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的100个乡村 9787563941230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美的100个乡村 9787563941230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郁珉 著
图书标签:
  • 乡村美景
  • 中国文化
  • 旅游
  • 摄影
  • 建筑
  • 民俗
  • 地域文化
  • 人文地理
  • 风景
  • 慢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41230
商品编码:298846599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的100个乡村

定价:38.0元

作者:魏郁珉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3941230

字数:31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穿越时空,品味千年古村;与历史相约,让记忆永存。

★山西良户村——活着的山西古村落

安徽西递村——山墙仿船,水之西递

广东碧江村——金不换的碧江金楼

云南坝美村——走进《桃花源记》

内容提要



本书精心挑选了中国美的100个乡村,它们大多保留着古朴的民风,仿佛是梦境中的桃花源。如“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西递村、“呈坎双贤里,江南村”的呈坎村……总之,这些蕴含着古朴民风的乡村,都是人们久居繁华后,享受宁静生活的胜地。

目录


作者介绍


魏郁珉,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管理博士。因为喜欢旅游,曾游走于国内多个省市,到过不少地方。行走于路上,喜欢用相机摄下旅途中的一切,用文字记录游山玩水的点滴收获。乐于在安静的世界中,从自己的视角去静静地感受生活,享受路上的风景。不管是国内的短途旅行,还是国外的休闲之旅,都能让他发现生活的精彩之处。

