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百部典藏:二刻拍案惊奇
定价:32.00元
作者: 凌濛初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204125012
字数:
页码: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百部典藏:二刻拍案惊奇》共收拟话本小说40篇,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的创作,同时寓有劝惩之意。小说取材十分广泛,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描写了明代市民阶层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有许多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黑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现实,具有的积极意义。
目录
卷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卷二 小道人一着饶天下 女棋童两局注终身
卷三 权学土权认远乡姑 白孺人白嫁亲生女
卷四 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
卷五 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
卷六 李将军错认舅 刘氏女诡从夫
卷七 吕使君情请宦家妻 吴太守义配儒门女
卷八 沈将仕三千买笑钱 王朝议一夜迷魂阵
卷九 莽儿郎惊散新营燕 焰梅香认合玉瞻炼
卷十 赵五虎合计挑家衅 莫大郎立地散神好
卷十一 满少卿饥附饱杨 焦文姬生仇死报
卷十二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卷十三 鹿胎庵客人作寺主 剡溪里旧鬼借新尸
卷十四 赵县君乔送黄柑 吴宣教于偿白斑
卷十五 韩侍郎婢作夫人 顾提控橡居郎署
卷十六 迟取券毛烈赖原钱 失还魂牙僧索剩命
卷十七 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
卷十八 甄监生浪吞秘药 春花婢误泄风情
卷十九 田舍翁时时经理 牧童几夜夜尊条
卷二十 贾廉访赝行府煤 商功父明摄江巡
卷二十一 许察院感梦擒僧 王氏子因风获盗
卷二十二 痴公子狠使噪牌钱 贤丈人巧赚头婿
卷二十三 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
卷二十四 庵内看恶鬼善神 井中谭前因后果
卷二十五 徐茶酒乘闹劫新人 郑蕊珠完旧案
卷二十六 懵教官爱女不受报 穷庠生助师得令终
卷二十七 伪汉裔夺妾山中 假将军还姝江上
卷二十八 程朝奉单遇无头妇 王通判双雪不明冤
卷二十九 赠芝麻识破假形 撷草药巧谐真偶
卷三十 瘗遗骸王玉英配夫 偿聘金韩秀才赎子
卷三十一 行孝子到底不简尸 殉节妇留待双出柩
卷三十二 张福娘一心贞守 朱天锡万里符名
卷三十三 杨抽马甘请杖 富家郎浪受惊
卷三十四 任君用恣乐深闺 杨太尉戏宫馆客
卷三十五 错调情贾母詈女 误告状孙郎得妻
卷三十六 王渔翁舍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
卷三十七 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卷三十八 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再成交杨二郎正本
卷三十九 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
卷四十 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略)
作者介绍
凌濛初(公元1580~1644年)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创作杂剧9种,有《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灯。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文摘
辨悟未到船上,先叫住持道:“师父快起来!不但投着主人,且有奇事了!”住持道:“有何奇事?”辨悟道:“师父且到里面,见了主人,请看一件物事。”任持同了辨悟走进门来,与主人相见了。辨悟拿了灯,拽了住持的手,走到壁间,指着那一幅字纸道:“师父可认认看。”住持抬眼一看,只见首一行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第二行是“法会因由分”,正是白香山所书,乃经中之首叶,在湖中飘失的,拍手道:“好像是吾家经上的,何缘得在此处?”老者道:“贤师徒惊怪此纸,必有缘故。”辨悟道:“老丈肯把得此纸的根由一说,愚师徒也剖心相告。”老者摆着椅子遭:“请坐了献茶,容老汉慢讲。”师徒领命,分次坐了。
奉茶已毕,老者道:“老汉姓姚,是此间渔人。幼年不曾读书,从不识字,只靠着鱼虾为生。后来中年,家事尽可度日了。听得长者们说因果,自悔作业太多,有心修行,只为不识一字,难以念经,因此自恨。凡见字纸,必加爱惜,不敢作践,如此多年。前年某月某日晚问,忽然风飘甚么物件下来,到于门首。老汉望去,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不敢亵渎,将来粘在壁间,时常顶礼。后来有个道人到此见了,对老汉遭:‘此《金刚经》首叶,若是要念全经,我当教汝。’遂手出一卷,教老汉念诵一遍。老汉随口念过,心中豁然,就把经中字一一认得。以后日渐增加,今颇能遍历诸经了。记得道人临别时,指着此纸道:‘善守此幅,必有后果。’老汉一发不敢怠慢,每念诵时,必先顶礼。今两位一见,共相惊异,必是晓得此纸的
……
