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钟书国学精粹:百家姓
定价:10.00元
作者:洪镇涛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1906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家姓》集姓氏为四言韵语编撰而成,一般认为出自宋初五代十国的吴越宿儒之手。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至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为“尊国姓”,故以“赵”姓居首位。《百家姓》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成为了古代儿童的启智蒙学读物。
本书特别从《百家姓》中挑选了126个比较常见、内容丰富的大姓,分别从“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姓氏名人”、“名人故事”四大角度寻根问祖,探秘访盛,演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姓氏文化。在这里,有世事的沧桑、命运的跌宕;在这里,有小桥流水的宁静、大江东去的壮阔。
内容提要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博大,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家园。让我们沿着《周易》、《诗经》、《论语》、《》、《庄子》、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的鲜明足迹,品味经典的独特魅力,品读圣贤的无上智慧,修养我们高尚的人格!
目录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亚
垡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窦
旦
苏
潘
葛
范
彭
鲁
韦
马
方
俞
任
展
柳
鲍
史
唐
费
薛
雷
贺
汤
罗
毕
郝
安
常
傅
齐
康
伍
余
兀
顾
孟
黄
穆
萧
姚
邵
汪
毛
戴
宋
庞
纪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季
贾
江
颜
郭
林
钟
徐
局
邱
蔡
田
樊
胡
霍
万
管
芦
丁
邓
左
石
崔
程
陆
翁
焦
侯
武
刘
叶
白
谭
温
晏
廖
阎
聂
曾
司马
上官
欧阳
诸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让人眼前一亮了,封面那种淡雅的米白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一看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精品。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纸,而是略带纹理的哑光纸,翻阅时有一种踏实的手感。我尤其欣赏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很多国学类书籍为了追求“古朴”感,排版会做得非常拥挤或者字体过于潦草,但这本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装帧上的用心,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过程奠定了一个非常愉悦的基调,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去摩挲一下。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来看,它绝对配得上“精粹”二字所蕴含的厚重与考究。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在罗列知识点,更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脉络。它不是那种堆砌名词和典故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部导览手册,引领你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是如何相互勾连、彼此影响的。比如,书中在谈到某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时,会巧妙地穿插提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或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跨学科的串联,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我原本以为自己对这方面有基础了解,但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此前的认知是碎片化的。这本书成功地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了一条闪耀的长链,让知识体系变得立体而有生命力。这种整体性的构建能力,才是真正体现其“精粹”价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细节的打磨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我注意到一些我之前从未留意到的细微之处,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作者不仅给出了主流观点,还非常负责任地列出了不同的历史学家对此的不同解读和争议点。这对我来说极其重要,它提醒我,知识并非铁板一块的定论,而是不断被审视和修正的动态过程。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坦诚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可信度和深度。很多作者为了追求叙事的流畅性,会刻意回避或淡化争议,但这本却选择直面它们,并提供不同视角的线索供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对学术诚信的坚守,是衡量一本优秀读物的关键标准之一,也让我对后续的内容更加充满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的文化典籍抱有敬畏之心,但很多时候,因为语言隔阂或体系晦涩而望而却步。这本书在文字的处理上,做到了一个非常高明的平衡。它显然是基于严谨的学术考证基础上的,引用的资料和注释都非常扎实,但它并没有将读者直接扔进那个满是古奥注释的“迷宫”里。相反,作者在关键的阐释部分,似乎运用了一种极其平实、近乎口语化的现代语言进行过渡和解析,使得那些原本需要查阅数本工具书才能理解的概念,能够被普通读者顺畅地接受。这种“引而不发,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一位耐心的老先生的陪伴下,一同探索古人的智慧。这种教学上的“温度”,是很多严肃学术著作所缺失的,也是我愿意持续读下去的重要动力。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启发思考”方面的卓越表现。它似乎拥有一种奇特的魔力,每读完一个小章节,都会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迫使我合上书本,开始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寻找对应的参照物。它不是在喂养你既有的答案,而是在提供一把钥匙,让你去开启自己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例如,书中对“中庸之道”的解读,并不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定义上,而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案例进行剖析,让人在阅读时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去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做决策时的得失。这种互动性、参与感极强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生成过程中的一个活跃因子。这种能真正改变读者思维模式的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精粹”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