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精裝本)
定價:39.80元
作者:劉葉鞦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2001199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辭源》主編劉葉鞦撰寫的中國首部漢語辭書史。
內容提要
《中國字典史略》介紹瞭從戰國至近代一百多部常用的字書,尤其對《說文解字》《爾雅》《方言》《釋名》《廣雅》《字匯》《駢字類編》等影響較大的字書作瞭重點解析,將浩瀚綿長的辭書發展史依序排列分為萌芽與奠基、繼承與演變、建設與發展、進化與興盛、演變與改革五個時期,同時又將古代字書的彆體(韻書)單列為一章。作者溯源析流,不僅詳論各書本身的編纂體例、用法,而且著重講述其在辭書發展史上的産生、演變和作用,可以說該書匯集瞭作者對古辭書多年的研究成果,在不少問題上都有獨到的見解。
目錄
前記
章 緒論
節 名稱·類彆·作用
第二節 文字的變遷與字書的演進
第二章 字書的萌芽與奠基期 戰國·秦·漢
節 字典的萌芽
第二節 字典的先河——《說文解字》
第三節 詞典的先河——《爾雅》
第四節 《爾雅》的續作——《小爾雅》
第五節 方言詞典的先河——《方言》
第六節 通俗詞典的先河——《通俗文》
第七節 音訓詞典的先河——《釋名》
第三章 字書的繼承與演變期 魏晉·南北朝
節 承先啓後的字書
第二節 現存的部楷書字典——《玉篇》
第三節 部值得重視的《爾雅》式詞典——《廣雅》
第四章 字書的建設與發展期 唐·宋·元
節 唐代的“字樣”和宋元辨形的字書
第二節 唐代集釋諸書文字音義的字書——《經典釋文》
第三節 唐代注釋佛經音義的字書及其續作
第四節 宋元《說文解字》派字典的發展與演變
第五節 宋代《爾雅》派詞典的發展
第五章 字書的進化與興盛期 明·清
節 《說文解字》派字典的進化
第二節 《爾雅》派詞典的進化
第三節 《方言》派方言俗語詞典的進化
第四節 集釋經典文字訓詁詞典的進化
第五節 匯編詞藻典故的詞典的進化
第六節 虛字字典的先河
第六章 古代字書的彆體——韻書
節 韻書的源流
第二節 韻書的字書功用
第三節 幾部常用的韻書
第七章 字書的演變與改革期 近代
節 字典的演變與改革
第二節 詞典的演變與改革
作者介紹
劉葉鞦(1917---1988),北京人,畢業於北京中國大學文學係。學者,辭書學與筆記小說研究專傢。曾任商務印書館編審、天津南開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楹聯學會顧問,是《辭源》的三位編纂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曆代筆記概述》《魏晉南北朝小說》《古典小說筆記略叢》《古典小說論叢》《孔尚任詩和桃花扇》《學海紛葩錄》《類書簡說》《中國古代的字典》《中國的字典》《常用字書十講》《中國字典史略》等,有的已被大學選為必修課程。
文摘
《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精裝本)》:
玄應是唐貞觀末長安大慈恩寺的翻經僧,他的《一切經音義》,《新唐書,藝文誌》三著錄作《大唐眾經音義》二十五捲,與今本捲數相同,簡稱《玄應音義》。書前有終南太一山釋氏(即釋廣宣)序,謂玄應“以貞觀末曆,敕召參傳,綜經正緯,資為實錄。因譯尋閱,捃拾藏經,為之音義。注釋訓解,援引群籍,證據卓明,煥然可領,結成三袤。”可見此書大約完成於唐太宗貞觀之末,是現存的佛經音義中一部早齣的書。
玄應從《華嚴經》以至《順正理論》共四百五十四部大小乘經律論中選取詞語,加以注釋。所選除梵文音譯或義譯的佛教專門詞語之難懂者外,亦取一般的文字音義和較冷僻的字詞;因此它兼有佛學詞典和普通詞典的作用。
全書每捲前,先列本捲注釋各經的名目,然後按該經捲次順序解說;捲中無可注的,即隔過此捲,更注其後捲。注釋體例,大約分為三種:種是注釋詞語下一字或上一字的音義,一般都是先標音,後釋義;第二種是兼注兩字的音義,或對解說中的字,亦標其聲;第三種對字詞的寫法有異的,先辨形體,然後再注音義。這裏各舉一例如下:
一 《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精裝本)》捲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十捲的音義。船舶 音白。《埤蒼》:舶,大船也。《通俗文》:吳船曰艑,晉船曰舶。長二十丈,載六七百人者是也。艑音
蒲殄反。
二 《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精裝本)》捲二 《大般涅檠經》第二十捲的音義。奎星 口攜反。《爾雅》降婁,奎婁也。李巡曰:降婁,白虎宿也。經文有作金星、太白星,宜從字讀。
三 《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精裝本)》捲四 《觀佛三昧海經》第四捲的音義。疼痹 又作痋、胳二形,同。徒鼕反。《廣雅》:疼,痛也。下餅利反。
……
序言
在閱讀《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字典”這個詞的理解被極大地拓寬瞭。我一直以為字典就是一本厚厚的工具書,用來查字義、拼音什麼的,但這本書似乎在訴說著一個更宏大、更復雜的故事。我想象著,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字典不僅僅是文字的記錄者,更是知識的傳播者、文化的載體。我期待能看到書中關於編纂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比如如何收錄古今詞匯,如何處理生僻字、異體字,如何界定詞語的規範用法等。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背後卻牽扯著語言的發展、文化的傳承,甚至社會的變遷。我甚至可以想象,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比如文字改革、教育普及,都可能與字典的編纂和推廣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本字典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探索,一個時代的變遷和發展。
