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荀子新校-杨德春 知识产权出版社 9787513032919

BF-荀子新校-杨德春 知识产权出版社 97875130329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德春 著
图书标签:
  • 荀子
  • 先秦诸子
  • 杨德春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儒家经典
  • 哲学
  • 文化
  • 历史
  • 国学
  • 注释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2919
商品编码:2996900723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荀子新校 作者 杨德春
定价 60.0元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 9787513032919 出版日期 2015-01-01
字数 306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鉴于清人王先谦《荀子集解》本和今人王天海《荀子校释》本的底本均有不足,我写作的《荀子新校》以现存古的南宋浙北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以期形成一个可靠的和比较接近与《荀子》本来面貌的《荀子》文本.从基础做起,先校勘出一个比较可靠的荀子文本,即尽大可能恢复《荀子》原貌,正本清源,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可以为荀子的进一步注释做准备,这具有为荀子研究的进一步召开夯实可靠基础的意义。另一方面,为《荀子》的普及和诵读提供一个标准文本,为大学生和普通读者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提供一个可靠的和比较接近与《荀子》本来面貌的文本。即我写作《荀子新校》力争做到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相结合。这具有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夯实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杨德春(1968——),男,汉族,河北遵化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现为邯郸学院中文系教师。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和比较接近《荀子》本来面貌的文本,力争做到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相结合。具有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夯实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尚书》: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与智慧宝库 《尚书》,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其意义之深远,影响之广阔,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录范畴,成为中华文明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一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伦理、文化乃至社会结构的金钥匙。它并非一部由单一作者在某一时期创作的书籍,而是历经数百年、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口述、记录、编纂而成,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从黄帝时期直至春秋中叶的帝王政令、臣下奏议、重大事件的记述。 历史的回声:先民的智慧与治理之道 《尚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先秦时代的大门。书中的篇章,如《尧典》、《舜典》,不仅记录了上古传说中两位圣君的德政与禅让,更展现了中华民族早期对于理想政治的构想:任人唯贤,以德治国,关注民生,追求和谐。这些篇章如同中华文明的“创世纪”,奠定了后世对于“君师”、“圣王”的审美与道德期待,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更进一步,《尚书》中包含了大量西周时期君臣之间的问答、训诫、政令。这些篇章,如《尚书·周书》中的《牧誓》、《洪范》、《吕刑》等,更是直观地展现了周朝建立与巩固过程中,统治者如何运用礼乐制度、政治规章、刑罚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特别是《洪范》,被认为是周公旦在武王伐纣后,从天人关系、五行相生相克等哲学高度出发,为后世统治者提供的治国方略,其“九畴”(五行、五事、八政、五福、六极)的理论框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政治观和伦理观。这种将天道与人道、自然规律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思路,是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思想的独特之处,在《尚书》中得到了早期而经典的体现。 《尚书》中的“政”,并非狭隘的政治权术,而是包含着广义的“政事”,涉及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从农业生产、水利建设、赋税制度,到官员选拔、司法审判、礼仪教化,无不涉及。例如,《益稷》篇中,禹在治水过程中,与百官讨论治水方略,展现了古代中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国家层面的组织能力与集体智慧。《盘庚》篇,则记录了商王盘庚为了迁都以安定民生而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政治博弈,其中蕴含着领导者为了国家长远发展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与魄力。这些篇章,如同一份份珍贵的原始档案,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思想的熔炉:早期哲学与伦理观念的孕育 《尚书》不仅是政治史的瑰宝,更是早期中国思想文化的摇篮。书中的许多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句出自《尚书·尚书·蔡仲》的论断,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命观”的演变。它不再是单纯的、不可违抗的神谕,而是与“德”紧密相连,强调了统治者必须以仁德、善行来赢得天命,否则天命便会转移。这种将天命与人事相联系的思想,为后世“民本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也对统治者的道德约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尚书》中对“民”的关注,也贯穿始终。《尚书》中许多篇章,都将“民”视为国家的基础,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例如,《尚书·周书·君奭》中,周公对成王强调:“民之所忧,我则念之。”这种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以及“安民”是治国之本的理念,体现了早期中国统治者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虽然这种“民本”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其对民众的重视,为后世儒家“仁者爱民”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 《尚书》中对“敬”的强调,也值得关注。无论是“敬天保民”,还是“敬德保身”,都体现了古人对于谨慎、戒惧的态度,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这种“敬”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统治者权力的一种警醒,也是对个人品德修炼的要求。 此外,《尚书》中还涉及了许多早期朴素的辩证思想,例如《洪范》中的五行相生相克,虽然其解释方式与现代科学不同,但其试图理解事物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努力,是中国哲学早期探索的重要体现。 语言的典范:汉语的早期形态与文学价值 《尚书》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古籍,其语言本身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书中的语言,是汉语早期形态的重要例证。虽然相较于后世的散文,其语言更加古朴、简练,甚至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但其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表述,以及在重要时刻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都使其成为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尚书》中的许多篇章,并非仅仅是历史文献,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例如,《尧典》中对尧帝形象的塑造,饱含着对理想君主的赞美;《盘庚》中盘庚迁都的劝谕,充满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无逸》中周公对统治者勤政的告诫,语气庄重而恳切。这些篇章通过生动的叙事、精炼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展现了古代中国早期散文的魅力。 研究的基石: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尚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同群星中的北极星,为后世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自汉代开始,《尚书》的研究便成为显学,历代学者对其进行校订、注释、阐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尚书学”。从伏生传《尚书》到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再到后世的各种版本与研究著作,可以说,《尚书》不仅是一部文本,更是一个不断被解读、被诠释、被发展的思想体系。 《尚书》中的许多概念、思想、典故,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成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天命”、“德治”,还是“民本”、“敬德”,这些思想都如同源头活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塑造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因此,《尚书》不仅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的研究对象,更是每一个对中华文明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读物。它以其古老而深刻的智慧,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探索与成就,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提供了最宝贵的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实”。现在市面上的很多读物,要么内容浮于表面,要么就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但这本书显然是站在了更高的维度上平衡了学术的深度和阅读的广度。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整理和注释,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导览,引导读者去理解荀子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背景。我对其中对于“性恶论”的阐释部分非常期待,我知道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而一个好的版本,必然会对这种争议进行充分的梳理和客观呈现。从整体的呈现来看,它传递出一种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态度,既能满足资深研究者的需要,也能让初学者有一个可靠的起点,这才是优秀出版物的价值所在。

