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钟书国学精粹:大学中庸
定价:20.00元
作者:洪镇涛,董旭 注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2309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至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钟书国学精粹:大学中庸》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译文,以飨广大读者。
目录
大学
大学章句序
章 《大学》总纲领、条目
第二章 彰显明德
第三章 新己新民
第四章 人当有所止
第五章 做事有根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慎独诚意
第八章 修身在正心
第九章 齐家在于修身
第十章 治国先齐家
第十一章 平天下在治国
中庸
中庸章句序
章 天赋德性,明守为中
第二章 中庸与否君子可证
第三章 中庸之难能可贵
第四章 过与不及,均不为中
第五章 感叹道之不行
第六章 察纳善言,执两用中
第七章 自以为是,必不成德
第八章 择且能守,可称中庸
第九章 中庸之难,难于治国
第十章 君子之强
第十一章 正道直行,持之以恒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第十四章 安于其位
第十五章 修道始于足下
第十六章 德如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者,受天命
第十八章 圣王继起,制订乐礼
第十九章 继其圣业,尊以祭祀
第二十章 为政之道
第二十一章 天人合一
第二十二章 至诚平行于天地
第二十三章 贤者明细处而通全体
第二十四章 至诚先知
第二十五章 成己且成物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第二十八章 明察自身,安于其位
第二十九章 以身作则
第三十章 孔子之德,如同天地
第三十一章 天下至圣
第三十二章 天下至诚
第三十三章 德施于民,天下太平
作者介绍
文摘
“大学”是与“小学”相对而言的。在古代,“小学”主要指的是训诂和句读之学,即古文的断句和解释,而“大学”主要是讲义理之学。“小学”只是“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的小道,而“大学”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序言
大学
大学章句序
章 《大学》总纲领、条目
第二章 彰显明德
第三章 新己新民
第四章 人当有所止
第五章 做事有根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慎独诚意
第八章 修身在正心
第九章 齐家在于修身
第十章 治国先齐家
第十一章 平天下在治国
中庸
中庸章句序
章 天赋德性,明守为中
第二章 中庸与否君子可证
第三章 中庸之难能可贵
第四章 过与不及,均不为中
第五章 感叹道之不行
第六章 察纳善言,执两用中
第七章 自以为是,必不成德
第八章 择且能守,可称中庸
第九章 中庸之难,难于治国
第十章 君子之强
第十一章 正道直行,持之以恒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第十四章 安于其位
第十五章 修道始于足下
第十六章 德如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者,受天命
第十八章 圣王继起,制订乐礼
第十九章 继其圣业,尊以祭祀
第二十章 为政之道
第二十一章 天人合一
第二十二章 至诚平行于天地
第二十三章 贤者明细处而通全体
第二十四章 至诚先知
第二十五章 成己且成物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第二十八章 明察自身,安于其位
第二十九章 以身作则
第三十章 孔子之德,如同天地
第三十一章 天下至圣
第三十二章 天下至诚
第三十三章 德施于民,天下太平
初翻开这本书,便被其内容的编排逻辑所深深吸引。它似乎并非简单地将《大学》和《中庸》两篇文字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构化处理。我注意到,它在引介和阐释过程中,似乎遵循了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比如,对于“明明德”这样核心的概念,作者或编者似乎没有急于给出定论式的翻译,而是先通过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早期文献的对比,为读者搭建起一个理解的脚手架。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古籍,反而更像是在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解开古代圣贤的智慧密码。尤其是那些注释和疏解部分,它们的笔触精准而克制,绝不拖泥带水,总能在最关键的地方点到为止,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和体悟空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阐释艺术,在众多版本中是极为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在辅助学习工具方面的用心程度,也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很多国学读本往往重原文而轻辅助,导致初学者望而却步。但这本《精粹》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它在关键处的串讲和提示,设计得非常巧妙,像是给迷路者准备的指向牌,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清晰的导航。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溯源分析,它没有简单地给出当代语境下的解释,而是追溯了这些概念在儒家思想演变过程中的流变,这种深挖根基的做法,使得我们对“诚意”“慎独”等概念的理解,一下子变得立体而厚重起来。它鼓励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其背后的哲学逻辑和历史承载。这对于想要真正掌握国学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文字游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让人感觉自己正在进行一场严谨而扎实的学术探索。
评分这本《钟书国学精粹:大学中庸》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韵的风格,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被知识的厚重感所包裹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和印刷质量也相当讲究,墨色清晰,字迹分明,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尊重和享受。尤其是版式设计,看似遵循了传统经典的排布方式,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阅读的便利性,字间距和行间距的把握恰到好处,使得晦涩的古文在视觉上变得更加易于亲近。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封皮的纹理和烫金工艺,都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让人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对书中所载的“大学”和“中庸”之道产生更深的亲近感和敬畏感。
评分总而言之,作为一名爱好者,我对市面上众多版本的《大学》《中庸》都有所涉猎,但《钟书国学精粹》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脱颖而出。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桥梁,让古代的智慧能够以一种既尊重传统又适应现代的方式,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哪些文字,更在于它通过精心的编辑和编排,重塑了一种阅读和理解经典的方式。它不追求花哨的包装或浅薄的解读,而是致力于将“大学”的宏大目标与“中庸”的实践智慧,内化于读者的心性之中。阅读它,就像与古人的精神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流,这种心灵的触动与思想上的启发,是任何工具书或快餐文化都无法比拟的,真正称得上是一部值得反复摩挲、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从阅读的感受上来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充实感。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研读《大学》《中庸》这样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主题的经典,本身就是一种对抗浮躁的修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或者说其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非常贴合这种追求“中和”的状态。它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艰涩的文言词汇来彰显学问,相反,它用一种平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调,将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精妙义理娓娓道来。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其中的精髓,比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实践路径,或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境界描绘。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书中的“修身”功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似乎成为了可以从日常生活点滴中去践行的准则,让人感到脚踏实地,心有所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