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独身名人的爱情
定价:38.00元
作者:赵凤山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8745596
字数:260000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图书市场上,传记类图书是畅销书。但收录20个欧美独身名人,又以他们的情爱生活为主体的传记,市场上是极其少见的。本书于1997年4月曾以《独身名人的情史》的书名,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第1次印刷5000册,5月第2次印刷10000册,可见市场之好。该书曾引起台湾同行的兴趣。相隔13年后,作者又对该书进行了较大的重改,删去了两个中国独身名人,增添了莫泊桑和伏尔泰,补充和修改的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3,并对语言进行了润色和修订。如果包装到位和宣传到位的话,市场前景还是乐观的,因为主渠道原来是空白。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独身名人爱情生活的传记,书中的20位欧美独身名人,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有着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他们终生未婚却有五彩斑斓的情史,他们在情感世界的韵事,或惊世骇俗,或痴情不改,或屡次悔婚。 书中以情爱生活为经线,以事业成就为纬线,在经纬交织中,多侧面地展现独身名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爱情秘闻,艺术创作等,多角度地捕捉他们独其一生的缘由,通过斑斓的罗曼史,揭示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赵凤山(1941),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京城某报总编辑,获过中国新闻奖等奖项。著有《赵普演义》、《谁持彩练当空舞》等多部书籍,编著书籍10余部。发表在几十家中央级报刊中的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被收入20余部书中。
赵海梅(1970)文学硕士,主任编辑。在京城某报任职。著有《李清照》等,选注有《中国古代词曲精华》等。小说、诗歌、散文、通讯、评论等文章散见各大报刊。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太多了,大多都是流水线作业的产物。但是,这本书的开篇就成功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带有实验性质的叙事手法,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好糊弄”的书。作者在处理时间线的推进上玩出了新花样,时不时地打乱顺序,但又巧妙地通过一些意象或者重复出现的场景来将碎片化的叙事重新整合起来,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具有挑战性,但也因此带来了极大的智力上的乐趣。我必须承认,在某些章节,我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这本书对于“独身”这个状态的探讨,也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它不是简单地批判或赞美,而是将独身放置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审视,探讨了选择与妥协、自由与孤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本书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回报是巨大的,它拓展了我对情感小说边界的想象。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被文学滋养的精神满足感。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绝不拖沓。我最欣赏的是作者那种近乎于哲学的思辨能力,他似乎总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抛出一个能让人深思许久的问题。书中那些人物的对话,更是精彩绝伦,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充满了机锋和潜台词,需要读者带着脑子去细细品味。我甚至特意把一些精彩的段落摘抄了下来,准备以后反复阅读。它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展现,也是极其高明的。书中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其光芒万丈的优点,也都有着难以言说的软弱和阴影。这种多维度的刻画,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十足,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在接下来的转折中,他们会如何应对自身的矛盾。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有力量的,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精准地击中了情感的核心。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尝了一杯陈年的威士忌,初入口时可能带着一丝辛辣,但回味却是悠长而醇厚的,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如同一个精妙的迷宫,每当你以为找到了出口,却发现自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回廊。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非典型爱情观”的呈现。它打破了传统小说中对“圆满结局”的执念,转而关注那些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不被主流社会轻易定义的亲密关系。书中对于某些次要角色的塑造也毫不含糊,他们虽然戏份不多,但各自都拥有完整且令人信服的生命轨迹,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真实感。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为了爱与被爱所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作者对于潜意识和梦境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那些场景的切换和象征意义,让原本现实的叙事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迷离的色彩,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迫使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理解那些与你截然不同的生活选择和情感逻辑。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有了微妙的改变,这大概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我很少会为一个故事中的角色感到如此强烈的共情,这本书做到了。它不仅仅讲述了“独身名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在解剖现代人在高压社会下如何维持情感的稳定性和真实性。作者对于细节的关注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比如一个眼神的微妙变化,一次不经意的身体接触,这些微小的动作,却被赋予了巨大的情感能量,让人在心头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本书的叙事视角是流动的,时而从男主角的内心出发,时而切换到女主角的视角,甚至偶尔还会跳出来,用一种旁观者的冷峻目光来审视这一切,这种多重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解读空间。我最欣赏的是,它拒绝给出简单的答案。当读者期待一个明确的结论时,作者却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尾,这并非敷衍,而是对生活本质的尊重——生活本身就是充满未知的连续性。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追求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恐惧。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老套的、充斥着矫揉造作情节的都市言情小说,结果呢,它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对于情感的描绘极其真实,没有那种刻意的煽情,一切都仿佛是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比如,书中对主人公在面对抉择时的那种犹豫不决,那种自我拉扯,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这个读者都能感同身受,甚至在某些瞬间,我仿佛就是那个主人公,正在经历着同样的挣扎。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描绘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更是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价值的实现与情感需求的平衡这一宏大命题。那些关于事业与爱情的取舍,关于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自我的独立性,都让这本书的内涵一下子拔高了。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功力,那些场景的构建,无论是熙熙攘攘的都市街景,还是某个宁静的咖啡馆角落,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氛围。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质量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和读者进行一场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深度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