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絲竹軒小學論集
定價:68.00元
作者:龍宇純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010603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本《論集》所收的文章,分為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三部分。 文字學部分收入瞭龍先生在這方麵的比較重要的論文。這些論文所討論的問題,有些不見於《中國文字學》;有些雖見於《中國文字學》,但討論得比較詳細、深入。如果想全麵瞭解龍先生在文字學上的成就,應該將這些論文與《中國文字學》同讀。
《論集》所收的音韻學方麵的論文,有《中上古漢語音韻論文集》沒有收人的三篇舊文,還有《論文集》未及收入的晚近發錶的兩篇講上古音的論文,對《論文集》是重要的補充。
目錄
序一(裘锡圭)
序二(楊承祖)
文字
《造字時有通藉證》辨惑
說帥
說慶
說贏與贏贏
《說文》古文子字考
甲骨文金文*字及其相關問題
釋甲骨文韭字兼解犧尊
廣《同形異字》
說籃***及其相關問題
從兩個層麵談漢字的形構
釋****奏
聲韻
英倫藏敦煌《切韻》殘捲校記
先秦散文中的韻文
讀《嘉吉元年本韻鏡跋》及《韻鏡研究》
上古音中二三事
古韻脂真為微文變音說
訓詁
比較語義發凡
論聲訓
正名主義之語言與訓詁
說“呢訾栗斯、喔伊儒兒”
《說<論語>“史之闕文”與“有馬者藉人乘之”》讀後
有關古書假藉的幾點淺見
先秦古籍文句釋疑
古文字與古經傳認知之管見
外編
中國學與國傢
京劇尖團音淺說
作者簡曆
著作目錄
作者介紹
龍宇純,安徽望江人,一九二八年生。颱灣大學文科研究所碩士。一九七二年任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年屆六十退休。 中間曾兼係所主任,中研院閤聘罵史語所研究員,又嘗藉聘颱灣中山大學,創辦中文係。一九九零年任東海大學中研所講座教授。 一九九九年
文摘
序言
研讀《絲竹軒小學論集》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構建瞭一個極具東方美學的教育場景——絲竹之音環繞的小學課堂。這種獨特的視角,使得整本書的論證過程充滿瞭畫麵感和音樂性。與其他教育論著相比,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實踐的溫度”,作者似乎一直站在講颱前,與聽眾進行著麵對麵的懇切交流。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調整對傳統樂理的引入深度,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既體現瞭科學性,又充滿瞭人情味。整本書行文流暢,論據翔實,尤其是對傳統藝術教育的現代化轉譯上所做的努力,展現瞭作者作為教育傢的遠見卓識,無疑是當代基礎教育領域中一股清新的、充滿生命力的思想之泉。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類偏嚮藝術教育理論的專著通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但《絲竹軒小學論集》卻成功地打破瞭我的預設。它的語言風格極其個人化,帶著一種學者的謙遜與藝術傢的激情。全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總分總”的刻闆結構,而是像竹子生長一般,從根基(理論溯源)開始,逐步嚮上延伸,探討瞭在當代快節奏教育環境下,如何為“絲竹”教育找到立足之地。書中對“慢藝術”與“快文化”的衝突與調和,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一點恰恰擊中瞭當前教育領域最痛的靶子。我尤其贊賞其中關於“聆聽的教育”這一部分的論述,它強調瞭在信息爆炸時代,教會孩子如何真正地“聽見”世界的重要性,這對於培養下一代的深度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教育觀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重新校準瞭方嚮。
評分翻開這本《絲竹軒小學論集》,我的第一感受是內容的“厚重”與呈現的“輕盈”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張力。它並非那種闆著麵孔的教科書式讀物,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探索欲。從行文來看,作者顯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傢學淵源,對“絲竹”的理解已然融入血脈。他並沒有止步於對傳統器樂的簡單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哲學內涵——比如如何通過樂器演奏中對“節製”與“氣韻”的把握,來塑造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談及具體教學案例時,作者的敘事風格變得尤為生動,仿佛在講述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跟隨他的思路去實踐。特彆是關於如何將傳統器樂融入跨學科學習的構想,那種將音樂、美術乃至文學融會貫通的教育視野,展現瞭作者非凡的教學智慧和廣博的學識,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恨不能立刻投入到新的教學實踐中去檢驗一番。
評分這本新近齣版的《絲竹軒小學論集》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帶領我們重新審視瞭傳統藝術教育在現代小學階段的價值與實踐。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又不失深刻,尤其是在論述“絲竹”這一核心意象時,那種對音韻和諧、竹節精神的推崇,讓人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古人在藝術修養上的那種內斂而又磅礴的力量。書中對具體課程設置的探討,並非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緊密結閤瞭當前小學教學的實際睏境,提齣瞭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改革思路。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如何通過音樂和傳統器樂的熏陶,來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力和集體協作精神的章節,那部分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引用瞭大量國內外教育專傢的觀點,為我們這些長期關注素質教育的傢長和教師提供瞭寶貴的理論支撐和操作指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育專著,更像是一份對慢下來、迴歸本真的生活態度的倡導書,其價值遠超齣瞭單純的學術範疇。
評分這部論集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它像一部保存完好的老樂譜,每一頁都滲透著時間的味道和匠人的堅持。它沒有過多使用時髦的教育術語來堆砌篇幅,而是用一種返璞歸真的方式,探討瞭最核心的教育問題:如何塑造一個和諧完整的靈魂。作者在論述中展現齣一種深沉的“文化關懷”,他關注的不僅是孩子們能否彈齣優美的鏇律,更重要的是,這種學習過程本身對他們心性的雕琢。書中的某些段落,如關於“指法與心法”關係的描述,其文學色彩之濃厚,幾乎可以單獨作為散文來品讀。它不是一份標準的教學大綱,而是一份飽含深情的教育宣言,它提醒我們,在追求升學率的喧囂背後,那些關於美、關於雅、關於“氣”的培養,纔是教育的真正底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