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

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大利亚乡村出版编著,英国搜索出版修订,卢延蕾译 著
图书标签:
  • 刺绣
  • 手工
  • DIY
  • 针法
  • 图案
  • 艺术
  • 工艺
  • 创意
  • 装饰
  • 缝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启东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7670
商品编码:29812646745
包装:软精装
开本:20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为“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系列图书中的一种,专门讲解毛线绣针法。毛线绣是一种通用的刺绣技法,所使用的通常是一种双股的精纺羊毛线,特别适合用来装饰任何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物品,比如壁饰、床帏、窗帘、椅垫、抱枕和服装等;毛线绣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东方的、西方的,旧的和新的,既为女王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洞察SJ的不同视角。       书中概述部分介绍了怎样选择适用于毛线绣的线、绣布、针和其他工具,以及怎样给绣布上绣绷、转印图案的方法、开始刺绣与结束刺绣的方法、刺绣的后续工作等刺绣通用内容。针法与技巧部分则介绍了近50种毛线绣针法,如直线绣、茎绣、裂线绣、锁链绣、钉线绣、锁边绣、雏菊绣、长短针绣、缎面绣、法国结粒绣、土耳其结绣、格子绣等等,因分步骤说明详细易懂,图示清晰明了,从而使该书成为刺绣手工艺者的综合指南。设计作品部分则涵盖了7位刺绣大家设计创作的16种精美图案,主题为花草和动物,并附有作品实际尺寸的拓印图案;每个设计作品都包含材料、刺绣顺序和刺绣指南三个板块,材料中列出了所要用到的线的类型和颜色,刺绣顺序则是对图案各个部分如何刺绣进行了详尽说明,更有刺绣指南提供了图案上每个元素所使用的线的颜色、线的股数、所用针法以及绕线圈数等。无论你是刺绣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刺绣达人,只要是想寻找新的想法和设计,或者仅仅是想要拓展你在针法方面的本领,我确信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你想学的并且爱上刺绣!

关联推荐
   可经年累月使用的毛线绣工具书。 
目录
5 简介 6 历史 9 概述 10 毛线 10 绣布 11 针 12 绣绷和绣框 16 其他工具 17 转印图案 19 开始刺绣与结束刺绣 19 刺绣的后续工作 21 针法与技巧 22 回针绣

简介  

历史  

概述  

  10 毛线 

  10 绣布 

  11 

  12 绣绷和绣框

  16 其他工具

  17 转印图案 

  19 开始刺绣与结束刺绣

  19 刺绣的后续工作

 

21 针法与技巧

   22 回针绣

   22 分离回针绣

   24 绕线回针绣 

   25 锁边绣 

   25 轮式锁边绣 

   26 局部轮式锁边绣 

   27 长短针锁边绣 

   28 上下针锁边绣 

   29 卷线绣 

   30 铺线迭绣 

   31 锁链绣 

   31 交叉锁链绣 

   32 绕线锁链绣 

   33 珊瑚绣 

   34 钉线绣 

   35 十字钉线绣 

   36 格子钉线绣 

   37 克里特绣 

   38 十字绣 

   39 双重十字绣 

   40 雏菊绣 

   41 鱼骨绣 

   41 飞鸟绣 

   42 叶形飞鸟绣 

   43 法国结粒绣 

   43 土耳其结绣

   45 打结珍珠绣

   46 铺线绣

   48 柔和渐变长短针绣

   49 挂毯阴影长短针绣 

   50 德国结绣

   51 蕊绣 

   52 绳绣(窄)

   53 绳绣(宽) 

   54 缎面绣——平直的形状 

   55 缎面绣——弯曲的形状 

   56 缎面垫绣 

   57 种子绣 

   58 捆线绣 

   59 肋骨蛛网绣 

   60 蛛网玫瑰绣 

   61 裂线回针绣 

   62 裂线绣 

   63 茎绣 

   63 浮雕茎绣 

   65 绕线茎绣 

   65 直线绣 

   66 格子绣 

   68 编织格子绣 

 

