢妄為。以“無為”的態度去處理世間之事,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
第四章00第四章
道衝①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②。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③。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④。
①衝:同“盅”,中間空虛的容器。
②宗:祖。
③銳:銳氣,鋒芒。解:分解,和解。紛:紛亂,不同意見。光:耀眼的光。同:混同。
④象帝之先:像天帝齣現之前(就已存在)。象,似。帝,天帝。
道是中空的容器,發揮的作用卻無窮盡。深遠啊!像孕育天地萬物的宗祖。它能消磨銳氣,和解紛亂,調和耀眼的光,混同塵氣。深邃啊!它是那樣幽隱,似無而實存。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裏産生的,似乎在有天帝之前它就存在瞭。第五章00第五章
天地不仁①,以萬物為芻狗②。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③乎?虛而不屈,動而愈齣。
多言數窮④,不若守於中。
①不仁:沒有仁慈之心,在此指無愛無憎、沒有感情可言。
②芻(chú)狗:古代祭祀物,草把紮成的狗,用過後被丟棄。比喻微賤無用的事物或言論。
③橐龠(tuó yuè):風箱。
④多言數窮:言,政令。窮,窮盡,到頭。
天地無所私心,任憑萬物自然生滅;聖人無所偏愛,聽任百姓自然生滅。
天地之間,像個大的鼓風風箱,看似空虛,其實無窮盡,越抽動,産生的風越多。
政令太多,就會經常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道 德 經0
第六章0第六章
榖神①不死,是謂玄牝②。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緜③緜若存,用之不勤。
①榖神:生命,生命之神。
②玄牝(pìn):母性。玄,內在的性質。牝,母體。
③緜(mián):同“綿”。
道的變化永不停歇,這就是微妙的母體。微妙的母體之門,是天地的根源。它綿延不絕,與天地共存,用之不盡。第七章0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①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②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③邪?故能成其私。
①不自生:不為自己生存。
②外:置之度外。
③無私:從無而私,即視好的外界環境為個人權益的保障。無,外界環境。私,自身權益。
天地存在。天地之所以永世不滅,因為它的一切運作不為自己,所以能長久。
聖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彆人後麵,反而使自己身居前列。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使生命長久。正因為他們的無私,反而實現瞭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八章0第八章
上善①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②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③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④。
①上善:人性有善的一麵。上,形而上,指人性。
②幾:相似,差不多。
③正:本作“政”。
④尤:過失。
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雖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它總是處於人們所厭惡的低下地方,所以也就接近“道”。
居住要善於選擇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寜靜,要真心相愛,說話要誠信可靠,從政要有條有理,乾事要利用特長,行動要抓住時機。
正因為他與世無爭,纔沒有什麼過失。
……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最強烈的感受是其跨越時空的共鳴性。盡管創作年代久遠,但其中探討的關於權力的運作、人性的弱點,以及如何在紛繁世事中保持獨立思考這些議題,在今天看來,絲毫沒有過時,反而更具現實意義。我時常在閱讀一些當代社會新聞時,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書中的某些論斷,發現古人的智慧在現代語境下依然閃耀著鋒芒。它不是一本束之高閣的曆史文獻,而更像是一位智者跨越韆年的對話者,用最樸素的語言,直擊我們當下最核心的睏惑。這種跨越代際的精神連接,使得閱讀體驗變得極其豐富和充實,讓人在感嘆古人洞察力的同時,也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共同的處境與追求。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個人的生活哲學産生瞭微妙而深遠的影響。起初,我帶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去閱讀,希望從中找到解決現實睏境的“公式”或“秘籍”。然而,這本書並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執念與焦慮。它引導我去思考“無為”的真正含義,並非是消極退縮,而是在洞察事物運行的根本規律後,順勢而為,減少無謂的掙紮。這種認知上的轉變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給我帶來那種“醍醐灌頂”的瞬間爆發,而是像春雨潤物般,逐漸改變瞭我看待衝突和得失的角度。我現在更能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也更加珍視內心的平靜,這種內在力量的提升,是任何外在成功都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古樸的封麵紋理,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一種莊重而寜靜的氛圍中。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墨色濃淡適宜,印刷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傳統經典的人,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吃力。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行距和字號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有明顯的疲憊感。當然,評價一本書的價值,最終還是要落到內容上,但好的載體無疑是開啓知識殿堂的第一扇門。這本書的整體視覺效果,已經超越瞭一般的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像是進行一次鄭重的儀式,讓人對即將接觸到的思想內容懷有更多的敬畏之心。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足以看齣齣版方在對待傳統文化傳承上的嚴肅態度,絕非敷衍瞭事之作。
評分我必須提到這本書的結構組織,它展現齣一種令人贊嘆的內在邏輯性和遞進關係。雖然主題宏大,但章節之間的銜接卻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像是一條精心編織的藤蔓,層層嚮上,步步深入。不同於一些結構鬆散的哲學論著,這本書似乎有著一個清晰的骨架,即便是跨章節閱讀,也不會感到迷失方嚮。特彆是對“道”與“德”的闡釋部分,作者采用瞭對比和反復強調的手法,確保核心概念能夠被不同側麵的闡述所夯實。這種嚴謹的構建方式,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學術素養和對文本脈絡的精準掌控力。對於希望係統性理解某一思想體係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架構無疑是極大的福音,它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提供瞭穩固的認知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難懂的錶述,而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那些深邃的哲理娓娓道來。初讀時,或許會覺得有些平淡,缺乏跌宕起伏的情節,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發現這種平淡中蘊含著巨大的張力。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如同高明的棋手,每一步都看似隨意,實則暗藏玄機,讓你在不經意間就被帶入到他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刻體悟之中。我特彆喜歡其中幾處對自然現象的描摹,那種將宏大敘事融入細微觀察的手法,極具畫麵感,讀來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於空山新雨後的清幽之境。這種返璞歸真的錶達方式,恰恰是很多當代作品所缺失的,它迫使讀者慢下來,去咀嚼每一個字背後的重量,而不是囫圇吞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