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定价:45.00元
售价:29.3元,便宜15.7元,折扣65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4498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不仅以品类浩繁、流派众多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它淳美的艺术风格和刚健直率的审美情趣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着重介绍这些古代民间工艺形式的形成、发展与创作,具体包括年画、剪纸、泥面塑、木偶、皮影、玩具、香包、风筝、花灯、龙舟等。
王俊,男,1970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1989年服役于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1990至1993年就读于空军大连通信军校。毕业后又先后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在职)。
这次偶然在书店里翻到了这本《中国古代民间工艺》,书名就带着一股浓浓的传统韵味,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精巧绝伦、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匠心之作。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插图和文字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首先,那精美的刺绣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丝线的温度和绣娘指尖的灵巧。从简单的几何纹样到复杂的神话故事,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苏绣和湘绣的部分,那种细腻的层次感和写实的神韵,让人惊叹不已。接着,陶瓷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素雅的青瓷、艳丽的彩陶,不仅仅是器物,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缩影。我看到那些手工捏制的细节,感受到泥土在双手间变形的美妙,也想象着它们曾经承载过的食物、饮水,甚至是祭祀的隆重。瓦当上的吉祥纹饰,剪纸上生动的图案,还有那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建筑装饰,都让我沉醉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亲身感受着古老文明的温度。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中国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表达。它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而是通过对工艺过程的生动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工艺背后凝聚的心血与灵感。我看到那些泥塑艺人,如何在平凡的泥土中捏塑出活泼可爱的童子,如何在人物的脸上注入喜怒哀乐的情感。那些木雕师傅,如何在坚硬的木头上雕刻出流动的云纹,如何在动物的皮毛上刻画出细腻的肌理。还有那些编织者,如何在丝线和竹篾之间编织出图案精美的篮筐和席子,每一个结,每一个纹样,都充满了匠心独运。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艺人传承的故事,他们如何将技艺代代相传,如何将家族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些故事让我觉得,民间工艺并非简单的技术复制,而是包含着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对这些古老的工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也激发了我想要去亲身体验和学习的愿望。
评分初读《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就被它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宏大的视野所折服。这本书仿佛一部详尽的百科全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制作工具的演变,再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工艺风格的独特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材料科学的阐述,比如不同泥土的特性如何影响陶瓷的烧制,不同染料的来源和特点如何决定色彩的饱和度和持久性,以及木材的纹理和硬度如何影响雕刻的精细程度。这些科学的分析,让我对古人的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他们并非仅仅依靠经验,而是对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工艺的分类也十分清晰,无论是陶器、玉器、金属器,还是纺织、雕刻、绘画,都进行了细致的归类和阐述,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工艺门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系统性的梳理,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零散,而是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图景。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则将那些冰冷的文物,通过民间工艺这个载体,变得鲜活起来。我看到了那些精美的漆器,不仅仅是餐具,更是古人宴饮娱乐的见证,上面绘制的图案,充满了祥瑞的寓意,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我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建筑构件,比如斗拱、飞檐,它们不仅仅是支撑,更是一种审美,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与祭祀、宗教相关的工艺品,比如佛像雕塑、神龛牌位,这些都让我对古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工艺的介绍,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信仰习俗的百科全书。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工艺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研究。这次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厚重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呈现的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它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介绍,而是将那些工艺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工艺背后鲜活的人和故事。比如,书中对皮影戏的介绍,不仅仅讲了制作的技巧,还描绘了皮影艺人在戏台上操纵着傀儡,用夸张的动作和生动的唱腔,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我仿佛听到了锣鼓喧天,看到了台下观众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些精美的灯笼,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节庆时人们表达喜悦、祈求平安的载体,上面绘制的各种吉祥图案,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与时令节日相关的民间工艺,比如春节的剪纸、端午的香包、中秋的月饼模具等等,这些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民间工艺与中国人的生活是如此息息相关,渗透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点缀着平凡的日子。这本书让我不再觉得民间工艺是陈旧的、遥不可及的,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力,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技艺充满了喜爱和好奇,想去深入了解它们的演变和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