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阅读婚姻
定价:23.00元
作者:郭宁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8449722
字数:190000
页码:1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心灵一点通特点: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突出可读性;有诊断,有分析,有答疑,确保科学性;有建议,有方法,有对策,讲究实用性。
内容提要
婚姻像一本书,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来,有的人读出心酸苦涩、有的人觉得淡然无味、有的人窥见伤痕累累、有的人看到风光无限……作者从长期热线咨询实践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写成文,本着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突出可读性,以及有方法,有对策,有答疑,讲究实用性原则,将其分为播种未果篇、韶光蹉跎篇、恼人篇、知难思退篇、花季阴雨篇等五章,呈现于读者面前,带领大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故事中的主人一同阅读婚姻。
本书以准备缔结婚姻、已经拥有婚姻和生儿育女的中青年朋友为主要读者对象。
目录
作者介绍
郭宁,中国心理协会会员,天津法制心理协会会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天津良友心理咨询中心签约咨询师。心理学门户网站《心理专家》栏目(.psych.gov.)主持人之一。曾担任天津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夜阑情深》、生活频道《三个女人一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书时,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典型的“如何经营家庭”的教战手册,充满了操作性的建议和时间表式的指导。然而,我错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直接给出任何“标准答案”或者“速成秘籍”,相反,它不断地抛出更深层次的、关于“关系本质”的问题。比如,它会让你停下来思考,你对“伴侣”这个角色的期待,究竟是基于社会期待,还是基于你自身内在的未满足需求?这种提问的方式,与其说是“阅读婚姻”,不如说更像是进行一场漫长的自我对话和灵魂拷问。书中对人性中那些微妙的、难以言喻的矛盾点(比如对亲密感的渴望与对独立边界的坚守之间的永恒拉扯)的描摹,细致入微,让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合上书本,盯着窗外,陷入沉思。它不提供轻松的出口,而是要求读者直面婚姻关系中必然存在的“灰度地带”,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丰富多变,简直像一个语言的万花筒。有时候,它会突然切换到一种近乎诗意的散文笔调,描述那些婚姻中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读起来让人心头一暖,仿佛被温柔地拥抱。但紧接着,作者又会毫不留情地切换到一种冷峻、近乎临床分析的视角,用精确的词汇解剖某种冲突的权力结构或沟通失败的底层逻辑。这种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快速切换,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避免了单一路线叙事的弊端——要么过于空泛地煽情,要么过于枯燥地分析。作者仿佛同时拥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感咨询师的视角,能够在不同的维度上审视和评判同一个现象。这种多层次的叙事张力,使得即便是讨论同一个主题,每一次重读时,都能捕捉到之前忽略掉的微妙的语气和潜藏的弦外之音,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耐读性。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简直是一场精妙的迷宫探险,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设计得极为巧妙,仿佛作者早已预料到读者在理解某一复杂概念后的困惑,并自然而然地将你引向下一个解惑的入口。我发现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线性叙事结构,而是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模型。有时它会突然插入一段看似无关的社会学观察,但读到后半部分,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那段铺垫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当前讨论的某个情感机制。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我的阅读习惯,迫使我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不能仅仅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去连接那些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而且,很多段落的论述都引用了非常扎实的理论框架,但作者的语言功底极高,成功地将那些晦涩的学术概念“翻译”成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使得理论不再是高悬的空中楼阁,而是可以触摸到的现实投影。这种对知识体系的重构能力,是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为讲究,封面采用了沉稳的墨绿色调,配合烫金的书名“阅读婚姻”,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引人深思的第一印象。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铜版纸,而是带着细腻纹理的哑光纸张,翻阅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阅读,手指也不会感到疲惫。侧边书脊的字体排布也十分考究,即使是和其他书籍并排放置,也能一眼识别出它的独特气质。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没有那种被文字塞满的压迫感,而是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进行批注和思考。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携带出门,都显得不轻不重,非常方便。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传递出一种对“婚姻”这一主题应有的尊重与深度,让人在正式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它的品质有了一个很高的期许。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花哨的包装,而是用一种内敛、沉稳的方式,告诉你里面承载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容。
评分从内容结构来看,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其对“时间维度”的深刻理解和处理。它没有把婚姻视为一个静态的、一劳永逸的状态,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持续演变、不断重塑的过程。书中对不同生命阶段——从热恋期的“融合”,到中年期的“再分离”,再到老年期的“重新契约”——的描述,充满了洞察力。它没有用那种扁平化的描述,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每个阶段所特有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关于“共同记忆”的构建与遗忘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如何共同编辑和筛选彼此的过去,这远比单纯谈论“沟通技巧”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婚姻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参与”的生命项目。它提供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和时间感,让人在面对眼前的琐碎争吵时,能够将目光放得更远,理解到眼下的挣扎不过是漫长旅程中的一个小小弯道,而非终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