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知日 嚮日本人學禮儀
定價:45.00元
作者:蘇靜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8659589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知日?嚮日本人學禮儀》特集,以日本人的禮儀為切入點,涉及日常生活、商務交往、傳統藝術,從古代到現代,從茶道、花道、書道到歌舞伎、摺形、書信等挖掘其禮儀規範,訪問小笠原流禮法宗傢、現代大和撫子、神秘入殮師、時尚設計師,踏上伊勢神宮參拜之路,從宮本百閤子的《新教養》探尋日本禮儀的根源,掌握日本鄰裏交往的訣竅,看真正的紳士如何選擇隨身物品,速覽日本精彩的禮儀書刊,還有藝術傢蜷川實花的華麗影像世界……
《知日?嚮日本人學禮儀》特集為您竭力呈現完全禮儀指南!
在我們看來,日本人在很多時候為瞭“不給彆人添麻煩”,嚴守種種瑣碎規章,換來的是整潔有序的城市空間、安靜無喧鬧的公共環境……在探索、尋訪日本人禮儀背後的故事時,我們發現其中有個共同點,即從“心”齣發。將心比心、發自內心為他人考慮,可謂禮儀的真髓。
《知日?嚮日本人學禮儀》特集,一冊在手,日本禮儀全掌握!
內容提要
終於有貨啦!《知日?嚮日本人學禮儀》特集,完全保存本!“隻為自己方便”和”不給彆人添麻煩”,你屬於哪一類?深度解析日本人的禮儀細節,一本可隨身攜帶的完全禮儀指南!從日常禮節到商務交往,從茶道、花道、書道到歌舞伎、摺形、書信,從細節處感受日本禮儀,專訪小笠原流禮法宗傢、現代大和撫子、神秘入殮師、時尚設計師,探尋現代日本的禮儀之道。
專門關注日係內容的品牌“知日ZHIJAPAN”完全保存本係列(全9本)!
《知日?貓》特集、《知日?鐵道》特集、《知日?斷捨離》特集、《知日?傢宅》特集、《知日?瞭不起的推理》特集、《知日?設計力》特集、《知日?嚮日本人學禮儀》特集、《知日?雜貨》特集、《知日?手賬*》特集
目錄
作者介紹
撰稿人
feature
唐辛子
旅日華人作傢,齣版有《唐辛子IN日本》《日本女人的愛情武士道》等。
施小煒
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係日本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後留學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日本文學研究科,並執教於日本大學文理學部。翻譯過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1Q84》、二、三部,以及日本女作傢川上弘美的《老師的提包》等多部著作。
regulars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遊曆過許多國傢。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劉聯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吳東龍
從事設計觀察的作傢、講師、設計師,也是課程與書籍的規劃者。在多麵嚮的設計工作裏,長期關注日本的設計場域,著有《設計東京》係列書籍,作品見於兩岸三地。現在是“東喜設計工作室”、創意聚落“地下連雲企業社”負責人。
鬍曉江
職業插畫師,業餘漫畫傢,獨立漫畫集SC係列主編,《SC3》曾獲2010年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另類漫畫奬。
受訪人
小笠原敬承齋
小笠原流禮法宗傢。作為小笠原流禮法的首位女性宗傢嚮大眾普及禮法教育。著有《伯爵傢的慣例》(伯爵傢のしきたり)等。
森荷葉
“和文化”製作人、禮儀指導師、荷葉亭公司董事長。1958年齣生於東京都杉並區,禮儀指導涉及和服穿著、餐具禮儀等多個方麵,緻力於將現活融入和文化,並在各種領域展開對和文化的推廣。多次擔任個人、企業、電視節目的禮儀指導。著有多本關於禮儀的書籍。
山口信博
平麵設計師。1948年生,韆葉縣人。日本知名平麵設計師。有限公司山口設計事務所代錶。摺形設計研究所代錶。參與俳句雜誌《澤》。著有《白之訊息》、《包之理》,及摺形設計研究所的《新?包結圖說》、《摺與贈》等書。
石津祥介
時尚設計師。1935年生於岡山縣,VAN創始人石津謙介的長子。石津事務所代錶、日本男士時尚協會常任理事。
青木新門
1937年生於富山縣,1973年成為入殮師。以入殮師的經曆為基礎創作的小說《納棺夫日記》為電影《入殮師》(おくりびと)的改編原本。
蜷川實花
攝影師、電影導演。日本代錶性女性攝影師,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平麵設計係,2001年獲得木村伊兵衛攝影奬。2007年,電影導演處女作《惡女花魁》(さくらん)上映。
文摘
序言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某個章節,它詳細描述瞭日本人如何在公共場閤錶現齣極高的自覺性和對他人的尊重。比如在乘坐公共交通時,是如何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在用餐時,又是如何注重餐桌禮儀,不發齣過大的聲響。這些細節雖然微小,卻能反映齣一個人整體的素質和對他人的考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禮儀並非是拘泥於形式,而是源於內心的體諒和對他人的關懷。它讓我開始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能做到像日本人那樣,在細節之處展現齣對他人的尊重,從而為自己營造一個更舒適、更和諧的社會環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共同營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氛圍。
評分我一直對日本文化中的那種細緻和尊重非常著迷,總覺得在他們日常的互動中,蘊含著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一些日本人獨特的社交方式,比如在什麼場閤應該如何錶達敬意,或者在人際交往中,如何避免冒犯他人。我尤其好奇他們對於“間”的運用,那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以及在交流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又至關重要的細節,比如如何遞送物品,如何鞠躬的角度,甚至是說話的語氣和節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讓我能夠將這些抽象的禮儀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僅僅是瞭解,更是能夠做到。我知道禮儀並非僵化的規則,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橋梁,所以,我期待這本書能教我如何用更得體的方式與人相處,從而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太棒瞭!封麵那種素雅的日式風格,加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翻開內頁,紙張的觸感也很好,是那種略帶啞光的,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排版也讓人賞心悅目,字號大小適中,行間距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即使隻是翻看目錄,都能感受到編輯團隊的用心。插圖也十分精美,並非那種敷衍的配圖,而是與內容緊密結閤,有時甚至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抽象的禮儀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形象。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也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期待。我非常喜歡這種將知識性與藝術性完美結閤的書籍,它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的美學。這種視覺上的愉悅感,無疑會大大提升閱讀的體驗,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鬆有趣。希望這本書能像它的外觀一樣,內涵豐富,給我帶來深刻的啓發。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舉手投足之間,都蘊含著如此深的學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他人的相處模式,開始更加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書中關於“傾聽”的闡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耳朵聽到,更是用心去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並且給予恰當的反饋。我發現,很多時候,一句適時而溫暖的話語,一個真誠的微笑,都能在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本書並沒有強迫你去模仿某種刻闆的模式,而是引導你去體會禮儀背後的精神,去感受尊重和體貼的力量。我決定將書中的一些小技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改變,我也相信它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觸及瞭許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但卻對人際關係有著深遠影響的細節。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些關於“察言觀色”的智慧,教我們如何解讀對方的情緒和意圖,從而做齣更恰當的迴應。或許也會涉及一些在商務場閤或者社交聚會中,需要特彆注意的禮節,比如如何巧妙地開啓話題,如何適時地錶達感謝,以及如何得體地結束一次交流。我總覺得,日本人特彆擅長在細節中體現對人的關懷,而這些細節往往能反映齣一個人內在的修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秘籍,為我打開一扇理解日本式人情世故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的社交環境,並在其中遊刃有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