文摘


序言



《中国美的100个乡村》 卷首语:乡愁,是回不去的故乡,更是诗意的栖居 在我们奔波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是否偶尔会想起那片淳朴宁静的土地?想起祖辈的炊烟,泥土的芬芳,以及那些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最本真的美? 《中国美的100个乡村》并非简单地罗列了一百个被冠以“美丽乡村”名号的村落,它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寻,一次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美学的温情回溯。这本书,试图捕捉那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最触动人心的乡村记忆与现实。它不哗众取宠,不刻意造作,只是静静地为你展开一幅幅画卷,让你看见,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乡村之美。 一、 审美的维度:不止于风景,更在生活 当我们谈论乡村之美,往往容易陷入对自然风光的赞美。然而,《中国美的100个乡村》所呈现的美,远不止于此。它更关注的是,美是如何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在代代相传的劳作与休憩中,悄然生长,并最终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建筑的诗意: 书中呈现的乡村建筑,不是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而是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杰作。你会看到江南水乡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依山而建的徽派民居飞檐翘角,北方古村落厚重质朴的窑洞和四合院。这些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凝固的历史,是承载家族记忆的载体。它们与周边的山水田野,与当地的气候和文化,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作。我们会细致地解读这些建筑的选址智慧,材料的就地取材,以及那些精巧的装饰细节,它们背后都蕴含着古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劳作的韵律: 乡村的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之中。书中不仅仅记录了春耕秋收的壮丽景象,更捕捉了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在手工作坊里,那种专注而充满力量的姿态。无论是依循节气耕耘的农人,还是手工编织的老匠人,他们的一招一式,都充满了生活的韵律感。这种韵律,是与自然节律同步的,是未经雕琢却又恰到好处的。我们会深入探究不同地区的特色农耕文化,以及那些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坚守的手工艺,它们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情的温度: 乡村之所以为乡村,最根本的在于那份浓厚的人情味。书中不会忽视那些温暖的相遇,那些邻里之间的互助,那些节庆时的热闹场景。淳朴的笑容,真诚的问候,热情的款待,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构成了乡村最动人的画面。我们会通过人物故事,展现乡村社会独特的社区结构和人际关系,以及村民们如何传承和维系着这份宝贵的情感纽带。 文化的根脉: 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中国美的100个乡村》将带你走进这些文化的腹地,去了解当地的方言、民歌、戏曲、节日庆典,以及那些流传百年的民间传说。你会发现,这些文化元素如同血液般滋养着乡村,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我们将不仅仅介绍这些文化现象,更会挖掘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展示它们如何成为塑造乡村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 二、 经典的叙事:百村百态,各具风情 这本书的“100个乡村”并非随机选取,而是经过精心挑选,旨在呈现中国乡村多样化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发展路径。 南北风韵的对照: 从北方的黄土高原到南方的鱼米之乡,从东部的沿海渔村到西部的戈壁古镇,《中国美的100个乡村》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地域风貌。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南北方在建筑风格、生活习俗、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体验中国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会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不同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对乡村形成独特文化的影响。 古老与现代的交织: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乡村也面临着转型与变革。《中国美的100个乡村》并非只记录“活化石”式的传统村落,也会关注那些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发展之路的乡村。我们将呈现一些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创、绿色农业等相结合的范例,展现乡村在时代浪潮中的活力与韧性。这并非鼓吹某种单一的发展模式,而是呈现乡村应对挑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可能。 人文故事的温度: 每一个村落,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故事。书中将通过生动的人物采访和细节描写,展现村民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和价值追求。这些故事,或感人至深,或幽默风趣,或引人深思,它们让冰冷的文字变得有温度,让遥远的村落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将努力挖掘那些能够代表乡村精神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故事是理解乡村的钥匙。 三、 价值的呈现:重拾根脉,启迪未来 《中国美的100个乡村》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提供一次视觉的享受,它更希望引发读者对当下中国乡村现状的思考,并从中汲取对未来的启示。 对“乡愁”的重新定义: 乡愁,早已不是简单的对过去的怀念。这本书所呈现的乡村之美,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致敬,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回归。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不能丢失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我们将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找回并珍视那些与土地、与人、与传统连接的“根”。 文化传承的思考: 许多传统乡村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中国美的100个乡村》希望通过记录和展示,唤起社会对乡村文化保护的关注。它展示了文化传承的多重可能性,不仅在于物质的保存,更在于精神的延续和活态的实践。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和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 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书中描绘的许多乡村,通过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社区营造等方式,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实践,为当下许多面临困境的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强调的是一种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注重文化保护的发展理念,这对于理解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中国美的100个乡村》是一本关于发现的书,它邀请你去发现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诗意,去发现那些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美。它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中国传统生活智慧的致敬,一次对未来的温柔叩问。翻开这本书,你或许会想起你的故乡,想起那片让你魂牵梦绕的土地,在那里,或许藏着你一直在寻找的,最美的答案。 这本书,献给每一个心中有山,眼中有水,情怀里有乡土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摄影画册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页都像一幅精心构图的油画,让人沉醉其中。光影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清晨薄雾笼罩下的田埂,还是夕阳将远山染成金色的瞬间,那种氛围感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组关于江南水乡的拍摄,黛瓦白墙倒映在碧波之中,简单却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厚实而温润,即便是没有文字的引导,仅凭图像的力量,也足以带领观者穿越时空,去探访那些遗落在现代都市喧嚣之外的宁静角落。翻阅这本书,与其说是在看别人的摄影作品,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对“慢生活”的向往,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转瞬即逝的美好,并将永恒定格。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主题的画册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无非是老生常谈的“桃源秘境”,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选景视角非常独到,没有过多地聚焦于那些已经被过度宣传的网红打卡地,反而将镜头对准了那些真正质朴、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落。我看到了一张关于西南山区梯田的照片,那种层次感和几何美感简直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农业景观,更像是大地的雕塑作品。而且,那些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比如一户农家窗台上晾晒的玉米串,或者弯腰劳作的农人模糊的背影,正是这些“生活切片”赋予了画面灵魂,让冰冷的建筑和风景瞬间拥有了温度和故事感。这让我重新思考了“美”的定义,它不一定非要是惊天动地的,更多时候,它就隐藏在日常的烟火气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细节透露出一种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打开书页时,那种轻微的油墨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纤维味道,立刻将我从电脑前拉回到了沉静的阅读状态。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有力,没有冗余的文字说明,只是用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作为点缀,非常符合现代审美中对“少即是多”的推崇。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跨页大图时,跨越中缝的景物过渡得天衣无缝,这体现了出版社在印刷工艺上的高标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乡村景色的记录,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珍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遗存的“非物质的景观遗产”的宣言。这本书拿在手里,分量感和艺术感是并存的,非常值得收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东方美学韵味,它不像很多图册那样追求色彩的饱和与冲击力,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例如,有几张关于北方古村落的黑白照片,那种粗粝的石头墙面,那种被风霜雕刻出的纹理,通过高对比度的处理,将岁月的厚重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幅照片与相邻页面的留白处理都极具匠心,这种留白不是空虚,而是一种呼吸的空间,让每一张独立的影像都有了足够的叙事张力。我注意到,作者似乎特别偏爱捕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瞬间,即便是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总会有一处不经意的人类活动的痕迹点缀其中,这种平衡感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和安心,仿佛在提醒我们,最美的生活方式从来都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温柔的依偎。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观察光线和构图的技巧。作者对自然光线的把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比如,在一组关于海边渔村的夜景中,他巧妙地利用了港口灯塔微弱的光晕,打破了纯粹的黑暗,营造出一种既孤寂又充满希望的意境,这比那些过度曝光的夜景照片要高级得多。画册的编排逻辑也很有趣,它似乎不是按照地域划分,而是根据某种情感的流转来组织内容的,从清晨的宁静过渡到白日的忙碌,再到黄昏的沉思,整个阅读过程如同经历了一整天的乡村时光。这种叙事节奏的掌控力,非常考验编辑和摄影师的默契,而这本书显然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