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七年之惑:婚姻的99个难题
定价:22.00元
作者:严曼丽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17365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自序 七年之感
1 早餐桌上的字条
2 夜半守门人
3 多亏有除湿机
4 秘密保险
5 怀孕之隐
6 彼岸女子的来信
7 暗夜的潮骚
8 谁的好帮手
9 有妻无用?
10 情趣包裹?
11 浴室与饭桌之间的思辩
12 床第间的政治骚扰
13 窗外有眼
14 家常菜“意的牢结”
15 蛛网上的飞虫
16 套子疑云
17 丈夫的治装费
18 三温暖里的鱼
19 压力锅边的花
20 旅梦
21 婆家,娘家,过年回哪家?
22 小麦克白夫人
23 妻子的房子
24 古龙水之夜
25 温柔杀意
26 妻犬同笼
27 鬼胎
28 对手
29 酒谶
30 逐乱之夫
……
作者介绍
严曼丽,台湾省淡水人。 台大中文系毕业后,做过两年高中老师。之后,在媒体界浪迹二十多年。 曾在《健康世界》等几家杂志社,也在《中时晚报》待了许多年。曾经担任《心灵》杂志发行人,目前是野鹅出版社的负责人。 写过若干篇长长短短的小说,《招弟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共情”的拓展。它不仅仅关注婚姻中的“我们”,更深入挖掘了构成“我们”的每一个“我”的心灵构造。作者对个体成长弧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关系本身的探讨,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她没有将婚姻视为一个需要被“管理”的系统,而是将其视为两个独立灵魂在共同旅程中不断磨合、碰撞和互相成就的动态过程。书中对“界限的艺术”的论述尤其精彩,它探讨了如何既保持亲密,又不至于模糊了自我存在的边界。这种对现代人情感边界感的精准捕捉,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许多软性鸡汤读物的关键所在。读完后,我感觉对周围人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哪些责任,是一种既谦卑又坚定的收获。
评分这本新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落入那种老生常谈的“如何维系婚姻”的俗套,反而更像是一面剖析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情感纠葛的棱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犀利,她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那些灰色地带的方式,那些既不完全对错,又让人深陷其中的两难境地。比如,书中对“情感独立”与“亲密依恋”之间张力的探讨,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们都在渴望被理解,却又害怕被完全吞噬,这种矛盾感在当代关系中越来越突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充满哲思的段落,思考自己过往的经历,以及那些在不经意间被忽略的、潜藏在日常琐碎下的情感暗流。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更像是与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我审视和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我平时阅读速度很快,但这本书我读得很慢,甚至可以说是在“品味”。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推敲。作者的叙事节奏有一种古典文学的韵味,舒缓而有力,不急不躁地铺陈开来,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令人震撼的情感冲击力。我特别喜欢她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状态,那些描述性的语言仿佛带着画面感和气味,让人难以忘怀。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快速修复”的捷径,它要求读者付出时间、耐心和坦诚。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进入一个安全的、充满智慧的空间,去直面那些在你内心深处盘踞已久的不安和疑问。这种“慢阅读”的体验,本身就是对浮躁现代生活的一种无声的抵抗。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聚焦难题”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会是充满负能量的抱怨集合。但翻开后发现,完全是另一种境界。它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搭建一个空间,让那些平时被我们刻意回避的“刺”得以暴露在光线下,接受审视。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克制,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直击要害。我特别佩服她构建案例和情境的能力,那些场景的代入感极强,让人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亲身体验着那种进退两难的窘境。更绝的是,她从不轻易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多维度的视角,引导读者自己去寻找与自身处境最吻合的那个出口。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处理方式,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处理问题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和富于弹性,不再执着于非黑即白的结果论,而是更关注过程中的每一次微调和适应。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像一幅精心绘制的迷宫图,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每一部分的主题切换都自然流畅,仿佛是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我发现,作者对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选择影响的剖析尤为深刻。她没有将“难题”简单归咎于个人的性格缺陷或沟通不畅,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考察,比如经济压力、女性自我价值的重塑,以及数字时代带来的疏离感。这种宏观视野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厚度和深度。阅读过程就像是参加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但语言却保持着高度的可读性和情感温度。它让我明白了,很多困境并非“我”一个人的错,而是时代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释怀和力量的来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