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行走南极
定价:68.00元
作者:王喜民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90097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全彩印刷,插进实地拍摄的400多幅照片,通过画面,让你走进一个与世隔绝的纯净世界,领略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的地球后一片净土上自然与生命的壮美,意味深长……
作者从“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启航,飘遥大洋,经过一座座白玉般的岛屿,穿越风雪弥漫的海峡,终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近一个月的极地行走,实地采访,真实记述了南极特有的地貌、稀有的动物、罕见的地衣,震撼人心。晶莹剔透移动的冰山,千千万万温馨的企鹅,满地遍野戏闹的海豹,五彩缤纷翱翔的海鸟,描写的淋漓尽致。冰山、冰架、冰棚撼天动地的瞬息坍塌,展示着山海的壮阔。企鹅、海鸟、海豹倾尽全力争斗咆哮,记录着生命的魅力,还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场景:鲸吞虾、鸟食豹、贼鸥吃企鹅,刻画着触目惊心的自然法则!
目录
乌斯怀亚:世界的尽头
热身乌斯怀亚
火地岛自然保护区
向南极起航
走访船长及船长驾驶舱
马尔维纳斯群岛:人问天堂
世外桃源斯坦利港
断崖湾惊现贼鸥吃企鹅
去新岛看信天翁
在卡尔库斯岛做客
南乔治亚岛:珍贵的历史遗迹
佛图纳湾王企鹅的世界
重走沙克尔顿之路
格里特威肯湾看鲸
圣诞树·烛光颂·平安夜
南奥克尼群岛:南极早的科考站
奥卡达斯站雪线、臭氧的警示
锡格尼岛蛇吞象现象:鸟吃豹
船遇浮冰
南设得兰群岛:撒向大海的一串白玉
乔治王岛上的中国长城站
走进波兰科考站
半月岛帽带企鹅“高速路”
梦幻岛上的体质较量
南极半岛:伸向大西洋的白色巨臂
穿越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星盘岛突现海豹袭企鹅
童话世界天堂湾
雷麦瑞海峡:万重冰山轻舟过
有人气之地拉可罗港
从纳克港走向南极点
南极大陆:冰雪覆盖的白色世界
揭开“白色大陆”的面纱
向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致敬
徒步穿越南极大陆
进军南极点
德雷克海峡:咆哮的西风带
恰遇暴风海浪
合恩角:鸟的王国
拍卖大厅里的中国力量
布宜诺斯艾利斯:清新而奔放的都市
信步于阿根廷首都“布宜”市
探戈发源地博卡
南美洲的“百老汇”
作者介绍
王喜民,先后任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副台长。曾只身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只身横穿西藏、只身重走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采访不止,笔耕不辍,计38件作品夺取全国大奖,其中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11件。2006年全票获得中国新闻界高奖——长江韬奋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古典的史诗感,但叙事视角却异常现代和贴近生活。作者在描述宏大场景时,会突然插入一些非常个人化的、甚至带点幽默的观察,这种反差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比如,他对后勤保障团队的描绘,生动刻画了一群在幕后默默奉献的“英雄”,他们的辛劳和智慧同样是探险成功的关键。我喜欢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它让整个探险故事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而不是仅仅聚焦于探险家的个人英雄主义。书中关于“遗失的记录”和“历史的回响”那几章,尤其引人入胜,作者通过考古式的挖掘,将现代的脚步与百年前的足迹巧妙地连接起来,让人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厚重之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我刚刚读完了一本关于探险和自然的作品,实在是令人震撼。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在极地冰原上行走的体验,那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和面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扑面而来。他不仅仅是在记录行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书里对光影变化的捕捉尤其精彩,从极昼永恒的冷光到极夜深邃的黑暗,每一种光都带着不同的情绪和寓意。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风刮过脸颊,耳边只有雪地摩擦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冰川崩裂的巨响。其中一段描写他们在暴风雪中艰难跋涉的场景,紧张得让我几乎屏住了呼吸,那种对生存的本能渴望和人类意志力的展现,让人深思。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舒缓宁静,让人沉浸在纯净的风景中,时而又陡然紧张,直击人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远方”的定义,以及我们与地球家园的关系。它不是那种传统的冒险小说,更像是一部充满哲思的地理散文诗。
评分这本书的摄影作品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页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记录,那些关于企鹅群落的互动、海豹捕食的瞬间,都被捕捉得既生动又充满人性(尽管它们是野生动物)。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让冰冷的自然界散发出温暖的生命力。他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的腔调,而是专注于微观的细节——比如一块冰晶折射出的七彩光芒,或者雪地上一个微小的脚印所诉说的故事。这种近乎痴迷的专注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惊喜。文字的密度适中,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其考究,纸张的质感和色彩的还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时而快速切换,时而慢镜头特写。我尤其着迷于其中关于“等待”的描写。在漫长的极地之夜里,探险队员们面对的不仅是黑暗和寒冷,更是无尽的内心煎熬。作者没有回避人类脆弱的一面,他坦诚地记录了思乡之情、团队内部的小摩擦,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仪式感来对抗压抑。这种真实感是许多光鲜亮丽的探险文学所不具备的。我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共同经历生死考验后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与信赖。读到最后,我意识到,这本书的主题远超出了地域的界限,它探讨的是人类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心智的健全与团队的凝聚力。它教会我,最伟大的冒险,往往是向内心的探索。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对手册类的书籍不太感冒,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讲述探险经历的同时,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关于洋流、气象变迁,甚至是早期探险家的装备和策略,讲解得深入浅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中保持的克制和客观,他很少进行夸张的自我拔高,而是将更多的篇幅留给了环境本身。其中关于气候变化的章节,虽然数据详实,但作者的文字却充满了紧迫感,让人在惊叹于南极之美的同时,也为之忧虑。这种寓教于乐的叙事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所有对探险感兴趣的人,也对环境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探索不仅仅是到达某个地理坐标,更是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理解和尊重。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精彩绝伦的地理和生态学综合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