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广西文场
定价:60.00元
作者:何红玉,苏韶芬,小敏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304569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又称“文玩子”,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命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乐、荔浦等地为盛行。承金元戏曲余绪,与明清俗曲一脉相承,被视为中国近古曲词的活化石,历来享有“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的美誉。2008年被列入*菲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普及型读物,从“广西文场”的历史沿革、曲词音乐、表演艺术、经典作品、保护与传承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为大众读者介绍这一艺术形式,读者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收有大、小调唱腔曲牌谱例16个及各时期的代表剧目13出、专著9部,均为“广西文场”的经典之作。在数百年的岁月中,“广西文场”的舞台上群星璀璨,各时期的代表性传承人物都名动四方,作者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将这个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群体的艺术风采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承前启后的文场脉络跃然纸上。
目录
章 文场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文场的曲词音乐
第三章 文场的表演艺术
第四章 文场的经典作品
第五章 文场的保护与传承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五: 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图书。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和呈现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亲切,使得复杂的文化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地域性文化符号的解读,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图案、颜色,在作者的笔下,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让我明白,文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这本书也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它并非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在保持文化根基的同时,融入时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我时常会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场景所吸引,想象着那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被赋予新的意义,如何继续滋养着人们的生活。这本书,是一本打开视野的书,它让我看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看到了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评价三: 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它的语言风格不像其他科普读物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读起来如同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挖掘和呈现广西独特的文化瑰宝。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传统表演艺术的描述,那些曼妙的舞姿,悠扬的歌声,在文字的勾勒下,仿佛跃然纸上,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古老舞台上,用汗水和热情演绎着民族精神的艺术家们。这本书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演变和融合的活态存在。它既保留了根源的淳朴,又吸收了新的养分,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插图陷入沉思,想象着那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得以延续和创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播,更在于它能引发读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思考。
评分评价一: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岭南风情,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虽然我并非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但通过阅读,我对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得以窥见广西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的精神世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故土深情的回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传统技艺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那些古老而精巧的手工艺,在文字的描绘下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我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巧思。这本书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学术名词,而是鲜活的生活方式,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些场景,感受那些技艺,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许多书籍难以给予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滋养了我的心灵,让我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史诗般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广西文化世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介绍,更是一种精神的探索,一种对民族灵魂的挖掘。我被书中对一些传统节庆的描绘所深深吸引,那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那些蕴含着深厚寓意的习俗,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珍贵得多。这本书也让我对“传承”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口述历史的记录,那些来自普通人的声音,朴实而真挚,却承载着最真实的文化记忆。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广西人民的坚韧与智慧,看到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本书,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过去,也启迪着未来。
评分评价二: 初读此书,我被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厚的底蕴所震撼。作者似乎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他温厚的笔触,为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埋藏在时光深处的珍贵记忆。字里行间充斥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中文化失落的隐忧。他笔下的广西,是历史的画卷,是文化的宝库,更是无数人心灵的根。我特别被其中对一些濒危文化的抢救性记录所打动,那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使命感,一种对民族文化不屈的守护。书中对一些地域习俗的描写,更是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情味,让我感觉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热闹非凡的民俗盛会,与那些淳朴善良的广西人民同乐。尽管我从未踏足过广西,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那些早已远去或正在消逝的文化片段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它让我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不忘却我们从何而来,不忘却我们是谁。这本书,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它教会我如何去珍视,如何去铭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