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定价:43.00元
售价:32.3元,便宜10.7元,折扣75
作者:陆朋 刘燕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1539601
字数:0
页码: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藏传佛寺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载体,在饮食方面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板块。京津冀地区的藏传佛寺丰富了城市形象,扩充着饮食文化内涵,延续着藏传佛教饮食文化遗产的文脉,更继承和弘扬了民族多元的文化特征。
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对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事件、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已经成为文化研究的新范式。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日益引起文化学界的重视。饮食本是人类求生性的本能化社会活动,人们在饮食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熠熠生辉的饮食文化。饮食活动承载着文化,文化把看似寻常的饮食活动同社会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联系起来,使之具有了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的意义。
陆 朋,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主持承担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课题2项,参与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十一五”规划项目1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餐饮服务与管理》《餐饮营销》《旅游市场营销》等6部。刘 燕,硕士研究生,现执教于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参与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1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参编教材《旅游心理学》《餐饮市场营销》《餐饮管理》等3部。
这本《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给我一种“静水流深”的感觉。它不像那些标题党式的书籍那样哗众取宠,而是以一种沉稳而有力的姿态,展现其学术的厚度。京津冀,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与藏传佛教的交集,本身就充满了故事。而将“素食文化”和“时空格局”纳入研究范畴,更是将这份故事的维度拉得更长、更深。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素食文化在藏传佛教修持体系中的具体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可能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和慈悲心的体现。而“时空格局”的分析,则让我联想到,这种文化现象是如何在不同时间节点上,于京津冀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形成或演化出不同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模式。作者是否会通过具体的田野调查,或者历史文献的梳理,来呈现这种动态演变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
评分初见《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便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它所涉及的“京津冀”区域,“藏传佛教”这一宗教,“素食文化”这一生活方式,以及“时空格局”这一研究视角,都指向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术领域。我好奇的是,书中将如何描绘这种文化在时间上的漫长演变,从最初的萌芽、发展,到可能的衰落或转型,以及在空间上的扩散与分布。是怎样的历史事件、社会变迁,或者地理环境因素,塑造了这种“时空格局”?例如,在不同历史时期,京津冀地区的交通、贸易、人口流动等,是否对藏传佛教素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同地区,如城市与乡村、内陆与沿海,又是否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我期待书中能呈现出丰富的例证,通过对这些复杂因素的细致分析,勾勒出一幅清晰而生动的文化演化图景。
评分坦白说,当我看到《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这个书名时,内心是充满好奇与一丝挑战感的。藏传佛教本身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素食文化作为其修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空格局”的结合,更是提出了一个相当宏大的研究课题。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视角下,将这几个看似独立的元素有机地串联起来的。例如,在“时空”的维度上,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在京津冀地区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这种传播又如何与素食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相互促进?而“格局”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对藏传佛教素食文化的接受程度、实践方式以及文化认同上的差异?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文化现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就足够引人入胜了。《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光是这几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就勾勒出一种既神秘又厚重的学术意境。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的著作,而这本书似乎恰好填补了我的好奇心。京津冀地区,中国北方的心脏地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而藏传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必然带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生活实践,其中素食文化便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时空格局”这一概念,它意味着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试图揭示这种文化现象在时间维度上的变迁,以及在空间维度上的扩散、交融与地域性差异。究竟是怎样的力量促使藏传佛教的素食文化在京津冀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才能形成今日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时空格局”?书中对这些过程的细腻描绘,我相信会让我对这片熟悉的土地产生全新的认识,并对藏传佛教的本土化进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性所吸引,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深沉情感。《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部冷冰冰的史料汇编。从书名中“演化”二字,我便能预见到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所付出的心血。京津冀地区,作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汇点,其在接纳和融合藏传佛教素食文化的过程中,必定经历了复杂而微妙的互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并追踪这种“时空格局”的。是借助了地理学的模型?还是运用了社会学的时间分析方法?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例如在特定历史时期,哪些寺庙是素食文化的传播中心?哪些僧侣或信徒扮演了关键角色?素食的种类、制作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仪式,是否也随着时间推移和地域差异而发生变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尘封的岁月,触摸到那段鲜活的历史,感受素食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展现出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