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杨万里集笺校 | 作者 | (宋)扬万里 撰,辛更儒 箋校 | 
| 定价 | 556.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40586 | 出版日期 | 200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5.244Kg | 
| 内容简介 | |
|   杨万里为宋代名家,平生交游广泛,著述宏富,集共133卷,向无整理本,此次系整理出版,对推进宋代文史研究颇有裨益.书稿主要分校勘和笺证两部分,以艺风堂抄宋本为工作底本,四库本、汲古阁本为校本,参校《荆溪集》等宋刻诗集本;重点对人物、时代、地理、时事、典制、名物等六方面内容笺证,具有校勘简明、笺证精审的特点。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册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说,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挑剔的心态来审视这套“集笺校”的。很多时候,笺校本往往会因为过度地加入“现代视角”而失却原有的风貌,或者反过来,因为墨守成规而显得晦涩难懂。然而,这套书展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克制之美”。它既没有将杨万里的诗歌“翻译”成大白话,也没有进行任何不必要的枝蔓发挥,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厘清”和“阐释”上。每一次的校注,都像是为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提供一个清晰的窗口去窥见南宋的社会图景和诗人内心的起伏。它成功地做到了“传神达意”而不“过度干预”,使得杨万里的声音,能够以最纯净的状态,抵达当代读者的耳畔,这一点,才是真正打动我的核心所在。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典雅又不失古朴,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初次上手便觉得分量十足。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摸上去细腻平滑,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墨迹摹写,也能看得出精心校对的痕迹。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扉页和版式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古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出版的考量,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久看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种对书籍本体的尊重和匠心,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业中,实属难得,让人不禁想把它珍藏起来,时常摩挲把玩。光是捧着它,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厚重感,对于一个热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视觉和触觉上的双重享受。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布局,可以说是将功能性与美观性完美结合的典范。页边距的设置十分合理,为读者留下了充足的空白区域,方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和思考的延伸,这对于深度阅读者而言简直是福音。文字的行距和字体的选择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保证了阅读节奏的连贯性。它不是那种让人感到压迫感的密密麻麻的古籍重排,而是仿佛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沉稳、清晰,富有节奏感。这种舒适的阅读体验,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时代风貌和诗人情怀。
评分当我翻开这套书时,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其校勘工作的扎实程度。作为一部经典文献的汇编整理,底本的甄选与比对无疑是重中之重。我随机抽取了几首杨万里流传较广的篇章,对照自己平日里收集的一些零散资料,发现此笺校本在字句订正、篇目次序的梳理上,做出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努力,其中不少改动都是极具说服力的。这些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它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案牍劳形与心血倾注。这种对文本原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对古代文人创作精神的最好致敬,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坚实基础,让人感到无比安心和信服。
评分不同于市面上许多过于学术化、枯燥乏味的笺注本,《杨万里集笺校》的注解系统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平衡性。它既有足够严谨的考据,确保了对原文本义的准确把握,又在关键处加入了生动的阐释,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宋代诗学的读者,也能较为顺畅地进入杨万里的诗境。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处难点词汇的处理,编者似乎很懂得“恰到好处”的尺度,不会因为过度解释而稀释了诗歌本身的韵味,也不会因为过于简略而让读者感到困惑。这种恰到好处的“度”,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普通读者的体贴,使得这套书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学术需求,也能成为普通爱好者提升文学鉴赏力的得力助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