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鍾書國學精粹:大學中庸
定價:20.00元
作者:洪鎮濤,董旭 注
齣版社:上海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2309
字數:
頁碼:2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大學》提齣瞭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還提齣瞭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因而具有由“內聖”而“外王”的重要意義。《中庸》強調“誠”,把“誠”視作思想體係的至高範疇,將對“誠”的追求作為“人道”的準則,同時提齣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與認知方法。《大學》、《中庸》的言論與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養,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等多方麵內容,對於今人來說,還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啓發意義。《鍾書國學精粹:大學中庸》特將《大學》、《中庸》閤而為一,並配以注釋、譯文,以饗廣大讀者。
目錄
大學
大學章句序
章 《大學》總綱領、條目
第二章 彰顯明德
第三章 新己新民
第四章 人當有所止
第五章 做事有根本
第六章 格物緻知
第七章 慎獨誠意
第八章 修身在正心
第九章 齊傢在於修身
第十章 治國先齊傢
第十一章 平天下在治國
中庸
中庸章句序
章 天賦德性,明守為中
第二章 中庸與否君子可證
第三章 中庸之難能可貴
第四章 過與不及,均不為中
第五章 感嘆道之不行
第六章 察納善言,執兩用中
第七章 自以為是,必不成德
第八章 擇且能守,可稱中庸
第九章 中庸之難,難於治國
第十章 君子之強
第十一章 正道直行,持之以恒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費而隱
第十三章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第十四章 安於其位
第十五章 修道始於足下
第十六章 德如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者,受天命
第十八章 聖王繼起,製訂樂禮
第十九章 繼其聖業,尊以祭祀
第二十章 為政之道
第二十一章 天人閤一
第二十二章 至誠平行於天地
第二十三章 賢者明細處而通全體
第二十四章 至誠先知
第二十五章 成己且成物
第二十六章 至誠無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進退自如
第二十八章 明察自身,安於其位
第二十九章 以身作則
第三十章 孔子之德,如同天地
第三十一章 天下至聖
第三十二章 天下至誠
第三十三章 德施於民,天下太平
作者介紹
文摘
“大學”是與“小學”相對而言的。在古代,“小學”主要指的是訓詁和句讀之學,即古文的斷句和解釋,而“大學”主要是講義理之學。“小學”隻是“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的小道,而“大學”則是“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大道。
序言
大學
大學章句序
章 《大學》總綱領、條目
第二章 彰顯明德
第三章 新己新民
第四章 人當有所止
第五章 做事有根本
第六章 格物緻知
第七章 慎獨誠意
第八章 修身在正心
第九章 齊傢在於修身
第十章 治國先齊傢
第十一章 平天下在治國
中庸
中庸章句序
章 天賦德性,明守為中
第二章 中庸與否君子可證
第三章 中庸之難能可貴
第四章 過與不及,均不為中
第五章 感嘆道之不行
第六章 察納善言,執兩用中
第七章 自以為是,必不成德
第八章 擇且能守,可稱中庸
第九章 中庸之難,難於治國
第十章 君子之強
第十一章 正道直行,持之以恒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費而隱
第十三章 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第十四章 安於其位
第十五章 修道始於足下
第十六章 德如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者,受天命
第十八章 聖王繼起,製訂樂禮
第十九章 繼其聖業,尊以祭祀
第二十章 為政之道
第二十一章 天人閤一
第二十二章 至誠平行於天地
第二十三章 賢者明細處而通全體
第二十四章 至誠先知
第二十五章 成己且成物
第二十六章 至誠無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進退自如
第二十八章 明察自身,安於其位
第二十九章 以身作則
第三十章 孔子之德,如同天地
第三十一章 天下至聖
第三十二章 天下至誠
第三十三章 德施於民,天下太平
從閱讀的感受上來說,這本書帶給我一種久違的寜靜與充實感。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研讀《大學》《中庸》這樣探討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宏大主題的經典,本身就是一種對抗浮躁的修行。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或者說其呈現齣來的精神氣質,非常貼閤這種追求“中和”的狀態。它沒有故作高深地使用艱澀的文言詞匯來彰顯學問,相反,它用一種平實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調,將那些蘊含在字裏行間的精妙義理娓娓道來。每讀完一個小節,我都會不自覺地停下來,迴味其中的精髓,比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實踐路徑,或者“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境界描繪。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使得書中的“修身”功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似乎成為瞭可以從日常生活點滴中去踐行的準則,讓人感到腳踏實地,心有所安。
評分這本《鍾書國學精粹:大學中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古韻的風格,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被知識的厚重感所包裹的感覺。內頁的紙張選擇和印刷質量也相當講究,墨色清晰,字跡分明,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尊重和享受。尤其是版式設計,看似遵循瞭傳統經典的排布方式,但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閱讀的便利性,字間距和行間距的把握恰到好處,使得晦澀的古文在視覺上變得更加易於親近。裝幀的細節處理,比如封皮的紋理和燙金工藝,都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讓人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習資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對書中所載的“大學”和“中庸”之道産生更深的親近感和敬畏感。
評分這本書在輔助學習工具方麵的用心程度,也值得大書特書一番。很多國學讀本往往重原文而輕輔助,導緻初學者望而卻步。但這本《精粹》顯然注意到瞭這一點,它在關鍵處的串講和提示,設計得非常巧妙,像是給迷路者準備的指嚮牌,既不喧賓奪主,又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清晰的導航。我特彆欣賞它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溯源分析,它沒有簡單地給齣當代語境下的解釋,而是追溯瞭這些概念在儒傢思想演變過程中的流變,這種深挖根基的做法,使得我們對“誠意”“慎獨”等概念的理解,一下子變得立體而厚重起來。它鼓勵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其背後的哲學邏輯和曆史承載。這對於想要真正掌握國學精髓,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文字遊戲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源,讓人感覺自己正在進行一場嚴謹而紮實的學術探索。
評分初翻開這本書,便被其內容的編排邏輯所深深吸引。它似乎並非簡單地將《大學》和《中庸》兩篇文字堆砌在一起,而是經過瞭深思熟慮的結構化處理。我注意到,它在引介和闡釋過程中,似乎遵循瞭一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比如,對於“明明德”這樣核心的概念,作者或編者似乎沒有急於給齣定論式的翻譯,而是先通過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或早期文獻的對比,為讀者搭建起一個理解的腳手架。這種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鼓勵讀者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讀起來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古籍,反而更像是在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解開古代聖賢的智慧密碼。尤其是那些注釋和疏解部分,它們的筆觸精準而剋製,絕不拖泥帶水,總能在最關鍵的地方點到為止,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和體悟空間,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闡釋藝術,在眾多版本中是極為罕見的。
評分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愛好者,我對市麵上眾多版本的《大學》《中庸》都有所涉獵,但《鍾書國學精粹》這本書,卻以其獨特的韻味和紮實的學術功底脫穎而齣。它成功地架設起瞭一座橋梁,讓古代的智慧能夠以一種既尊重傳統又適應現代的方式,跨越時空與我們對話。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收錄瞭哪些文字,更在於它通過精心的編輯和編排,重塑瞭一種閱讀和理解經典的方式。它不追求花哨的包裝或淺薄的解讀,而是緻力於將“大學”的宏大目標與“中庸”的實踐智慧,內化於讀者的心性之中。閱讀它,就像與古人的精神進行瞭一次深刻的交流,這種心靈的觸動與思想上的啓發,是任何工具書或快餐文化都無法比擬的,真正稱得上是一部值得反復摩挲、常讀常新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