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人物布置/创意巧饰/纸雕馆

趣味人物布置/创意巧饰/纸雕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辉明 著
图书标签:
  • 手工DIY
  • 纸艺
  • 创意生活
  • 家居装饰
  • 人物装饰
  • 巧手制作
  • 艺术馆
  • 纸雕
  • 趣味手工
  • 装饰摆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8626247
商品编码:2981398771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人物布置/创意巧饰/纸雕馆

定价:24.80元

作者:张辉明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386262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趣味人物布置轻松上手玩布置!

目录


PART 1 纸雕制作小教室
 1.1 纸雕工具材料
 1.2 纸雕基本制作技法
 1.3 纸雕制作Q&A
PART 2 壁面图案设计
 2.1 生活点滴
 2.2 学校生活
 2.3 甜蜜家庭
 2.4 各行各业
 2.5 各国人物
 2.6 万象人物
PART 3 实用框饰设计
PART 4 创意花边设计
PART 5 纸雕生活应用
 5.1 壁面装饰
 5.2 生活布置
 5.3 实用卡片
PART 6 线稿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创意手工坊:探寻无限可能的材料与技法 书籍名称:创意手工坊:探寻无限可能的材料与技法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实践性极强的创意手工制作指南。它摒弃了单一材料或特定主题的限制,旨在激发读者对各种材料的潜能与组合的兴趣。从基础的工具认识到复杂的立体造型构建,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从自然界到日常回收物中蕴含的创作灵感与实用技法,鼓励读者打破思维定势,探索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术表达方式。 本书共分为六个主要章节,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意制作知识体系: --- 第一章:材料的“语言”——认识与发掘潜力 本章是所有创意活动的基石。我们不再将材料视为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拥有独特“语言”的伙伴。通过对各种材料特性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听懂”它们,从而更好地驾驭创作过程。 1.1 纤维与织物的再生魅力: 详细讲解了麻、棉、毛毡等天然纤维的特性,以及旧衣物、废弃纺织品如何通过染色、拼贴、编织、抽丝等方式,转化为具有故事感的肌理表面。内容包括天然植物染色的基础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利用缝纫机和手工缝制技巧,将布料塑造成具有雕塑感的造型,例如运用“填充”技术创造柔软的立体形态。 1.2 纸张的几何与张力: 虽然本书不聚焦于纸雕,但对纸张结构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本章着重于纸板、卡纸及瓦楞纸的结构力学应用。介绍如何通过精确的切割线、折叠线和粘合点,创造出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箱体、家具模型或抽象结构。重点探讨模数化设计的概念,即利用重复的基本单元构建复杂的三维结构。 1.3 自然元素的转化: 收集的枯木、干花、石子、贝壳等自然物如何进行稳定化处理和艺术化运用。讲解了树脂浇筑(Cold Pour Resin)技术,用于固定和展示脆弱的自然物,使其具有永久的观赏价值。同时,介绍如何利用木材的天然纹理进行简单的拓印和表面处理,保留其原始的粗犷美感。 1.4 现代辅助材料的精妙运用: 涵盖了EVA泡棉、热熔胶棒、轻质粘土(如雪花泥和超轻粘土)的特性分析。特别是对EVA泡棉的切割、加热塑形(Heat Forming)和上色技巧进行了详尽的图解说明,这种材料在制作大型道具或轻量化装饰件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 第二章:基础塑形与结构力学入门 本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重点在于如何建立稳定、美观的立体结构,无论最终的材料是什么。 2.1 框架搭建与骨架支撑: 深入解析骨架的重要性。介绍使用铁丝、竹签、PVC管或硬纸棒构建内部支撑结构的方法。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受力点,确保大型手工品的重心稳定。针对关节和连接点的处理,提供螺栓连接、榫卯式插接和强力胶粘合的对比分析。 2.2 覆盖与塑形技法: 讲解如何将柔软或片状材料(如布料、纸浆或薄塑料片)覆盖在骨架上,以形成最终的表面形态。重点介绍“纸浆塑形法”——利用报纸、面粉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多层覆盖和打磨,形成具有陶瓷质感的硬质表面,适合制作灯罩或小型雕塑。 2.3 比例、透视与动态捕捉: 基础的美术原理指导,帮助创作者实现视觉上的平衡。内容包括如何根据参考物快速建立准确的三维草图,以及如何利用“黄金分割”原则来优化作品的视觉焦点,使静态作品也具有内在的动感。 --- 第三章:表面处理与肌理的视觉叙事 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表面的处理方式。