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谈
定价:68.00元
作者:徐程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12011212
字数:
页码:6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谈》立足周口,以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为链,全方位生动地展示了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的概貌、项目特色,分析了周口地理、经济、社会环境对其影响。作者又以自己工作实践的体会,论述了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申报的成败得失对非遗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该书内容丰富,是一部融学术性、资料性、趣味性、知识性、地域性为一体的专业作品,是当今和后人研究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珍贵的资料,对展示、宣传厚重周口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适合不同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士阅读。
内容提要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谈》是作者徐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学得积累,是实践的体会和总结,融知识性、资料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体,具有一定的文献、普及、指导价值。全书分六部分:绪篇:简明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以及人们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编:环境篇,阐述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的地理、经济、社会环境对其产生、传承及其特色的影响。
第二编:遗存篇,以国家非遗名录分类为线,以相关知识为点,简述至今仍散落在民间,还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各类非遗线索及其流传、分布、特色、活动等情况。
第三编:名录篇,论述周口入选国家、省、市级名录的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特色、价值及县级项目内容。
第四编:传承篇,为传承人作传,收录周口入选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艺情况及艺术特色。
第五编:保护篇,简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利用及项目申报书制作技术等。
目录
绪篇
编 环境篇
章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地理环境
节 周口地理环境
第二节 周口地理环境对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第二章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的经济环境
节 周口经济环境
第二节 周口经济环境对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第三章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社会环境
节 周口社会环境
第二节 周口社会环境对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第二编 遗存篇
第四章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
节 民间文学类遗存
第二节 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类遗存
第三节 民间舞蹈类遗存
第四节 传统戏曲类遗存
第五节 曲艺类遗存
第六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遗存
第七节 民间美术(传统美术)类遗存
第八节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遗存
第九节 传统医药类遗存
第十节 民俗类遗存(岁时节令·庙会)
第十一节 民俗·周口年俗
第十二节 民俗·周口婚俗
第十三节 民俗·周口葬俗
第五章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特征
第二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性特征
第三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
第四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
第三编 名录篇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 戏曲类名录
第二节 民间舞蹈类名录
第三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名录
第四节 民俗类名录
第七章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 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类名录
第二节 民间舞蹈类名录
第三节 传统戏剧类名录
第四节 曲艺类名录
第五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名录
第六节 民间美术(传统美术)类名录
第七节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名录
第八节 传统医药类名录
第九节 民俗类名录
第八章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 民间文学类名录
第二节 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类名录
第三节 民间舞蹈类名录
第四节 传统戏剧类名录
第五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名录
第六节 民间美术(传统美术)类名录
第七节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名录
第八节 传统医药类名录
第九节 民俗类名录
第九章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 民间文学类名录
第二节 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类名录
第三节 民间舞蹈类名录
第四节 传统戏剧类名录
第五节 曲艺类名录
第六节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名录
第七节 民间美术(传统美术)类名录
第八节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名录
第九节 传统医药类名录
第十节 民俗类名录
第四编 传承篇
第十章 传承人保护政策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节传承人保护政策
第二节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第十一章 传承人名录
节 民间文学传承人录
第二节 民间音乐(传统音乐)传承人录
第三节 民间舞蹈传承人录
第四节 传统戏剧传承人录
第五节 曲艺传承人录
第六节 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杂技与竞技)传承人录
第七节 民间美术(传统美术)传承人录
第八节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录
第九节 传统医药传承人录
第十节 民俗传承人录
第五编 保护篇
第十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第二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与保护活动
第十三章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与利用
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第四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第五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第六节 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第十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指南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及标准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文本的编 写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录像片制作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非遗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作者仿佛是一个娓娓道来的说书人,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调,将周口地区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瑰宝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比如关于传统服饰的描述,不仅仅是讲解了其形制,更侧重于讲述了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让我感觉这些服饰仿佛有了温度,有了生命。还有那些关于传统美食的介绍,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虽然书中无法品尝到,但文字的魔力足以勾勒出那诱人的味道和温馨的场景。这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陈腐的说教,而是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周口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与那里的文化进行了深度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根”的深刻体悟。在当今社会,很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淡化,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周口地区顽强生长的文化生命力。作者没有停留在对非遗项目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与当地社会、经济、人文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它们在塑造周口人民精神特质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描述感到动容,那些匠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那些精益求精的技艺,都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韧性和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非遗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关于传承精神的史诗。它让我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在于它能够凝聚人心,在于它能够塑造一个地方独特的灵魂。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阅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那些看似遥远的传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的珍贵。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周口地区那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那些关于节庆习俗的描述,让我对农耕文明下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仪式背后,都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对生活、对未来的期盼和智慧。书中的图文并茂,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那些细致的手绘图,都让那些抽象的非遗项目变得生动具体。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传统音乐的介绍印象深刻,那些古朴的旋律,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唤醒内心深处沉睡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护非遗,不仅仅是保护一群人的技艺,更是保护一段民族的记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它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并且思考自己如何才能为这份宝贵的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周口地区文化认知的全新视野!一直以来,我对周口这座城市,除了知道它是中原腹地的重要节点,对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甚少。拿到这本书,我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书里详细介绍了周口那些鲜活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手工艺,到代代相传的民俗表演,再到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技艺,无一不让我感到震撼。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仿佛能听到老艺人粗糙双手敲打出韵律的声音,能看到舞者在月光下挥洒汗水的身影。每一个项目都被赋予了生命,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些遗产不仅仅是过去的遗物,更是鲜活的文化符号,连接着周口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原来周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承的宝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一个地域灵魂的探索,让我对周口的认识从“知道”变成了“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有益的参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遗产的学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梳理和介绍周口地区非遗项目方面,做出了扎实的工作。书中不仅列举了重要的非遗门类,还对一些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阐述,其内容涵盖了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传承现状以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等多个维度。作者的叙述严谨而又不失学术的深度,但同时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尤其令我赞赏的是,书中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知识性的层面,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为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注入新的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