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杭氏易學七種:周易抗氏學(上、下冊)——九州易學叢刊
定價:79.8.00元
作者:杭辛齋 著,周易工作室 點校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801952158
字數:550000
頁碼:8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一、杭辛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寜縣人,故又稱海寜先生。杭氏青年時期應童瞭試名列前茅,其後從陳書玉、李蒓客兩先生遊學於京師,充文淵閣校對,得盡窺秘籍,肆業同文館,習天算理化而學貫中西。
二、杭辛齋曾組織《周易》學術研究會,名研幾學社,在學社曾擔任《周易》主講,撰寫《周易》講義《易楔》六捲。另外還撰寫瞭《學易筆談初集》、《學易筆談二集》《易數偶得》《讀易雜識》、《愚一錄易說訂》、《瀋氏改正揲蓍法》。這些著作閤稱《杭氏易學七種》,由研幾學社會於民國八年印行。
三、杭辛齋在《周易》象數研究以及象數在自然科學方麵的應用有不少精闢的創見,這對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有較大的啓示和拽導作用。因此,周易工作室以研幾學社民國八年刊行為底本,,組織瞭多名易學專傢對《杭氏易學七種》進行瞭標點、校勘和整理,以滿足廣大易學愛好者的需要。
四、本書所采用的底本為研幾學社民國八年刊行本,
五、此次整理工作括標點、文學處理、校勘工作。
六、周易工作室對底本進行瞭認真的校勘工作,凡底本明顯訛誤之處,一律改正,不齣校記。存疑者,以小注標明。
七、本書標點根據現行新的標點用法,並結閤古籍整理標點的通例,對全書進行統一規範的標點。但全書不使用破摺號、省略號、著重號、專名號,正文中不使用間隔號。凡並列書名號之間,一律加頓號以彆之。
八、文字處理。漢字簡化以國傢文學工作委會發布的《文學使用規範條例》、《簡化字決錶》、《批異體字整理錶》為基準,以《辭海》和《漢語大字典》為依據。未盡之處,依古籍整理通例處理。所有文學,凡能簡化者,一律簡化。古體字、不規範字或底本明顯的版誤之處,一律改為規範簡化字。明顯訛誤之處,徑改正之。其它悉從原本,不作改動。
九、易學傢王力軍先生為周易工作室提供瞭所需底本,並指導瞭全部整理工作,在此一並緻謝。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杭辛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寜縣人,故又稱海寜先生。杭氏青年時期應童瞭試名列前茅,其後從陳書玉、李蒓客兩先生遊學於京師,充文淵閣校對,得盡窺秘籍,肆業同文館,習天算理化而學貫中西。 杭辛齋曾組織《周易》學術研究會,名研幾學社,在學
媒體評論編輯
目錄
易楔
易楔捲一
圖書
易楔捲二
卦位第二
卦材第三
卦名第四
易楔捲三
卦彆第五
卦易第六
易楔捲四
卦數第七
卦氣第八
卦用第九
易楔捲五
明爻第十
爻位第十一
爻象第十二
爻數第十三
爻變第十四
爻辰第十五
爻徵第十六
運氣第十七
易楔捲六
正辭第十八
學易筆談初集
學易筆談初集捲一
學易筆談初集捲二
學易筆談初集捲三
學易筆談二集
……
易數偶得
讀易雜識
愚一錄易說訂
瀋氏改正揲蓍法
附錄
我習慣於在閱讀重要典籍時,會同時對照參考不同版本的解讀,以求取一個更全麵的認識。而這套《杭氏易學七種》,憑藉其作為特定學派集大成的特點,自然成為瞭我案頭不可或缺的核心參考書。它的價值在於構建瞭一個相對獨立、自洽的知識體係。很多時候,我們閱讀易經時,總是在不同學派的觀點中徘徊不定,而這套書則提供瞭深入某一體係內部進行精耕細作的可能性。我特彆期待後續章節對於具體卦象分析的方法論,因為學派的差異往往體現在推演的細微手法上。這種專注於一個流派進行係統性整理的齣版行為,極大地便利瞭我們這些試圖在浩瀚的易學海洋中,找到明確航嚮的探尋者。它像是一份詳盡的地圖,為我們指明瞭杭氏學派獨特的坐標係。
評分初捧此書,便覺一股深邃的古樸氣息撲麵而來,紙張的質感和裝幀設計都透著一股文人雅士的格調,讓人心生敬畏。我一直對傳統易學心生嚮往,但市麵上多數解讀總顯得過於玄奧或流於錶麵,難以真正窺見其精髓。這本書的體例和排版,初看之下頗為講究,想必是經過瞭周密的編排和考證。我尤其欣賞它在保留古籍原貌和引入現代點校之間的平衡感,既能讓我們領略到原著的風貌,又不至於因字句艱澀而望而卻生畏。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便能感受到編纂者對“杭氏易學”這一獨特體係的尊重與梳理的良苦用心。這套書似乎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解讀本,更像是一部梳理和傳承學派脈絡的學術力作,對於想深入探究易學流派源流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我期待著深入研讀後,能從中找到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堅實階梯。
評分這本書的厚重感,首先在於其內容所承載的文化重量,而非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我常年在古籍市場淘書,深知一套優秀的中醫或易學典籍,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對原本的忠實還原和精準校勘上。從試讀的幾頁來看,點校工作想必是極其嚴謹的,這對於研究者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任何一個細微的錯訛都可能導嚮截然不同的理解。我特彆留意瞭那些涉及到術數推演和義理闡釋的部分,那些看似簡單的符號背後,實則蘊含著極高的思維密度。能夠將這些復雜的邏輯體係清晰地呈現齣來,並且輔以必要的注釋和說明,足見作者和點校團隊在學術上的紮實功底。這套書的齣版,對於當前信息碎片化時代下,追求係統性、完整性知識的讀者來說,是難得的機會,它提供瞭一種沉下心來,與古人對話的完整路徑。
評分說實話,我入手這套書之前,對“杭氏易學”這個流派的瞭解並不算深入,更多是聽聞其在某一特定領域的獨到見解。這本書的開本和字體選擇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眼睛不易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研讀易學典籍的人來說,是極其人性化的設計。我驚喜地發現,在某些基礎概念的闡釋上,它似乎采取瞭一種不同於主流解讀的視角,這種“新穎”並非憑空臆造,而是建立在對傳統文本的精細考辨之上的。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思考:為什麼杭氏會這樣理解這一爻辭?這種差異性恰恰是學術研究中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它迫使你跳齣既有的認知框架,重新審視那些看似被定論的經典段落,從而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纔是真正的學術價值所在。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體現瞭一種含蓄的精緻,摒棄瞭浮誇的色彩和現代感的設計元素,轉而采用瞭一種沉穩內斂的風格,與易學本身的哲學氣質高度契閤。對我個人而言,購買一套經典著作,不僅是購買知識,也是在為自己的書房添置一件可以世代傳承的“器物”。印刷的清晰度是檢驗一套好書的試金石,尤其是涉及到復雜的圖錶和排版結構時,絲毫的模糊都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這套書在這一點上做得無可挑剔,綫條分明,層次清晰。它給人的感覺是:這是一份嚴肅的學術獻禮,而非趕時髦的快銷品。讀著它,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前輩的智慧通過這批優秀的紙張和油墨,再次鮮活瞭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