本章致力于提升作品的质感和视觉深度。 3.1 基础打磨与填补工艺: 对于木材、石膏或自制纸浆等粗糙表面,讲解从粗砂纸到细砂纸的渐进式打磨流程,以达到镜面或哑光效果。详细介绍腻子(Putty)和填缝剂的使用,用于消除连接处的缝隙和气泡。 3.2 色彩的层次感创造: 超越简单的涂色,本章专注于做旧(Distressing)和分层上色技术。教授使用喷枪、海绵、干扫(Dry Brushing)等工具,模拟金属的锈蚀、木材的风化和皮革的磨损效果。介绍如何利用光油、清漆和哑光剂来控制最终光泽度,营造不同的氛围。 3.3 纹理的印刻与迁移: 如何将自然界或现有的物体纹理“搬运”到作品表面。例如,利用硅胶模具制作特定纹理的翻制品,或使用油画颜料将树皮、布料的纹理直接印在模型表面,增加触感上的真实性。 --- 第四章:光影与动态效果的融合 手工创作不应止步于静态的模型,本章引入了集成电子元件和光学原理,为作品注入生命力。 4.1 基础电路与安全用电: 简要介绍LED灯珠(不同颜色、亮度)的串联与并联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如何安全、隐蔽地布线,使电线和电池盒完美融入到作品的结构内部,例如在模型内部预留电线通道。 4.2 光源的氛围营造: 探讨如何使用扩散材料(如半透明塑料片、薄宣纸)来柔化LED直射光,创造出温暖或神秘的光晕效果。内容包括制作“光导管”来精确控制光线的射出方向。 4.3 简单的动态装置: 入门级的机械原理介绍。使用小型直流电机和齿轮组,实现简单的旋转、升降或开合动作。重点在于如何使用泡沫板或轻质木材制作驱动机构的遮罩,保持作品的整体美观。 --- 第五章:工具箱的升级与维护 高效的创作离不开趁手的工具。本章着重介绍专业级手工工具的选择、正确使用方法及其日常维护。 5.1 精密切割与成型工具: 详细对比美工刀、雕刻刀、热熔切割器(Hot Wire Cutter)在处理不同材料时的优缺点。强调刀片安全、更换技巧及保持锋利度的重要性。 5.2 粘合剂的科学选择: 区分五种主流粘合剂:瞬干胶、结构胶(环氧树脂)、聚氨酯胶、白乳胶和热熔胶,并提供针对不同材料组合(如塑料对金属、木材对树脂)的最佳粘合方案。 5.3 工作空间的优化: 提供高效率手工工作台的布局建议,包括通风系统的建立(特别是使用喷漆和树脂时)、收纳系统的设计,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工作夹具提高组装精度。 --- 第六章:项目实战:从概念到成品的全流程展示 本章通过三个跨材料、跨技法的综合案例,展示如何将前五章所学融会贯通,完成一个复杂的手工项目。 案例一:废弃电子元件的微缩景观(混合材料应用): 重点展示如何将旧电路板、电容等电子垃圾,通过组合、清洗和喷漆,转化为未来感十足的建筑或机械细节。 案例二:轻质发泡材料的人体雕塑(结构与表面处理): 使用EVA泡棉搭建大型人物或动物的简化骨架,然后通过热塑技术塑形,最后使用乳胶和颜料完成逼真的皮肤质感表现。 案例三:自然木材与树脂的桌面摆件(稳定化与浇筑): 教授如何处理木材的开裂问题,将其与透明树脂结合,创造出“冻结的河流”或“琥珀”效果的装饰品,强调光学效果的实现。 --- 总结 《创意手工坊》旨在成为一本“永不过时”的手工百科全书,它不指导你制作特定形象,而是提供一套通用的思维框架和技法储备,让读者面对任何新材料、新想法时,都能找到实现它的路径。通过本书的阅读与实践,你将掌握的不是“如何做”,而是“如何思考如何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关于中世纪欧洲贵族狩猎犬的血统遗传与社会功能的研究。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古典,仿佛在讲述一部历史传奇。它详细梳理了不同猎犬品种(比如格雷伊猎犬、寻血猎犬)从罗马时期如何被引入英格兰,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宫廷联姻、土地赠予等政治手段,被塑造成权力展示的工具。书中包含了很多手绘的犬只解剖图谱和当时的狩猎场景插画,细节丰富到令人发指,比如不同犬种的咬合力对比分析,或者它们在不同地形下的奔跑速度预测模型。作者巧妙地将遗传学分析与当时的法律文献、骑士文学进行交叉印证,揭示出这些“动物伙伴”其实是中世纪社会阶层固化的隐形符号。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冷硬的生物数据包裹在了一层浪漫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叙事外衣之下,读来酣畅淋漓,知识密度极高。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古籍修复与保护技术的专业著作,内容详实得令人咋舌。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的历史文献,详细记录了宋元以来不同纸张材质对不同修补技术(比如砑光、嵌绫、补洞)的选择标准和操作流程。书中插图极其精美,每一张都清晰地展示了修复前后的对比,甚至连古代匠人使用的工具的微小结构都进行了三视图的描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墨色兼容性”那一章的态度,他强调的不是简单地“看不出来”,而是如何在不破坏原件化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美学上的最大程度的和谐。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那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纸张特有的霉香和油墨味。这本书对工艺细节的执着,让人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对手艺人精神的赞歌,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

