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信国学大典:吕氏春秋
定价:40.00元
作者:何志华 导读及译注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86433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吕氏春秋》编著者何志华。 “中信国学大典”系列丛书之《吕氏春秋》,由何志华导读及注释,将古典哲思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重点阐发其中蕴含的“贵生”思想,现代人感悟生命之义、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之趣。本书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内容提要
《吕氏春秋》编著者何志华。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 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 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 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 氏春秋》。本书是《吕氏春秋》的选本。
目录
《吕氏春秋》导读
孟春纪
本生
重己
仲春纪
贵生
季春纪
尽数
先己
孟夏纪
用众
季冬纪
士节
不侵
孝行览
孝行
首时
义赏
长攻
慎人
遇合
必己
慎大览
不广
贵因
审分览
审分
君守
任数
知度
执一
离俗览
用民
为欲
贵信
恃君览
达郁
名句索引
 
作者介绍
何志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主任、荣誉研究员。著述有《文子著作年代新证》、《经史考据:从〈诗〉〈书〉到〈史记〉》、《高诱注解发微: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另主持中国古代文献互联网站“汉达文库”,收录甲骨、金文、简帛出土文献、先秦两汉以迄魏晋六朝传世典籍、中国古代类书等文献资料超过八千万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给我带来了一种意料之外的秩序感。尽管内容包罗万象,但整体脉络却异常清晰,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将宏大叙事与具体事例完美结合的能力。它不会空泛地谈论治国之道,而是会立刻引出一个贴切的历史典故或生活场景作为佐证。这种由表及里、由虚到实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原本高深的哲学思想得以平易近人。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型框架。比如它对“人情”的刻画,细腻入微,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远比简单的道德说教来得真实和有力。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部典籍在千百年后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时代可以更迭,但人性的大致走向是恒定的。
评分这部著作的阅读体验,是缓慢而富有层次感的。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那样能立刻抓住读者的眼球,它的魅力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渗透的。它的文字仿佛被赋予了时间的重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历史的尘埃与智慧的微光。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地域和阶层的普世价值体系,这种体系构建得极其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拼凑感。它将道家的超然、儒家的入世、法家的严谨,甚至墨家的兼爱精神,都熔铸于一炉,形成了一个自洽的、圆融的认知宇宙。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和平静,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立体和包容。这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或哲学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完整地、有尊严地度过一生的指南,值得反复品味,常读常新。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是其语言的精炼与考究。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言简意赅,韵味悠长。它没有后世文赋那种雕琢过度、辞藻堆砌的弊端,更多的是一种朴素而有力的表达。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的含义。例如,书中对“义”与“利”的探讨,其复杂性远超我们日常的简单二元对立。它不简单地赞美一方贬低另一方,而是深入挖掘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相互转化和制衡之道。这种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与那些深谋远虑的先贤们探讨人生的根本问题。每读完一个章节,心中总会留下深深的余韵,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沉淀,方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评分这部《吕氏春秋》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个风云变幻的战国末世图景。我原以为这种古代典籍读起来会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但事实完全出乎意料。它将“杂家”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涉及天文地理、农耕伦理、兵法权谋乃至艺术审美,内容之广博,令人咋舌。尤其是那些关于“审时度势”和“顺应自然”的论述,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比如书中对“时”的强调,不是简单的线性时间观,而是一种对事物发展内在节律的深刻洞察。每一次翻阅,都能在看似零散的篇章中,捕捉到一丝丝贯穿全书的逻辑主线,那种构建宏大体系的匠心,是古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它不像某些学派那样执着于单一的学说,而是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旋转之间,展现出不同角度下的世界运行法则。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内敛的、不急不躁的说理方式,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却自有说服人心的力量。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抱着挑战的心态来阅读此书,担心其思想过于陈旧,无法与现代社会产生共鸣。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错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底层逻辑”,而非具体的“操作手册”。书中对于如何平衡集体利益与个体需求、如何处理变动不居的外部环境,所提出的原则性见解,在现代企业管理、人际关系处理乃至个人决策制定上,都能找到对应的影子。它教会我们一种“无为而治”的智慧——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引导和塑造,避免蛮力干预。这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策略,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中,显得尤为珍贵。每当我在现实中遇到困境时,总会不自觉地回想起书中的某一句箴言,那份来自远古的沉稳,总能带来茅塞顿开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