70 设计作品 

   71 金色纹章花 

   74 巴洛克 

   76 夏娃的花园 

   79 阿里尔 

   82 草地女王 

   84 玛蒂尔德 

   87 辛白林 

   90 薰衣草和蕾丝 

   92 松鼠的秘密 

   94 威严 

   97 阿拉伯风情 

   100 紫色的石榴 

   102 兔子的私语 

   104 贝丝 

   106 盛情 

   108 田园风采 

 

111 作品图案  

126 致谢

显示全部信息

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流变与时代精神 一、 引言:乡土的记忆,岁月的色彩 本书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功能。年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数百年来的民间信仰、世俗愿望与审美情趣。它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图画,更是连接历史记忆与当下生活的文化符号。本书将绕开那些耳熟能详的针法、刺绣技巧与图案解析,专注于木刻的刀法、油墨的晕染,以及作为“图像大众传播媒介”的年画,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扮演其角色。 二、 年画的源流与技术革新:从雕版到印刷的嬗变 本书将年画的起源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户画”与“桃符”,重点阐述宋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年画如何从单一的宗教或驱邪符号,逐渐演化为普及性的民间艺术品。 1. 雕刻工艺的地域性差异: 我们将详细对比不同地域年画流派在雕刻技法上的独特之处。例如,鲁南地区强调线条的粗犷有力与题材的世俗化;而桃花坞年画则以其细腻的套色和文人画的影响为特征。重点分析版师如何通过“阴刻”与“阳刻”的结合,实现对复杂景物和人物神态的精准捕捉。 2. 套色印刷的化学与艺术: 与刺绣中的针脚排列不同,年画的生命力在于其套色印刷的复杂流程。本书将详述早期天然矿物颜料的配比、墨线的勾勒与墨线的力度控制。套色印刷需要多次上色,对墨的稀释度和纸张的吸水性有极高要求。我们将剖析木版套色印刷中“对版”的工艺难度,以及早期艺人如何通过经验而非精密仪器来确保各色块的精确叠加,从而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而非简单的色彩堆砌。 三、 内容的社会学解读:祈愿、教化与娱乐 年画的内容是其社会功能最直接的体现。本书将年画划分为吉祥寓意类、历史演义类、风俗生活类和讽刺时政类四大板块进行深入剖析,力求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民间心理。 1. 符瑞与“图腾”的替代: 对比年画中象征富贵、多子多孙的“瓜瓞绵绵”、“莲年有余”等主题,分析这些图像如何替代了更古老的神祇崇拜,成为农耕社会对美好生活最直接的期许。我们关注图像的符号学意义,而非其美学装饰性。例如,对灶神、门神形象的演变,如何反映了家庭权力结构与宗族观念的变迁。 2. 历史叙事的通俗化: 年画如何将复杂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提炼成易于识别的视觉片段?我们将分析其叙事结构——如何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明确的色彩对比和固定的构图模式,实现对文化经典的快速传播与普及,这与精细刺绣的私密性、内敛性形成鲜明对照。 3.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宣传与讽刺: 本书将重点研究晚清“时事杂画”和民国初年的“月份牌”现象。年画在此时期首次大规模地介入公共议题,成为批判时弊、传播新思潮的“廉价报纸”。通过分析反映洋货、铁路、妇女解放等题材的作品,探讨民间艺术如何被卷入现代化的进程,并展现出强烈的批判锋芒和本土化的现代视角。 四、 审美变迁与现代性挑战:从作坊到工业化 20世纪初,年画面临着来自摄影技术和商业广告的巨大冲击。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这一转型期。 1. 审美趣味的拉锯战: 分析传统木刻艺人与受过西式教育的“月份牌”画师之间的审美张力。一方坚持传统线条的力度与节奏,另一方则尝试引入焦点透视、阴影渲染等西方绘画技法。这种融合与冲突,造就了极其独特、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视觉风格。 2. 生产模式的工业化冲击: 随着机制印刷的引入,年画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代价是手工雕刻的精妙与作者个性的削弱。我们将探讨这一转变对年画艺术的实质影响,即“批量化生产”如何改变了民间对艺术品的消费习惯,并最终导致了许多传统雕版艺人的失业或转型。 五、 结语:被重塑的民间记忆 传统木版年画的生命力在于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社会脉搏的敏感捕捉。它是一部用木头、油墨和民间集体意志共同写就的视觉史书。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技术性、社会学与艺术史交织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曾经贴满千家万户的纸张,它们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远超其作为“年节装饰品”的表层功能。本书不涉及任何与纤维艺术、缝纫技术或复杂图案绣法相关的内容,专注于木刻艺术的本体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的时候,就被它的装帧深深吸引了,那种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艺术气息。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以理论为主的书,没想到翻开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里面的每一个针法都配有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图示,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还用了非常细腻的色彩和光影来模拟真实的丝线质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些精巧的缝隙和凹凸。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法国结”的讲解,书里花了整整几页的篇幅,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拍摄了每一个操作步骤,甚至连丝线的拉力、角度都仿佛被定格了下来。我跟着书上的指示,尝试了几次,果然比我之前在网上看那些模糊的视频教程效果好太多了。那种一步步拆解、一点点放大的教学方式,真的让零基础的人也能快速上手,而且不会感到挫败。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在教你“为什么这么做”,针法背后的逻辑和原理都讲得很透彻,让人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能理解其精髓,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这本《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些灵感,对于那些我困扰已久的设计瓶颈,能有一些新的突破。而它并没有让我失望。书中的图案部分,真的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从最经典的写意山水,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花卉,再到那些令人惊艳的抽象几何,应有尽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海派风格”图案的介绍,那些细腻的枝蔓、灵动的鸟雀,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光是看着,就好像能听到小桥流水的声音。而且,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把图案仅仅当作一个个独立的元素来呈现,而是将它们与具体的针法巧妙地结合。比如,在讲解一种复杂的“回针绣”时,它就配了一个以回针绣为主体,但又融入了其他针法来表现层次感的仕女图。这种“针法为我所用,图案为我所饰”的理念,真的点醒了我。我之前总是习惯于死记硬背针法,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将它们运用到更复杂的图案中去,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多优秀的示范,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感觉自己的设计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评分