最近淘到一本关于现代都市摄影的书,简直是我的菜!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教科书式的构图技巧,而是深入探讨了光影在城市肌理中扮演的“情绪角色”。书里收录了大量让人眼前一亮的街拍作品,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摩天大楼缝隙时那种略带疏离感的金色,或者雨后霓虹灯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拉出的迷幻倒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分析如何捕捉“瞬间的叙事性”——如何通过一张照片,让观看者感受到那个时间点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周遭环境的张力。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其用心,采用了哑光纸张,让那些深邃的暗部细节得以完美呈现,捧在手里很有质感。如果对城市生活怀有敏锐观察力,并渴望用镜头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都市诗意,这本书绝对值得拥有,它更像是一本摄影师的心灵独白,而不是一本冰冷的操作手册。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室内植物的生态学应用这类主题不抱太大期望,觉得无非是教你怎么浇水施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探讨的核心是如何构建一个微型的、可持续的室内生态系统。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解释了植物根系如何与特定培养基质中的微生物群落共生,从而提升空气净化效率和湿度调节能力。书中列举了数十种常见室内植物,并给出了它们在不同光照强度、通风条件下,对特定室内污染物(如甲醛、苯)的降解速率曲线,这些数据图表做得非常专业。更妙的是,它还结合了古代风水学中对“生气”的理解,尝试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重新诠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园艺从一种单纯的装饰提升到了生物工程和环境科学的高度,让我对“养花”这件事产生了全新的敬畏之心。

评分

手边这本是关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理论发展的学术专著,读起来简直像在进行一次智力上的探险。作者的论证逻辑链条极长,他没有停留在提香或丁托列托的画风分析上,而是追溯到拜占庭圣像画对威尼斯色彩观念的影响,并将其与当时引进的玻璃颜料的化学特性联系起来。书中大量的篇幅致力于分析当地特有的光照条件——那种被水气折射、带着微咸湿度的光线——是如何促使这些画家偏爱使用透明的油层堆叠而非佛兰德斯画派那种厚重的油彩。阅读门槛很高,需要一定的艺术史背景知识,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路,你会发现每一个色彩的运用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革新的交织。它不是让你“看懂”画,而是让你“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如何用眼睛看待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