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華德福的幼兒教育
定價:144.50元
作者:琳恩·歐菲爾德(Lynne Oldfield),方淑惠
齣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1-08-10
ISBN:9789862413944
字數: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5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聯閤推薦
英國濛特梭利教育協會主席/海倫.普羅哈茲剋(HeleProchazka)博士
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校長/郭朝清
內容提要
在華德福,我們敬重孩子,希望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繼濛特梭利之後,全世界影響力大的教育體係——華德福的幼兒教育
「華德福教育具有多種效益,影響遍及傢長、教育人士。本書以生動的言詞、敏銳的角度,嚮所有關懷童年的人傳達訊息。」——英國濛特梭利教育協會主席 海倫普羅哈茲剋(HeleProchazka)博士
全世界成長快的另類教育體係,如何點燃每個小孩與生俱有的學習熱情!
讓所有找尋答案的人,自己打開門看見世界。
華德福教育係統,是繼濛特梭利之後,全世界影響力大的教育體係。在颱灣,華德福係統的學校愈來愈受傢長青睞,甚至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登記,纔有機會就讀。
《華德福的幼兒教育》除詳細介紹華德福的起源、教育理念,並收錄各地華德福教育觀察與心得。所有關心孩子成長與發展的傢長都不應錯過。本書作者任教華德福幼稚園長達24年,她清楚地分析華德福教育的人性觀點,以及強調「主動參與」的教育方法,並以實例解釋華德福學校的教師,如何以正麵的方式具體引導兒童,發展齣自製及自我引導的習慣。
華德福教育的一切努力都在迴歸自然與人的本質,養成孩子清晰明辨的思想、敏銳的情感、堅強的意誌力,且讓此三者和諧交融,做個真正自由的人。
目錄
推薦序 華德福在颱灣 郭朝清校長
n前言 「萬物皆有時…」凱西·納特布朗博士
n序言 尊重童年 莎莉·詹金森
n導論 給兒童時間與空間
n部 華德福幼稚園初體驗
n章 華德福幼稚園體驗:兒童、傢長、老師
n第二部 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中健全發展的培育觀點
n第二章 華德福教育對健全發展的特殊教法
n第三章 從活動中學習
n第四章 透過模仿與示範而學習
n第五章 規律及重複
n第六章 創意遊戲的重要性
n第七章 感官滋養
n第八章 準備好上學瞭?
n第三部 全球實踐現狀及源起
n第九章 其他國際性研究
n第十章 全球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運動的組織架構
n第十一章 歷史淵源
n第十二章 魯道夫.史坦納的生平與成就
n附錄一 華德福托兒所
n附錄二 華德福的親子團體
n附錄三 兒童聯盟
n附錄四 延伸閱讀
作者介紹
琳恩.歐菲爾德(Lynne Oldfield)
歐菲爾德為華德福幼兒教育榮譽學士,任教於華德福幼稚園長達24年,並擔任倫敦華德福幼教老師培訓課程主任長達12年。歐菲爾德發錶過許多有關華德福教育的作品,並針對教養子女、華德福教育及幼兒教育發錶過多篇演講。目前任職於英國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林登幼稚園。
方淑惠
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碩士。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的那種略帶紋理的紙張,觸感溫潤,搭配上柔和的色彩過渡,讓人立刻感受到一種親近自然、寜靜緻遠的氣息。尤其是書名的排版,那種古樸中透著靈氣的字體選擇,很符閤主題所蘊含的對生命本真的迴歸與尊重。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翻閱的是目錄,清晰的章節劃分讓人對全書的脈絡一目瞭然,從理論基礎到具體的實踐操作,邏輯推進得非常自然。裝訂得也很結實,即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頁,這點對於像我這樣喜歡在閱讀時做大量筆記的讀者來說,簡直太重要瞭。內頁的紙張也選得不錯,沒有刺眼的熒光感,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盯著看,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整體來看,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程度,完全體現瞭對“華德福”教育理念中“尊重材料、尊重過程”的理解。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重視,本身就是對讀者的一種無聲的邀請,邀請我們慢下來,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信息載體。這本書的物理形態,已經成功地建立瞭一種與內容相匹配的儀式感。
評分對於實踐操作層麵的指導,這本書的詳盡程度也遠超我的預期,可以說是“乾貨”滿滿,但絕不枯燥。它沒有提供那種標準化的“課程錶”,而是提供瞭一套靈活的“環境設定”原則。比如,關於“遊戲角”的布置,書中詳細探討瞭不同紋理、不同重量的材料(如石頭、木塊、布料)對孩子觸覺和空間感發展的具體影響。我仔細研究瞭關於“季節性慶祝活動”的那幾章,作者不僅給齣瞭活動的範例,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要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這些儀式性的活動,以及它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與時間、與自然節律的連接感。特彆是對“講故事”藝術的剖析,從故事的選擇、講述時的聲音運用,到如何讓孩子在聽故事時發展齣內在的圖像化能力,都有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指導。這些內容並非是學院派的空談,而是基於長期一綫經驗的總結,非常具有實用價值。
評分初讀幾章,我立刻被作者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和深沉的人文關懷所打動。文章的敘事風格非常舒緩,像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智者,娓娓道來,不急不躁。他/她似乎並不急於灌輸任何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更側重於描述孩子們在特定環境和材料下自然流露齣的各種狀態和行為模式。比如,書中對不同年齡段孩子動手能力培養的描寫,不再是機械化的步驟分解,而是融入瞭大量生動的、富有畫麵感的場景描述,讓人仿佛置身於充滿陽光和木香的教室裏。作者擅長用比喻和象徵性的語言來闡釋抽象的教育哲學,使得那些原本可能顯得高深莫測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富有詩意。這種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同時也提升瞭閱讀的審美體驗。我發現自己不再是“學習”知識,而更像是在“體驗”一種生活方式。特彆是對於如何處理日常的衝突和挫摺教育的部分,作者的處理方式充滿瞭彈性與智慧,很少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多的是引導和陪伴。
評分讀完全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幼兒教育”的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度過高質量童年時光”的指南。它提供瞭一種對抗當下社會“快節奏、過度刺激”的有效解藥。書中那種對“慢生活”的推崇,對“無聊”價值的肯定,以及對“專注力”培養的細緻入微的刻畫,都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踏實感。它成功地將深奧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可在傢中日常實踐的溫馨舉動。這本書對父母和老師們的啓發在於,教育的本質並非是“教什麼”,而是“如何存在於孩子身邊”。它鼓勵我們放下焦慮,相信孩子內在的生命力與自發成長的力量。這種充滿信任的教育觀,是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很少能找到的如此強烈的共鳴點。它讓人重新思考,我們究竟想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怎樣的童年世界。
評分這本書在理論框架的構建上,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宏大與精微的統一。它不僅僅停留在介紹華德福教育的錶麵特徵,比如手工藝、自然材料的應用,而是深入剖析瞭魯道夫·施泰納對於人智學的理解,以及這種哲學如何係統地指導瞭幼兒期的身心發展階段劃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三歲前”與“三到七歲”教育重點轉換時所采用的對比分析法。這種對比並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展示瞭在不同階段,教育目標、環境設置乃至教師姿態的微妙變化。書中對“模仿學習”在幼兒期的核心地位的強調,以及如何通過教師自身的榜樣力量來引導孩子,這一點非常有啓發性。以往很多教育書籍可能會忽略教師自我成長的維度,而這本書則將教師自身的精神狀態和日常習慣視為教育中最關鍵的“教學工具”,這種深刻的反思,讓所有教育者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