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年级的小乐乐--会听话的孩子有前途
定价:16.80元
售价:12.6元,便宜4.2元,折扣75
作者:袁晓君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759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这是一套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文学作家、家庭教育专家袁晓君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全文注音、美绘插图,故事多根据孩子实际生活编写,语言童趣,旨在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适应小学校园生活。
小乐乐上学了,他想做个会听话的好孩子。
可是,学校的规矩实在太多:上课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下课不能乱跑,按时上学,按时交作业,出校门要排队……
这可怎么办呢?
本书通过幽默有趣的故事,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着手,展示了刚入学孩子的校园生活。
袁晓君,儿童文学作家,心理咨询师,熟悉儿童心理,作品风格轻快活泼、内涵丰富,能巧妙地将心理学、情商教育知识融入故事中。曾出版儿童小说《我叫咚咚豆》系列、《我只是个小屁孩》系列、《我是正能量小公鸡》系列,长篇童话《疯狂海螺牛咕咚》等书。
这套书的插图简直是神来之笔,色彩饱和度高,线条圆润可爱,一看就是给学龄前儿童精心设计的。我女儿现在对书本的兴趣还没完全培养起来,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读给她听,但她对文字本身没啥耐心。这本书不一样,每翻一页,她的小手指就忍不住要去戳那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尤其是里面那个主角小乐乐,他犯错的样子简直就是我家孩子的翻版,比如偷吃零食被发现后那心虚的小眼神,画得惟妙惟肖。每次读到小乐乐因为不听话惹出小麻烦的时候,我都会故意放慢语速,然后问女儿:“你看小乐乐现在是不是有点后悔呀?”她会用力点头,然后自己总结出个“教训”。这种通过视觉和故事代入感引发的自我反思,比我枯燥地说教一百遍都有效。而且,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都有加粗或者用不同字体标注出来,即便是不识字的小朋友,也能通过图画和重点词汇捕捉到核心信息。我甚至发现,我老公最近陪孩子看这本书的频率都提高了,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图画太有趣了,不忍心跳过。这种寓教于乐到极致的设计,成功地把“教育”这个略显沉重的任务,变成了一段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
评分说句实在话,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洗脑”书,读完后会让我产生一种虚假的“我已经完全掌握育儿秘诀”的错觉。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且学会了如何“与不完美共存”。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家长自身的焦虑与应对”,这部分内容对我触动极大。我意识到,我之所以对孩子的高要求,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恐惧和对自己“好母亲”身份的执着。作者坦诚地指出,一个焦虑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内心平和的孩子。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情绪降温”小技巧,比如在感到快要爆发时,先离开现场三分钟,去喝一杯水,或者做十个深呼吸。这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高压情境下,我真的能运用起来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完美的“听话孩子”模板,而在于提供一套成熟的“家长成长手册”。它教会我,真正的“有前途”不是指考试成绩有多高,而是指拥有健全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始于我们父母愿意先听从内心的声音,调整自己的航向。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类“育儿指南”抱有很高的期望,结果常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书都是理论一套,实践一套,要么是针对天才儿童的,要么就是作者自己活在象牙塔里的完美家庭。但这本《一年级的小乐乐》给我的感觉是,它真实得让人心疼,也因此更具有说服力。它没有回避孩子“不听话”的那个灰暗面。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孩子撒泼打滚、故意顶嘴时的场景,没有用美化过的语言去描述,就是赤裸裸的现实。这让我觉得,作者非常理解我们这些在“崩溃边缘”挣扎的家长。更妙的是,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而是强调“一致性”和“耐心”。作者反复提到,改变需要时间,家长自己也需要先调整好心态,别指望孩子一次听话了,你就立刻停止努力。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观点,说“孩子的‘不听话’,很多时候是他们在测试规则的边界”,这一下子点醒了我,原来我之前的反应太情绪化了,把测试边界当成了蓄意挑衅。读完这本书,我学会了更冷静地设立底线,并且在底线范围内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这让家庭氛围奇迹般地缓和了不少。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摆脱了传统教育类书籍那种严肃刻板的腔调。它读起来非常流畅,像听一位智慧的长辈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刻洞察,但表达方式却极其生活化。我注意到,作者很少使用复杂的心理学术语,即便是提到一些行为矫正的原则,也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比如,解释“建立后果”时,作者没有直接说“惩罚”,而是用了一个“种豆得豆”的比喻,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体验。我发现,这种非说教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非常有帮助。我的孩子现在学会了自己思考“如果我这样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因为“妈妈不让”而停止。此外,这本书在探讨“如何鼓励”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强调“赞美努力的过程,而非仅仅结果”,这让我立刻反思了自己平时说话的习惯——我以前总说“你真棒,考了第一名!”,现在学会改成“我看到你这周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很坚持!” 这种细微的转变,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看见和被认可,他的内在驱动力明显增强了,这可比外界的奖励有效多了。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小祖宗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快被他折磨疯了,说一不听二不应,小大人一样,家里来个客人他能把沙发当蹦床,你说东他偏往西跑。我尝试了各种所谓的“育儿秘籍”,什么正面管教、温和引导,听起来都特别高大上,结果在我家就是无效沟通。这不,偶然间翻到这本书的介绍,名字挺有意思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回来。里面的案例特别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反而像邻家阿姨在跟你唠家常,分享她家孩子是怎么从“小恶魔”变成“小天使”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倾听的力量”那一章,作者提到,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是他不想听,而是我们说话的方式让他产生了抵触情绪。比如,我们总说“你不许那样!”,孩子听到的就是命令和限制,而不是我们背后的期望。这本书提供了一些超实用的句式替换,比如把“快点穿衣服!”换成“我看到你今天想穿那件蓝色的T恤,我们一起来完成穿衣大挑战,好吗?” 这种转化的力量,说实话,我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嘀咕,觉得太绕了,但没想到,孩子竟然真的停下来,带着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去配合了。这不仅仅是让孩子听话,更像是在重建我们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我这个当妈的都感到豁然开朗,原来管教孩子可以不费力气地带着爱与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