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014年经济与贸易评论:第9-10辑 | 作者 | 柳思维作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50413894 | 出版日期 | 2014-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简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2014年经济与贸易评论(第9-10辑)》主要内容包括:学习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重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流通实现问题、零售商相对市场势力及其福利效应——兼论通道费的起因、需求外部性、消费力扩散与小城镇商业发展——湖南省县级商业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与分解:1997-2011年、新型工业化、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石化炼油企业能源效率研究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学习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重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流通实现问题 零售商相对市场势力及其福利效应——兼论通道费的起因 需求外部性、消费力扩散与小城镇商业发展——湖南省县级商业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与分解:1997-2011年 新型工业化、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石化炼油企业能源效率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业态嬗变:一个理论模型 基于动态演进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网络外部性、离散需求转移和次边际成本定价 全球零售企业250强 国际学术动态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一直以来,我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总想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复杂问题的著作。最近偶然翻阅到一些与经济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关于宏观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论述,虽然不是我手头的这本具体书籍,但却点燃了我对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渴望。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供数据支撑、逻辑严谨的分析,特别是能够揭示市场供需关系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不同政策措施对经济体产生的连锁反应。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清晰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读物,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能够理解中国经济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自身定位,如何应对外部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增长,这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我相信,通过阅读更广泛的经济学文献,我能够逐渐掌握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的工具,并对未来的经济走向形成更具洞察力的见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寻求能够深入剖析金融监管体系、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研究。近期,我接触到一些关于金融科技如何重塑银行服务模式,以及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精彩论述。这些内容让我对如何理解金融创新及其潜在风险,如何评估不同金融工具的投资价值,以及如何把握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非常希望能找到能够帮助我系统梳理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这些改革如何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对于如何理解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以及如何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通过阅读更多关于中国金融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成效的研究,我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以及未来金融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对中国经济与贸易领域的探讨一直非常着迷,特别是那些深入剖析市场机制、企业竞争策略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著作。近来,我接触到不少关于数字经济对传统贸易模式冲击的精彩论述,以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方面所扮演角色的分析。这些讨论让我对如何理解和把握全球贸易的新趋势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我特别希望能找到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在加入WTO后,经济贸易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如何重塑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对于区域贸易协定、服务贸易的开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通过阅读更多关于中国经济贸易政策制定、执行及其成效的研究,我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层面的问题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揭示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企业管理智慧以及消费者行为洞察的读物。最近,我了解到一些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案例研究,以及一些关于如何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这些信息让我对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及如何通过微观主体的活力来驱动宏观经济的整体进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希望找到能够帮助我深入了解中国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特别是那些能够揭示新兴产业崛起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通过对这些微观层面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我相信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我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近期,我注意到一些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如何相互协调,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并存的深入探讨。这些论述让我对如何理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如何评估不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产生了新的思考。我渴望找到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和福利保障体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我相信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从而形成对国家经济发展路径更具前瞻性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