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到南极
定价:68.00元
作者:蔡景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200087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点,梦想南极,就是梦想生命的怒放。
可能没想过,为什么到南极;或许没机会,不知怎样到南极;甚至没觉得,南极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百年前南极探险*的失败者沙克尔顿说,“探索未知之地是人类的天性。真正的失败,是我们不再去探索。”《到南极》会告诉你,每个极点,都和梦想有关,有梦想,就有实现。
随书附赠南极的明信片一张,集齐一套四张,拼齐南极地图,按址回寄,即可获得来自南极的邮戳,更有神秘活动和奖品在召唤。
详情请见本书微博“到南极”:weibo./daonanji
内容提要
本书不是一本画册、游记,也不是一本科考故事书,更不是南极旅游指南。它是一个“天上掉馅饼”引发的奇遇,全球*的旅行指南公司LonelyPla中国市场代表蔡景晖,因一条似乎玩笑的短信,得到了一张到南极的“后一分钟船票”,此时距出发日期只有两星期。他眼里的南极,究竟什么样子?他笔下的《到南极》会写些什么?究竟,我们为什么要到南极?
南极公益组织2041创始人罗伯特斯万、旅游卫视总制片人刘航、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陈东阳、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音乐人老狼、《户外探险》主编何亦红、穷游网创始人肖异等强阵推荐——
目录
章
梦想南极
第二章
百年前的南极点竞赛
第三章
的失败
第四章
穿越德雷克海峡
第五章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六章
南极的精灵
第七章
天涯海角的幸福生活
第八章
追梦的人们
到过65次南极的探险队队长
在南极结婚的海军船长
热爱旅行的拉脱维亚厨子
吸烟室里的科学家:李栓科
地图册引发的漫游癖:林建勋
探自己的路:王静
第九章
我们登陆
两个人的水船站
南极热门的目的地:拉克罗港
迷失在迷幻岛
第十章
在世界尽头相遇
第十一章
世界上南的城市
后记
负责任旅行@南极
作者介绍
蔡景晖
Lonely Pla 中国市场代表。
喜欢自己上路,足迹遍及中国大陆所有省份以及7大洲40多个国家,曾经在4大洲5个国家的8个城市居住过。
旅途中喜欢和当地人交流,写写拍拍,曾为《时尚旅游》、《户外》、《户外探险》、《新旅行》、《世界》、《旅行家》、《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城市画报》等多家媒体撰稿。
《到南极》是其出版的本书。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文字的疏离感与情感的冲击力之间的奇妙平衡。作者似乎刻意保持了一种克制的语调来叙述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份克制反而使得情感的爆发点更加有力。比如,在描述一次迷路或设备故障的危机时,他使用的词汇往往是简洁而精确的,但正是这种简洁,让读者必须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去填充那种恐慌和无助。这种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要求读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整本书读完后,留下的不是一串串的事件列表,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那种在广袤、无垠、洁白的世界中独自站立的感觉,那种对人类文明边界的拓展所产生的复杂情绪。它引发了我对我们所处世界的舒适区以外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如同冰原上的脚步,时而缓慢而沉稳,细致入微地描摹着周遭的一切,时而又因为突发的事件而骤然加速,让人屏息凝神。作者在叙事中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背景知识,使得我们不仅是跟随探险者的脚步,更是与前人的努力和牺牲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厚重感,使得阅读体验极为丰富。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南极生态系统中那些微小生命的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苔藓、微生物,在严酷的环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与人类的宏大目标形成了鲜明而又和谐的对比。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对自然的深深敬畏,没有那种征服者的傲慢,更多的是谦卑的观察者姿态。每一次描写气候的骤变,都让人深切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渺小,这不仅仅是一本探险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谦逊的哲学小品。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选用的插图(如果包含的话,我是根据文字描述推断的)都极具时代感和专业性。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视觉与文字的交响乐。作者在描述那些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时,那种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回避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挣扎,那些关于思乡之情、关于对未知的恐惧,被描述得极其真实,这使得人物形象非常立体和可信。我看到书里对那些机械设备在极寒环境下如何运作,对导航技术如何应用等方面的描述,都带着一种近乎工程师般的热忱,这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对探险的复杂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记录了人类探索精神的某个特定阶段的侧面,既有浪漫的憧憬,也有冰冷的科学数据支撑。
评分这本描绘极地探险的文字,像是把冰冷的空气都凝固在了纸页之间,每一次翻动,都能感受到那种令人敬畏的、原始的自然力量。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仿佛不是在记录一次旅行,而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他对于冰川的形态、阳光折射在雪原上的奇景,以及那种极致寂静中所蕴含的巨大声响,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捕捉力。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清晰地闻到海水的咸湿气息,感受到脚下坚硬浮冰的震颤。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探险队员之间那种微妙的、在极端环境下自然而然形成的默契和依赖的刻画。那些关于物资分配的谨慎,那些深夜围炉夜话时的坦诚,都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游记,上升到了对人性在极限考验下如何展现光辉的一面进行探索的高度。书中的许多场景,比如遭遇风暴时的紧张感,或是成功抵达目标点时的那种近乎宗教般的狂喜,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感觉非常耐读,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来修饰环境,而是用一种近乎冷峻的写实主义手法来构建场景。这种风格非常适合记录极地探险这类事件,因为它要求记录者保持绝对的客观,而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同时又在客观中注入了深沉的思考。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时间流逝感上的技巧,在南极漫长而单调的极昼或极夜中,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而又重要,书中对这种时间感知的扭曲与重塑的描摹,极其到位。它让我意识到,探险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对人类心智结构的一次彻底重塑。读罢全书,我感觉自己不仅跟随作者“到”了南极,更像是短暂地体验了另一种维度的存在方式,这比单纯的旅游攻略或科普读物要深刻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