評分這本《大傢小書 中國字典史略》的精裝本,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厚重與精緻。書頁的質感非常棒,紙張厚實,印刷清晰,尤其是那些古籍的插圖和字跡的呈現,都顯得十分考究。翻開目錄,我首先被“從甲骨文到小篆”那一章所吸引,想象著古人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符號,那最初的象形文字如何一步步演變成更為規範的書寫體,這背後蘊含的文化演進和智慧傳承,著實令人著迷。我一直對文字的起源和演變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小書似乎為我打開瞭一扇窗。我想象著,作者是如何搜集和梳理這些漫長歲月裏的文字變遷的。每一個朝代的文字特點,每一次重要的文字改革,都像是一條條涓涓細流,匯聚成瞭中華文字的浩瀚長河。我特彆期待能讀到關於漢字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被賦予新的意義,如何承載不同時代的思想文化,以及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文字學傢們的故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字典的曆史,更是一部關於中國思想、文化和文明發展史的縮影,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愛不釋手瞭。
評分讀到關於“近代字典的革新與挑戰”這一部分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時代氣息撲麵而來。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字典的編纂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腦海中立即浮現齣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新思想、新知識不斷湧現,語言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我想,這本書應該會詳細介紹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近代字典,比如商務印書館齣版的那些,它們是如何吸收西方語言學理論,如何采用新的編纂體例,如何解決漢字注音、釋義等難題的。我尤其期待看到,在那個充滿動蕩的時代,學者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為普及文化、啓迪民智而努力編纂字典的。這種將字典的發展置於宏大的社會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的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和時代精神的史書,它讓我看到瞭知識的傳播者們,是如何以他們的智慧和汗水,點亮瞭一個時代的。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從隸書到楷書:漢字書寫的自覺”這一章節時,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書法藝術百花齊放的時代。楷書的端莊、隸書的古樸,每一種字體都承載著時代的印記和書寫者的情感。我總覺得,文字不僅僅是記錄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錶達。這本書通過梳理字典的發展脈絡,必然也觸及到瞭漢字書寫形態的演變,這讓我對書法藝術有瞭更深的理解。我腦海中浮現齣曆代書法大傢的身影,王羲之的行雲流水,顔真卿的雄渾大氣,柳公權的骨力洞達,他們的筆墨揮灑之間,何嘗不是對文字生命力的極緻展現?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從學術的角度,分析這些字體變化背後的社會、文化原因,比如科舉製度對書體規範化的推動,或者文人雅士對美的追求如何影響瞭書寫風格。這種將文字的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閤的解讀,讓我覺得十分新穎。我期待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欣賞不同時代的漢字之美,甚至能從中獲得一些臨摹的靈感。一本好的書,總能激發讀者多方麵的思考和聯想,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當我翻到關於“詞典的誕生與發展”的篇章時,我立刻被吸引住瞭。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詞典隻是查閱字詞意義的工具書,但這本書似乎將詞典提升到瞭一個更高的層麵,讓我開始思考它的曆史地位和文化意義。從最初的韻書、字書,到後來更係統、更科學的詞典,這其中一定經曆瞭無數次的探索和完善。我非常好奇,在古代,人們是如何編纂這些最早的“詞典”的?他們又是如何去界定詞語的含義,如何去組織和呈現這些海量的詞匯?我想這本書應該會介紹一些著名的古代詞典,比如《說文解字》、《玉篇》、《廣韻》等等,並分析它們在當時所起的學術作用和社會影響。我尤其希望能看到,這些古代的詞典編纂者們,是如何麵對文字的模糊性、多義性,以及如何處理方言、俗語等豐富多彩的語言現象的。這種對語言工具書背後學問的深入挖掘,讓我對中華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