序言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比较“实用主义”的读者,买书总会衡量性价比。这套“国学百部典藏”,从价格上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内容广度。它囊括了经史子集各个领域,从诸子百家的精辟见解,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典范,再到明清小说的精彩片段,几乎是一部浓缩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思想史。我前阵子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和出口,随手翻开其中一本关于道家思想的书,里面关于“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阐述,真的有种清心寡欲的奇效。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生硬的教条,而是用一种极其平静、舒缓的笔触,引导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处世之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比那种高声疾呼的口号式教育有效得多。这套书简直是精神世界的“疗愈系”产品。
评分要说这套书的独特之处,我觉得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我是一个对外语比较感兴趣的人,经常会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但读完后总觉得缺少了一种深层的文化根基。这套国学典藏,正好弥补了我的“文化短板”。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民族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的源头在哪里。举个例子,当我再去阅读那些西方文学作品时,我突然能理解为什么某些角色会有那样的行为逻辑,因为我知道,很多文化母题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早已有迹可循。这种跨文化的理解力,是通过系统的、权威的文本输入才能达成的。这套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范畴,它是在重塑我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核的读者,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钥匙”。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文化饕餮盛宴!光是看到“国学百部典藏”这几个字,我就知道我淘到宝了。打开第一册,那排版印刷的精致程度,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我本来对古代典籍有点望而生畏,觉得那些文言文晦涩难懂,但看到这套书的注释和译文处理得如此用心,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半文盲”量身定做的。比如我最近翻阅到的一本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著作,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堆拗口的论述,结果编者通过大量的白话解读和现代语境的对照,让我瞬间领悟了那些先贤的智慧。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什么心灵鸡汤都管用。而且,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放在书架上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次看到都觉得心情舒畅。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能进行恰到好处的现代化转化,让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这绝对不是那种束之高阁、只供摆设的书籍,而是真正能够滋养心灵、提升人文素养的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典藏版”的书籍往往持保留态度,总担心它们是粗制滥造的圈钱货,但这次的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拿到手后,首先被它的纸张质量震撼到了。那种温润的手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料讲究。我特意对比了家里收藏的几本老版古籍,这套书在细节处理上丝毫不逊色,甚至在装帧的牢固性上更胜一筹。我最近在研究古代的民间故事和笔记小说,发现这套书中收录的文本考据非常严谨,引文出处清晰可见,这对于做学术研究或者深度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次为了验证一个小小的典故,我查了好几本工具书才找到确切来源,而在这套书中,相关的注解已经非常详尽了,省去了我大量的时间。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是现在很多出版物所缺失的。它让我感觉,自己收藏的不是一堆书,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评分从一个资深“书虫”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编校水平可以说是顶级的。我尤其注意到他们在校对上的用心,很多我们常见的老版本中存在的错讹和脱漏,在这套典藏版中得到了修正和补充。例如,在阅读某部史学著作时,我发现原版中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记载有模糊之处,但在这套书中,通过跨文本的比对和清晰的注释,那个历史事件的脉络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读者可以放心地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不用担心因为文本错误而产生误解。而且,配套的导读和绪论部分写得非常精彩,它们像是经验丰富的向导,为初学者指明了阅读的重点和方向,避免了“不知从何下手”的困境。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内容的收录,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和学术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