我是一位喜欢尝试不同手工艺的爱好者,最近迷上了刺绣,但又觉得很多教程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我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需求。而《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仅仅是介绍了市面上常见的针法,更是挖掘了一些比较少见但却非常精巧的技法。比如,我被书中介绍的一种叫做“穿珠绣”的技法深深吸引,它将小巧的珠子巧妙地融入到刺绣图案中,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又精致的效果。书里对这种技法的讲解非常细致,从珠子的选择、串珠的技巧,到如何将珠子与丝线完美结合,都进行了详细的图文演示。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将这种技法运用到实际作品中的案例,比如一件晚礼服的领口设计,一个精致的手包图案等等。这让我看到了刺绣除了传统的装饰性之外,还可以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时尚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启发,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能用这些新学的技巧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评分

我是一名在国外生活的华裔,对中国传统刺绣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苦于语言障碍,很多国内的优秀教程我一直无法深入学习。当我在海外的中文书店看到这本《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时,简直是喜出望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即使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刺绣术语,也解释得清晰易懂,非常适合像我这样背景的读者。而且,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基础教学层面,在针法和图案的介绍之外,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刺绣历史文化的小知识,比如不同地域刺绣的风格差异,不同时代刺绣的审美变迁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苏绣”的篇章,它详细介绍了苏绣的代表性作品,并深入剖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民族的传统工艺。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刺绣的热爱,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温暖和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质量,真是让我惊喜连连。作为一名对细节要求比较高的刺绣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刺绣书籍在图文排版和印刷质量上都有所欠缺,要么图片模糊不清,要么色彩失真,要么纸张太差,用久了容易泛黄。但《刺绣经典针法与图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采用了高质量的哑光铜版纸,触感温润,不会反光,即使在灯光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每一页的排版都非常用心,文字和图片之间的比例协调,留白恰到好处,让整个阅读过程都非常舒适。我尤其喜欢它在图片处理上的精益求精,无论是针法的特写,还是成品的细节,都呈现得淋漓尽致,颜色还原度极高,丝线的光泽、布料的纹理,都仿佛近在眼前。很多刺绣作品中,细微的色彩变化和层次感是其灵魂所在,这本书的印刷技术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些精髓,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种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这对于我这种对色彩敏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