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外文化交流探繹:星學 醫學 其他
定價:27.00元
作者:陳萬成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010728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星學”和“醫學·翻譯·其他”兩大部分,共收錄瞭十二篇文章,主要包括:景德二年闆刻《大隨求陀羅尼經》與黃道十二宮圖像;唐元五星圖像的來曆──從永樂宮壁畫說起;西醫東傳史的一個側麵:“腦筋”一詞的來曆;從“革命”到“詩界革命”──關於近代幾個新詞語的來曆等
目錄
序
星學
杜牧與星命
景德二年闆刻《大隨求陀羅尼經》與黃道十二宮圖像
關於《事林廣記》的〈十二宮分野所屬圖〉
唐元五星圖像的來曆──從永樂宮壁畫說起
醫學·翻譯·其他
湯若望的《主製群徵》與翻譯
西醫東傳史的一個側麵:“腦筋”一詞的來曆
Pancreas的漢譯與近代中醫學
明清時期對Element一詞的翻譯
從“革命”到“詩界革命”──關於近代幾個新詞語的來曆
亞瑟·韋利(Arthur Waley)(1889-1966)
沃森(Burton Watson)編譯《中國詩選》讀後
關於《泛龍舟》
後話
再記
圖版目錄
圖版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上寫著“中外文化交流探繹”,讓我對它充滿期待,然而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卻是關於古代占星術的詳細介紹。我一直對星象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古代文明如何利用星辰來理解世界、指導生活,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不少驚喜。它不僅列舉瞭各個文明古國(如巴比倫、埃及、希臘)的占星體係,還深入剖析瞭它們在天文學、哲學、神學等領域産生的深遠影響。書中的圖示精美,解釋也通俗易懂,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星盤解讀和宇宙觀。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命運”與“自由意誌”的探討所吸引,古代的占星師們是如何在星象的指引下,去平衡個體選擇和天意之間的關係的?這種思考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盡管我原本期望它能更廣泛地涵蓋中外文化交流的各個層麵,但僅就星學部分而言,它已經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佳作,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宇宙奧秘的求知欲,讓我看到瞭文化交流在思想傳播上的獨特魅力。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標題“中外文化交流探繹”實在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我滿懷期待地想看到諸如唐朝長安的國際化都市景象,或是宋朝的海上貿易如何促進不同文明的互鑒,結果卻發現它將筆墨大量地傾注在瞭“星學”和“醫學”這兩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領域。我對古老的星盤推演以及不同文明對於宇宙秩序的理解頗感興趣。書中對於巴比倫、古埃及、希臘羅馬等地的占星術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尤其是關於“天人閤一”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體現,讓我對古代先民的宇宙觀有瞭更深的認識。然而,我更希望能看到這些占星術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社會結構、哲學思潮,以及它們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互動。關於醫學的部分,雖然也涉及瞭一些關於古代草藥、手術技藝的介紹,但並未能充分展現其跨文化的傳播路徑和融閤過程,這讓我覺得有些遺憾。整體而言,這本書在某些特定領域的深度挖掘值得稱贊,但其“文化交流”的主題並未得到足夠有力的支撐,內容有待進一步聚焦和深化。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古代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或是佛教東傳、伊斯蘭文化西漸的宏大敘事,結果翻開來,卻是一個個關於星辰的奧秘和古老醫學的傳說。書中關於“星學”的部分,詳細闡述瞭不同文明如何觀察星象、預測未來,以及這些觀念如何影響瞭他們的神話、宗教和哲學。我被古巴比倫人對行星運動的精確記錄和預言所震撼,也對古希臘羅馬人將星座與神話相結閤的想象力感到驚嘆。同時,書中對“醫學”的探索也讓我大開眼界,從古埃及的防腐技術中窺見的解剖學知識,到中國古代的針灸、草藥的辨識,再到歐洲中世紀煉金術士對物質屬性的探索,都展現瞭人類在麵對疾病和死亡時,所迸發齣的智慧和勇氣。盡管我並未能在書中找到我所期待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體案例,但我通過對星學和醫學的瞭解,也間接看到瞭不同文明在探索自然規律和生命奧秘時,所錶現齣的普遍性和獨特性,這本身也是一種無聲的文化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孕育齣新的認知。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古老醫學的神秘圖景,這與我對“文化交流”的期待似乎有些錯位。我原本以為會讀到絲綢之路上的藥材交換,或者不同醫學體係的碰撞與融閤,但這本書卻將我帶入瞭中世紀歐洲的煉金術士和東方古老的草藥秘方之中。它詳細描繪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醫學實踐,從埃及的木乃伊製作中對人體結構的認知,到古希臘希波剋拉底的四體液學說,再到中國古代本草綱目的藥用價值。書中的醫學原理和治療方法,很多都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被淘汰,但其背後所蘊含的對生命、對疾病的樸素認知,以及對自然萬物的敬畏之心,卻依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被那些在簡陋條件下,依靠經驗和觀察來治愈病痛的醫者們深深打動,他們的奉獻精神和求索精神,是人類文明寶貴的財富。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觸及我期待的“交流”話題,卻讓我對醫學發展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體會到瞭不同文化在探索生命奧秘過程中的相似與差異,這本身也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中外文化交流探繹”讓我以為會是關於不同文明在曆史長河中的交融與碰撞,例如藝術風格的相互影響,哲學思想的傳播,或是宗教信仰的融閤,然而,它的內容卻讓我看到瞭另一番景象。它將我的思緒帶入瞭古老的星象世界,讓我看到瞭不同文明對於宇宙運行規律的解讀,以及他們如何試圖通過星辰來理解自身的存在。書中關於“星學”的探討,讓我瞭解到巴比倫、希臘、印度等地在占星術上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聯係。隨後,它又將話題轉嚮瞭“醫學”,我看到瞭古埃及人對屍體的處理方式中蘊含的早期解剖學知識,也看到瞭中國古代對草藥的精妙運用,以及歐洲中世紀對疾病的各種解釋和治療方法。雖然書中並未直接描繪文化交流的宏大圖景,但通過對這些跨越時空的知識體係的展現,我得以窺見不同文化在麵對自然、生命等普遍性問題時,所展現齣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這種對人類共性問題的不同解答,本身就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它讓我們看到,即使語言、習俗不同,人類對真理的追求卻有著共通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