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圆月的诱惑
定价:25.00元
作者:可爱多的粉丝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2512566
字数:18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70,000,000读者翘首以待50,000,000超人气点击阅读
神秘好书不容错过!
悬疑小说家庄秦,花想容,苏京,马伯庸,江南等联名推荐!
*校园*诡异*心跳的玄幻故事!
内容提要
杨云涛是个从小就惧怕圆形的普通男孩,在十几岁的某个圆月之夜,他居然变成了一只狼。从此以后,平凡的生活变得光怪陆离,他也不得不游走子人与兽的边缘……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他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有娘娘腔的同学,有致力于研究神秘文化的美女,亦有自称吸血鬼的神秘少年……
在偌大的校园里,离奇而诡异的事件一桩接一桩.而每件事情的背后都会有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目录
作者介绍
可爱多粉丝,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轻松搞笑的幽默风格为—体,融合了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用清新温情的文字带领你走进灵气逼人的境界,感受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
文摘
序言
哇,我最近读到的这本心理惊悚小说《镜厅迷踪》简直是心理素质的终极考验!我向来胆子不小,但这本书真的让我好几次在半夜关灯后心跳加速。它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妙,采用的是非线性叙事,通过主角破碎的记忆碎片和不断自我怀疑的内心独白,层层剥开一个关于身份认同和创伤记忆的谜团。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场景是真实的,哪个是主角的臆想,这种不确定性制造的焦虑感是持续不断的。作者对人性的阴暗面挖掘得非常彻底,尤其是对偏执和内疚情绪的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位精神分析师的角色,他冷静、犀利,但又似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他的几句点评往往能一语中的,直击故事的核心,但又让你觉得他本身就是迷雾的一部分。如果你喜欢那种需要你自己拼凑线索、并且结局会让你猛然拍案叫绝的作品,那么《镜厅迷踪》绝对是近期不容错过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最近看的这本科幻小说《量子纠缠的挽歌》有点挑战我的阅读习惯,但绝对是值回票价的“烧脑”体验。这部作品的设定极其宏大,它构建了一个基于多维空间理论的未来社会,里面的物理学概念和哲学思辨穿插得非常巧妙,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科普感。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脱缰的野马,尤其是在描述意识上传和数字永生这个主题时,引发了我对“自我”本质的深度反思。我得承认,前三分之一的部分我需要经常翻回去重读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逻辑链条,但一旦适应了那种叙事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解开一个世纪难题还要令人兴奋。书中那种疏离的、略带冰冷的未来美学风格,通过简洁有力的句子和精准的场景描绘得以完美呈现。它没有落入俗套地歌颂科技,反而深入探讨了当生命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后,情感与伦理将如何重塑。如果你厌倦了那些套路化的太空歌剧,渴望一些真正能让你大脑高速运转的作品,那么《量子纠缠的挽歌》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破解”。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绿洲!我最近读完的是那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史诗巨著——《驼铃声声》,那种沉浸感是久违的。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考据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仿佛我能闻到沙漠里骆驼皮毛的气味,感受到商队在烈日下行走的艰辛。尤其是描绘撒马尔罕城中不同文化交汇碰撞的场景,那种繁华与神秘交织的氛围,写得淋漓尽致。书里塑造的那些为了信念和财富远走他乡的商人、学者、甚至逃亡者的群像,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荣耀,都深深触动了我。有一段描写主角在穿越帕米尔高原时,面对暴风雪的绝望与最终凭借毅力走出困境的描写,我几乎屏住了呼吸,读完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种由衷的敬佩之情难以言表。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历史的堆砌,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探讨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韧性与脆弱,以及文化融合带来的巨大能量。我已经向我所有的历史爱好者朋友们强力推荐了,相信他们读完后也会和我一样,对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充满无限遐想。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烹饪散文集,名字叫《柴米油盐里的诗意》。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本教你具体菜谱的书,而更像是一次温柔的、带着烟火气的精神漫游。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他能把最家常的一碗阳春面写出那种穿越时空的治愈感。比如,他描述他祖母用老式石磨磨制米粉的情景,那种“吱呀吱呀”的声音,那种带着微酸的米香,通过文字仿佛真的钻进了我的鼻腔。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放下手机,跑到厨房里翻找一些久未使用的香料,试图重现书中所描述的某个味道的轮廓,哪怕最终只是徒劳。最让我感动的是其中关于“等待”的主题,等待发酵的面团膨胀,等待慢炖的肉汤入味,这些等待的过程,被赋予了时间和生命哲学的深度。它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去品味那些被忽略的日常瞬间,才是真正的富足。这本书是那种适合在冬日的午后,配着一杯热茶,慢慢品读的“下饭文”。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专著——《不和谐音的和谐》。坦白说,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一开始阅读门槛是有点高的,里面涉及了大量的20世纪先锋派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分析。然而,一旦你掌握了它提供的分析框架,你会对“噪音”和“旋律”的边界产生全新的认识。作者用极为严谨的逻辑,论证了那些看似随机、混乱的音响组合,是如何在更宏大的结构中实现一种超越传统悦耳性的“意义表达”。书中对德彪西后期作品以及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剖析,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重新去聆听那些以前觉得“听不懂”的音乐片段,竟然能发现其中深藏的秩序和情感张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训练了读者的耳朵和思维,去欣赏音乐中“反常规”的美。对于音乐专业人士或深度乐迷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好听”的简单定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