评分

哎呀,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感觉,就知道里面的内容绝对是分量十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考究,字体的选择、行距的疏密,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读起来丝毫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字,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编校者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特别是那些对古籍原文的细致处理,比如繁体字的转化、异体字的注释,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灯塔,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那种仿佛能触摸到历史呼吸的质感,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觉得倍有面子。

评分

说实话,我对古代哲学典籍的阅读一直抱有一种敬畏,总觉得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尘埃,难以窥见其精髓。但这次翻阅这本书,体验却出奇地好。它的翻译和注释部分做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生硬的、只求字面意思的直译,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文本的语境之中。有些原本让我困惑了好几遍的句子,在对照了这里的解读后,茅塞顿开,仿佛作者荀子的声音穿越千年,直接在耳边阐述他的观点。这种“通俗而不失深度”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我注意到书里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非常细致,甚至会引入后世儒家学者的不同看法进行对比,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的理解层次。这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古代思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辅助工具,比对着那些零散的资料要高效和准确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走那种过于学术化的呆板路线,而是用了一种更具现代审美的设计语言来包装传统内容。封面的设计元素虽然简约,但蕴含的象征意义却很丰富,让人在拿起书的时候就对它产生一种好奇心和亲近感。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和标题处理上的用心,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用现代的排版方式让结构清晰明了。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阅读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了。我不需要像面对一些老旧版本那样,时刻提防着生僻字和晦涩的注释体系。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现代读者与先秦思想之间的桥梁,让我们能够轻松地踏入那个思想的殿堂,感受那些关于人性、社会治理的深刻洞察力,而不是被繁复的阅读障碍劝退。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轻微强迫症的读者,所以对书籍的装帧和校对质量非常在意。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绝对是业界良心,油墨饱满,纸张的选取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反光的白纸,而是略带米黄色的道林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一点也不容易疲劳。更重要的是,我快速地翻阅了几个章节,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错别字或者排版错误,这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整理本中,是相当难得的成就。这背后付出的校对心血,可想而知。它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传播的责任感,你知道,一旦古籍的文字出现了差错,流传下去的就是谬误,所以这种对文本纯净性的坚持,让我对这套书的作者和出版社肃然起敬。这哪里是随便印印就能交差的作品,分明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术结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