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研究
定價:33.00元
作者:都本偉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4952042
字數:161000
頁碼:21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迄今為止研究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部理論著作。目前對於股份製企業包括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的研究已經很深入,有瞭一些成形的理論成果,但由於農村信用社采取瞭股份閤作製的産權模式,使得它的法人治理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理論上研究這種特殊産權模式下的製度安排,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書做瞭積極的探索,為尋求這種體製模式下的法人治理進行瞭深入的研究。
本書從實踐層麵上詳細地考察瞭我國農村信用社的起源與發展,對改革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狀況和法人治理結構情況進行瞭利弊分析,對新一輪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內容及初步成效進行瞭總結。“以史為鑒”,脈絡清晰,從而使我們對農村信用社由閤作製走嚮股份閤作製的曆史過程有瞭清楚的認識,對兩種體製的優劣和藉鑒作用有瞭新的體認。
本書視野開闊,將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放在國際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典型國傢農村閤作金融機構的特點和治理的考察齣發,進行歐、亞、北美三大洲多個國傢農村閤作金融機構的比較研究,並提齣瞭我國農村信用社可資藉鑒的若乾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考察和分析對於我們在更大範圍內思考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不無裨益。
目錄
作者介紹
都本偉,男,濛古族,內濛古赤峰市人,1958年生,教授,先後畢業於遼寜大學、東北大學,博士研究生。曾任遼寜省教育廳副廳長、遼寜省人民副秘書長、遼寜省人民學位委員會副主任、招生考試委員會副主任。現任遼寜省農村信用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遼寜省第十一屆
文摘
序言
從我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這本書所帶來的啓發,更多體現在對“信任”這一看不見卻又至關重要的要素的重塑。農村信用社,顧名思義,其生命綫在於“信用”。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市場的變化,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維係並提升這種根植於鄉土的信任,變得尤為關鍵。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如何做”的現成答案,而是通過對法人治理的細緻梳理,引導我們去思考,一個健康、透明、負責任的治理機製,本身就是建立和鞏固信任的最佳載體。當我讀到關於信息披露、股東權利保障以及內部製衡的章節時,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正在重塑形象的農村信用社。那些曾經可能存在的“人情貸”、“關係戶”等問題,通過健全的法人治理,能夠得到有效的約束。這種約束不僅僅是為瞭防範風險,更是為瞭讓每一個儲戶、每一個藉款者,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人治理不僅僅是商業運營的“工具”,更是維係社會契約、實現普惠金融的“基石”。它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金融機構,也必須擁抱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並贏得更廣泛的信任。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為我們理解中國農村金融的根基——農村信用社,提供瞭一個深入的視角。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農村發展和金融改革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讓這些紮根於鄉土的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於“三農”需求,同時又能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本書的探討,恰恰觸及瞭這一核心痛點。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現實問題的剖析,對癥下藥。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法人治理結構與農村信用社經營績效之間關係的論述印象深刻。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農村信用社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效率不高、風險控製不足,但往往歸咎於外部環境或者宏觀政策。然而,這本書卻將目光投嚮瞭內部,探究瞭股權結構、董事會運作、高管激勵等一係列法人治理層麵的因素,是如何實實在在地影響到農村信用社的決策質量和經營效率的。這種由內而外的審視,讓我對問題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刻。書中引用的案例和數據,也增加瞭其說服力,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理論分析的現實意義。對於任何希望瞭解中國農村金融體係深層運作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
評分作為一名在基層農村工作多年的普通人,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種“撥雲見日”般的清晰感。過去,我們可能對農村信用社的運作模式,或者說其存在的問題,有一種模糊的認識,覺得它“不那麼高效”,或者“有時候不太方便”。但這本書,卻將這些模糊的感覺,具象化、條理化。它用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把農村信用社這個龐雜的組織,拆解成一個個可以理解的單元,然後解釋這些單元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尤其是在探討股權結構多樣化、股東大會的議事規則以及監事會監督作用的時候,我纔真正理解到,原來一個機構的“決策權”是如何分配的,以及“權力”是如何被製約的。這種對內部運作機製的深入剖析,讓我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原來,很多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技術,而在於製度;不在於資金,而在於管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診斷工具”,讓我們能夠更準確地找到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的“病竈”,並為“對癥下藥”提供瞭理論依據。
評分這本書所呈現的,與其說是一部學術專著,不如說是一次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脈絡的深入“迴溯”與“前瞻”。作為一位普通讀者,我尤其被書中對農村信用社曆史演變與治理演進之間緊密聯係的論述所吸引。它並沒有將法人治理作為一個孤立的理論概念來討論,而是將其置於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背景下,分析不同曆史時期,國傢政策、農村結構變化如何深刻影響瞭農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模式,以及這些治理模式又如何反過來影響瞭農村信用社的效能。這種宏觀視角下的微觀研究,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為何今天的農村信用社在法人治理方麵會麵臨一些特殊的挑戰。同時,書中對未來法人治理的改革方嚮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希望。它不是簡單地復製西方模式,而是結閤中國國情,提齣瞭具有現實意義的改革建議,這對於推動農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我個人對於書中“獨立董事製度”以及“激勵約束機製”的討論,深感認同。作為普通讀者,我們很難直接參與到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中,但我們卻能切身感受到其服務的好壞,以及資金的安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獨立董事製度,對於保障股東利益、提升決策的專業性和審慎性至關重要。他們不帶偏見地審視公司的戰略和運營,能夠為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注入一股清流。而激勵約束機製的設計,更是直接關係到每一個基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當看到書中詳細分析瞭如何通過閤理的績效考核、薪酬體係以及問責製度,來激發員工的潛力,同時又能有效防範道德風險時,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農村信用社的未來藍圖。這本書並沒有迴避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反而積極探討如何通過優化法人治理來應對這些挑戰,這讓我對其推薦度倍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