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华文摘精华本 文化卷
定价:57.00元
作者:《新华文摘》杂志社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0100833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家。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起来说可以归结为关于人的问题。这是一种偏重于讲怎样做人的文化,其中,重要的是人生价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就纷纷提出各具特色的人生价值学说,如孔子提出“义以为上”的道德至上说,墨子主张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高价值,宣扬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观。提出美丑、善恶相互依存说。庄子进一步提出“物无贵贱”的命题,宣扬相对价值观。孟子提出“良贵”说,认为人人都具有先天赋予的固有价值。法家不赞成儒家的道德至上说,如韩非就认为“仁义爱惠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宣扬道德无用论,崇拜法律和权力的价值。在汉代,董仲舒崇尚儒家,也宣扬“莫重于义”的道德至上论。王充由人生论及治理国家,认为治国之道应当是道德和实力并重,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说。汉代以后,儒、道、佛三家的主要思想家也都提出或阐扬不同的人生价值学说。
目录
2000年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儒学的人文精神
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
敦煌藏经洞:古代学术的海洋
徽州文化的历史定位
2001年
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辩证思考
高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创新
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世纪竞争:文化生产力
“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双向互动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新世纪:我们需要普及科学文化
文化建设中的三种导向
2002年
西部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论当代中国文化界
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传承活态文化
先进文化与世界眼光
2003年
论民族文化主权
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
书法和中国文化
论中华文化与国家统一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汉学研究三题
2004年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城市文化探讨【三篇】
北京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
上海文化的反思
深圳文化的特色与定位
全球化过程中的东方文化
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
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2006年
关于“东学西渐”的讨论【两篇】
东学西渐与东化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
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关于“重振国学”的讨论【六篇】
重估国学的价值
评纪宝成校长的“重振国学”论
中国文化的边界
复兴国学,现在不做何时做
国学是另一场文化启蒙
国学之争在学理不在“意见”
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
2006年
故宫博物院80年
聚焦城市遗产永续利用中的误区
弘扬民族文化
论文化竞争力
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当前中国社会的六大文化误区
2007年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及其古为今用
中华饮食文化精神
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语言的力量
围棋与东方智慧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全经的现世及其他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2008年
奥斯卡奖八十年
全面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断地滋养,而阅读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新华文摘精华本》的“文化卷”就像一个精选的养分库。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文章,这些内容常常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例如,有一篇关于色彩心理学的分析,将不同色彩与情绪、文化象征联系起来,让我对视觉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有一些关于音乐、电影的评论,作者的见解独到,角度新颖,让我能从更深层次去欣赏这些艺术形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它鼓励我去独立思考,去质疑,去探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开阔,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具深度的精神世界。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接触的阅读内容比较偏向于轻松娱乐,但内心深处总觉得少了一些沉淀。朋友送我这套《新华文摘精华本》,一开始我还有点犹豫,担心会太枯燥。然而,翻开之后,我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其中一些关于社会变迁和人文关怀的文章,写得特别有温度。比如,有一篇讲述基层工作者的故事,真实而细腻,让我看到了许多普通人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文字朴实无华,但直击人心。还有一些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让我这个做父母的有了很多启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我尤其欣赏那种对现实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而是用一种理性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去展现的态度。这套书让我意识到,文化不仅仅是阳春白雪,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重要载体。
评分我一直对知识的广度有很高的追求,总想着能快速地触及不同领域的精华。《新华文摘精华本》的“文化卷”恰好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就像一个高浓度的知识胶囊,将繁杂的信息提炼,直接输送给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艺术史和文学评论的部分,那些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析,让我对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例如,有一篇对某位古典诗人的解读,不仅仅是罗列生平,而是深入到诗歌的意象、情感以及其创作的历史背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诗人一同感受喜怒哀乐。还有一些关于哲学思想的普及性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概念,比如“存在主义”或者“后现代思潮”,让我不再觉得它们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融入到我的日常思考中。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着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我觉得自己仿佛拥有了更多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些关于历史细节的解读,《新华文摘精华本》中的内容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了解历史不能只看大事件,更要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因为它们往往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书中关于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描述,就让我觉得非常生动有趣。比如,有一篇关于古代文人雅集的描写,不仅讲了他们如何吟诗作对,还细致地描绘了他们的饮宴、服饰、甚至是使用的器物,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雅与闲适。还有一些关于文化交流的论述,解释了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借鉴,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让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加立体和饱满。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年代梳理,更是将历史人物、事件、文化融为一体,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评分最近翻阅了不少书,总觉得精神世界有些空虚,朋友推荐了这套《新华文摘精华本》。拿到手才发现,原来它不仅仅是一本摘选,更像是一个浓缩的文化盛宴。每一篇都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探讨,那些古老的智慧和哲学,在现代的语境下被重新解读,让我对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丢弃的书,而是可以反复品味,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醇厚,回味悠长。书中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犀利剖析也让我深思,作者们笔下的文字,有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现实中的种种,有时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思考未来的方向。这种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关照的选文,确实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而且,装帧设计也很考究,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这也是让我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的一个小小的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