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的风景在路上 北美篇
:48.00元
作者:杨泉福,于丽黎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3031765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抚摸异域它方的历史遗迹,见识神往已久的地理风情,遥望久远的历史星空,畅想王朝兴衰更替的千古故事……
内容提要
《美的风景在路上》是作者漫游近40个国家的旅游散记。作者用一篇篇凝结心力的文字,抚摸异域它方的历史遗迹,见识神往已久的地理风情,遥望久远的历史星空,畅想王朝兴衰更替的千古故事,山河挪蓰迁移的万般景象。在这些轻松畅怀的文字中,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强烈热爱,生命天性中释放着的浪漫,对世界的探奇,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展现。
目录
作者介绍
于丽黎,女,路遥文学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顾问。军旅从医22年,转业从文18年。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曾为《中国人口报》通联部主任、主任编辑。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计200多万字,多篇新闻作品获全国性新闻大奖。
杨泉福,男,现任《西部时报》总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北京空军政治部新闻干事,《中国青年》总编辑助理,《中国人口报》副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来,采写和撰写新闻作品及其他作品计460余万字,其中若干作品获全国性新闻奖项,有的作品被选入大学教材。独自撰写和与人合作编著出版《哲人的心灵对话》、《当代青年理想形象》、《开合谁与期》等21部著作。其中《哲人的心灵对话》获全国图书奖。
文摘
序言
哎呀,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美的风景在路上 北美篇》。坦白说,我本来对北美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教科书上的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比如大峡谷啊,落基山脉啊。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完全超越了那些明信片上的完美定格。它更像是一场私密的、漫无边际的公路旅行日记,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抵达任何一个著名的地标,而是沉醉于那些“在路上”的瞬间。我记得有一段描写,是关于穿越美国中西部广袤平原的经历,那不是简单的“地平线很远”这么一句带过,而是细腻地捕捉了光影在无垠玉米田上移动的微妙变化,空气中弥漫着的干燥与泥土的气息,甚至连路边一栋废弃的谷仓,在特定的夕阳下都仿佛有了灵魂。作者的笔触非常擅长捕捉那种宏大背景下个体的孤独感和自由感,让你感觉自己真的坐在副驾驶座上,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模糊不清的乡村音乐,看着窗外快速后退的景色,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释然。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强行灌输你“必须看到什么”,而是邀请你一起,用一种更慢、更具感知力的方式去“路过”这些地方。读完感觉自己也被洗涤了一番,仿佛也完成了几次心灵上的长途跋涉。
评分如果说我期待的是那些耸立云端的山峰和气势磅礴的瀑布,那么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反而是那些被忽略的“缝隙景观”。作者似乎对人造痕迹与自然界限的交汇处情有独钟。例如,他对美国西海岸一些被遗忘的工业港口,或是内陆州被高速公路切割后的土地边缘的描绘,充满了诗意。他能从一堆废弃的轮胎和生锈的铁轨中,看到时间的沉淀和人类活动的印记,并将其与周围的沙漠植被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后工业时代的荒凉美学。这种观察角度非常新颖,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旅行中那些“快进”的片段。我开始思考,那些我们习惯性绕过、视为背景的元素,是否才是构成一个地方真正身份的关键?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沉淀感,像是陈年的威士忌,初尝可能觉得味道复杂,但回味起来,那种醇厚和层次感却让人难以忘怀。阅读过程本身,就像是在剥开洋葱,一层层揭示出北美大陆更为复杂、更为内敛的性格。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成功地将地理上的辽阔感,转化成了情感上的共鸣。北美,这个广袤的地域,常常给人一种疏离感和巨大的尺度感,让人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然而,作者的文字却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这些巨大的地貌与人类的情感体验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他描绘了穿越沙漠时那种对水和绿色的近乎本能的渴望,以及在翻越山口时,那种征服感背后隐藏的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观光记录,而是深度的介入和体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人类与环境互动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尊重和审慎。他很少使用夸张的词汇去赞美,而是用一种近乎新闻报道般的精准度去记录,但正是这种克制的描述,反而释放出更强大的情感冲击力。每次合上书,都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刻收拾行囊,不是为了去打卡那些著名的景点,而是想去体验那种“在路上”的,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状态。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深刻的“在场”体验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跳跃,不像那种传统的旅游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夹杂着哲学思考和生活感悟的散文集。我特别喜欢它对“时间”的探讨,在那些漫长而笔直的公路上,时间似乎被拉伸和扭曲了。作者似乎很钟情于清晨和深夜,描述了凌晨四点在加拿大北部荒野中等候极光时那种近乎原始的寂静,那种寂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声音被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压制到几乎听不见的状态,只有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清晰可闻。这种对瞬间极致体验的捕捉,让我每次翻开书页都得放慢语速,生怕错过了一个形容词的微妙之处。而且,它的文字里充满了一种对“不完美”的欣赏。它不会回避旅途中遇到的糟糕天气、导航失灵的窘境,或是小镇上令人失望的餐馆,反而将这些“插曲”视为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建真实体验的骨架。这种坦诚和不加修饰的记录方式,让整本书显得格外可靠和亲切,它不是在贩卖一个完美的北美梦,而是在分享一次真实、有血有肉的探险。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作者很少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用一系列精准、充满画面感的描述,引导读者自行得出结论。比如在描写落基山脉脚下的某个小镇时,他没有直接评价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花了大量篇幅描绘清晨薄雾中,人们如何默默地整理自家门廊的花草,那种重复性劳动中透露出的坚韧和对季节变化的顺从。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具张力,让我忍不住在脑海中构建出自己的想象,并将自己过去旅行中的类似场景投射进去。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偏执——比如某种特定树木叶片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的色彩光谱,或是风吹过针叶林时发出的那种独特的、略带沙哑的声响。这些细节的堆砌,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无比真实的氛围场,让读者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这本书,与其说是看风景,不如说是学习如何“观看”风景,如何用更专注的心态去吸收世界给予的一切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