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外文化交流探绎:星学 医学 其他
定价:27.00元
作者:陈万成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010728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星学”和“医学·翻译·其他”两大部分,共收录了十二篇文章,主要包括:景德二年板刻《大随求陀罗尼经》与黄道十二宫图像;唐元五星图像的来历──从永乐宫壁画说起;西医东传史的一个侧面:“脑筋”一词的来历;从“革命”到“诗界革命”──关于近代几个新词语的来历等
目录
序
星学
杜牧与星命
景德二年板刻《大随求陀罗尼经》与黄道十二宫图像
关于《事林广记》的〈十二宫分野所属图〉
唐元五星图像的来历──从永乐宫壁画说起
医学·翻译·其他
汤若望的《主制群征》与翻译
西医东传史的一个侧面:“脑筋”一词的来历
Pancreas的汉译与近代中医学
明清时期对Element一词的翻译
从“革命”到“诗界革命”──关于近代几个新词语的来历
亚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
沃森(Burton Watson)编译《中国诗选》读后
关于《泛龙舟》
后话
再记
图版目录
图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中外文化交流探绎”,让我对它充满期待,然而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却是关于古代占星术的详细介绍。我一直对星象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古代文明如何利用星辰来理解世界、指导生活,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不少惊喜。它不仅列举了各个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埃及、希腊)的占星体系,还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天文学、哲学、神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的图示精美,解释也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星盘解读和宇宙观。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命运”与“自由意志”的探讨所吸引,古代的占星师们是如何在星象的指引下,去平衡个体选择和天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思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尽管我原本期望它能更广泛地涵盖中外文化交流的各个层面,但仅就星学部分而言,它已经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宇宙奥秘的求知欲,让我看到了文化交流在思想传播上的独特魅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古老医学的神秘图景,这与我对“文化交流”的期待似乎有些错位。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丝绸之路上的药材交换,或者不同医学体系的碰撞与融合,但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中世纪欧洲的炼金术士和东方古老的草药秘方之中。它详细描绘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医学实践,从埃及的木乃伊制作中对人体结构的认知,到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再到中国古代本草纲目的药用价值。书中的医学原理和治疗方法,很多都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生命、对疾病的朴素认知,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却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被那些在简陋条件下,依靠经验和观察来治愈病痛的医者们深深打动,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求索精神,是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触及我期待的“交流”话题,却让我对医学发展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体会到了不同文化在探索生命奥秘过程中的相似与差异,这本身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或是佛教东传、伊斯兰文化西渐的宏大叙事,结果翻开来,却是一个个关于星辰的奥秘和古老医学的传说。书中关于“星学”的部分,详细阐述了不同文明如何观察星象、预测未来,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神话、宗教和哲学。我被古巴比伦人对行星运动的精确记录和预言所震撼,也对古希腊罗马人将星座与神话相结合的想象力感到惊叹。同时,书中对“医学”的探索也让我大开眼界,从古埃及的防腐技术中窥见的解剖学知识,到中国古代的针灸、草药的辨识,再到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士对物质属性的探索,都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所迸发出的智慧和勇气。尽管我并未能在书中找到我所期待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案例,但我通过对星学和医学的了解,也间接看到了不同文明在探索自然规律和生命奥秘时,所表现出的普遍性和独特性,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声的文化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孕育出新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中外文化交流探绎”让我以为会是关于不同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与碰撞,例如艺术风格的相互影响,哲学思想的传播,或是宗教信仰的融合,然而,它的内容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它将我的思绪带入了古老的星象世界,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对于宇宙运行规律的解读,以及他们如何试图通过星辰来理解自身的存在。书中关于“星学”的探讨,让我了解到巴比伦、希腊、印度等地在占星术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随后,它又将话题转向了“医学”,我看到了古埃及人对尸体的处理方式中蕴含的早期解剖学知识,也看到了中国古代对草药的精妙运用,以及欧洲中世纪对疾病的各种解释和治疗方法。虽然书中并未直接描绘文化交流的宏大图景,但通过对这些跨越时空的知识体系的展现,我得以窥见不同文化在面对自然、生命等普遍性问题时,所展现出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这种对人类共性问题的不同解答,本身就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它让我们看到,即使语言、习俗不同,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却有着共通之处。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标题“中外文化交流探绎”实在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我满怀期待地想看到诸如唐朝长安的国际化都市景象,或是宋朝的海上贸易如何促进不同文明的互鉴,结果却发现它将笔墨大量地倾注在了“星学”和“医学”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我对古老的星盘推演以及不同文明对于宇宙秩序的理解颇感兴趣。书中对于巴比伦、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地的占星术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尤其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让我对古代先民的宇宙观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我更希望能看到这些占星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潮,以及它们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关于医学的部分,虽然也涉及了一些关于古代草药、手术技艺的介绍,但并未能充分展现其跨文化的传播路径和融合过程,这让我觉得有些遗憾。整体而言,这本书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挖掘值得称赞,但其“文化交流”的主题并未得到足够有力的支撑,内容有待进一步聚焦和深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