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9787508090931 赵清文-RT

三十六计 9787508090931 赵清文-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清文 著
图书标签:
  • 兵法
  • 策略
  • 古典
  • 军事
  • 智慧
  • 赵清文
  • 三十六计
  • 韬略
  • 历史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0931
商品编码:2984673791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三十六计

定价:13.00元

作者:赵清文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080909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以历*的古籍为底本,再参阅其他较具代表性的著作进行点校,使经典原文准确可靠。 ★ 注释简洁、准确、客观、全面。目前出版的许多经典注释本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通病,就是注译者作注较为随意。本书则做到逢疑难必注,不回避问题,对于迄今仍存在分歧和争议的地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或明确表示存疑,或同时列举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以提示读者此处内容无确解。同时,注释文字一律采用《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性工具书中的解释,以避免误导读者。 ★ 在白话翻译部分,尽量采用直译的做法,不做引申和发挥,并力求使译文精致、流畅。

内容提要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赵清文:1973年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出版《孙子兵法正宗》、《贞观政要正宗》、《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伦理问题》等著作5部(含合著),并在《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文摘


序言



《三十六计》是一部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著作,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但其所蕴含的智慧和谋略,却跨越时空,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部著作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计谋的运用原则和方法,涵盖了军事作战、政治斗争、外交博弈乃至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被誉为“东方兵学圣典”。 《三十六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洋洋洒洒的理论论述,而是以“计”为单位,将零散的军事经验和智慧加以归纳、提炼,形成一套完整的谋略体系。这些计谋,或以夸张的动物比喻,或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或以精辟的格言警句,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制胜的奥秘。书中将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并战计”、“困战计”和“死战计”六大类,每一类之下又细分若干计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成了一幅精妙的战略蓝图。 例如,“胜战计”中的“瞒天过海”教人如何巧妙地隐藏真实意图,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围魏救赵”则展示了避实就虚,迂回包抄的战略思想,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迫使其回援,从而达到解围的目的。“敌战计”中的“借刀杀人”强调了利用第三方力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策略,既能消耗敌人,又能保存自身实力;“以逸待劳”则阐述了保存体力,等待疲惫的敌人主动进攻的战术。“攻战计”中的“声东击西”运用了心理战术,迷惑敌人,使其判断失误;“无中生有”则旨在创造不存在的威胁,迫使敌人做出不必要的防备。“并战计”中的“连环计”强调了计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联动,形成一套完整的攻势;“美人计”则揭示了利用人的情感和欲望来达到战略目的的手段。“困战计”中的“空城计”是军事谋略中的经典之作,它在兵力空虚的情况下,通过虚张声势,震慑住强大的敌人;“走为上策”则是在不利局面下,保存实力的明智选择。“死战计”中的“苦肉计”和“美人计”一样,都属于心理战的范畴,通过制造假象,诱使敌人上当,最终实现反败为胜。“反客为主”则是在被动局面下,抓住时机,扭转乾坤,成为主动一方的策略。 《三十六计》的智慧,并非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在政治上,它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参考,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维护统治,如何处理内外关系,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启示。在外交上,它提供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智慧,如何在纷繁的国际局势中,维护国家利益,避免冲突。在商业竞争中,它也为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经营策略,如何分析市场,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制定竞争策略,都能从中获得灵感。即使在个人生活中,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困境,面对工作中的挑战,也都能在《三十六计》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智慧。 《三十六计》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又寓意深刻。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深奥的谋略展现给读者。每一计的描述都十分精炼,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谋略场景,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其核心思想。同时,书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增强了计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学习到谋略,又能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十六计》的流传,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也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部分。许多成语典故,如“围魏救赵”、“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都来源于《三十六计》,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在现代社会,《三十六计》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掌握《三十六计》所蕴含的智慧,无疑能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尽管《三十六计》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仍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其价值在于其内容的普适性和指导性,在于它所揭示的那些适用于各种情境的普遍规律。阅读《三十六计》,不仅仅是阅读一部古籍,更是与古人的智慧进行对话,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 《三十六计》的阅读,需要细心体会,深入理解。每一计的背后,都蕴含着对人性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它教导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判断,并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它强调的并非是简单的欺骗和狡诈,而是在洞察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目标。 这部著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也展现出智慧的光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策略和谋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我们也应该警惕过度迷信权谋,而忽略道德和诚信。真正的智慧,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保持原则和底线,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十六计》的魅力,在于它的历久弥新。在信息爆炸、快速变化的今天,其所蕴含的智慧,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无论是面对个人成长中的挑战,还是应对企业发展中的难题,抑或是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博弈,《三十六计》都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思考之门,让我们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去应对挑战。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细心揣摩的智慧宝典,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彰显。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类“谋略大全”式的书籍是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的,总觉得它们难免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触及事物的核心。然而,这本书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它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对“时机”和“环境”的强调上。作者反复论证,任何一个计策的成功与否,都与施展的“势”息息相关。他将计谋的运用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探讨了“道”与“术”的关系,指出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背景,即便是最好的计策也可能适得其反。这种辩证性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全书的格调。它不是简单地教人“投机取巧”,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在关键时刻做出最符合大势的选择。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问题的视角都变得更加宏大和立体了,不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而是开始关注全局的平衡与演变。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股扑面而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毫无矫揉造作的理想主义色彩。作者在解析每一个计策时,都极其务实地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和必须付出的代价。例如,在阐述某些看似高明的策略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如果操作稍有不慎,或者被对手看穿了意图,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这种坦诚的风险提示,对于任何想要在现实世界中运用这些智慧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清醒剂。它避免了将谋略神化,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工具,一种需要审慎评估投入产出比的决策过程。这使得全书的指导意义更加可靠和落地。它教导我们,最高的智慧不是盲目地使用计谋,而是知道在什么时候、对谁、以多大的代价,使用哪一种恰到好处的策略。这是一种成熟的、经过岁月沉淀的洞察力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性强到令人赞叹。它不是按部就班地介绍三十六个计策,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过渡和串联,将它们编织成一张网。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相邻或相关的计策时,会进行深度的对比和辨析,比如将“走为上计”与“苦肉计”放在一起讨论,分析两者在“退”与“忍”背后的本质差异和适用场景的微妙区别。这种比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单个计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策略体系”。这种体系化的梳理,使得原本零散的谋略知识点,变成了一个可以系统学习和应用的框架。对于希望系统性提升自己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框架和方法论,非常适合反复研读,每次都能从中提炼出新的层次感悟。

评分

这部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兵法谋略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并没有将那些古老的计谋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的深刻哲理。比如,书中对“声东击西”的阐述,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调动,而是扩展到了市场竞争、人际沟通乃至个人时间管理等多个维度。我尤其欣赏作者旁征博引的功力,他能将春秋战国的故事,无缝衔接到当代商业案例中,让读者在阅读历史典故的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因为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策略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博弈和深远的布局考量。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洞察人性、预测对手行为的教科书,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更是“如何思考”——一种更具前瞻性和策略性的思维模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不是看其他泛泛而谈的管理学书籍能比拟的。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没有一般历史解读类书籍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作者的叙事功力一流,他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说书人,将那些发生在古代的权谋之争描绘得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每一个计策的讲解,都伴随着一个鲜活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情节跌宕起伏,而且人物形象饱满立体,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特别喜欢他处理细节的方式,比如对某些历史人物性格弱点的捕捉,以及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环境限制的描绘,都使得原本抽象的“计策”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甚至有点像在读武侠小说,只是这里的兵器不是刀剑,而是智慧和心机。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智慧,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被生动讲述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