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线精装正版三言二拍冯梦龙作品 全4册全足本三言两拍中华藏书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国学经典文学

锁线精装正版三言二拍冯梦龙作品 全4册全足本三言两拍中华藏书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国学经典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冯梦龙
  • 三言二拍
  • 明代小说
  • 古典文学
  • 国学经典
  •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藏书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众兴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ISBN:9787545110265
商品编码:2999259248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三言两拍(套装共5册)

定价:696.00元

作者:冯梦龙 著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

ISBN:97875451265

字数:

页码:188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kg

编辑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文摘


[Abstract1]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三言二拍》:白话小说叙事的巅峰之作,世情百态的生动画卷 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这套巨著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对明代社会生活的深刻描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白话小说之祖”,至今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一、 时代背景:孕育繁荣的文化土壤 “三言二拍”诞生于明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文化更加世俗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新的文化需求,市民阶层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有着强烈的兴趣。“三言二拍”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以白话文为主要表达语言,题材广泛,内容贴近市井生活,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宋明理学的逐渐衰落,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思,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想空间,使得作品能够更自由地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真实。 二、 作者群像:编纂与创作的智慧结晶 “三言”的编纂者冯梦龙(约1574-1646),字犹龙,号龙子、墨憨斋主人。他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杰出的整理者和出版家。他对民间流传的许多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加工和再创作,使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他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力图通过故事来“喻世”、“警世”、“醒世”,寓教于乐。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约1580-1644),字善夫,号初白居士。他与冯梦龙是同时代人,两人在文学创作上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凌濛初的小说在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在制造悬念和设置巧合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技巧。他的作品同样以白话写成,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市井气息。 三、 内容概览:万象纷呈的社会缩影 “三言二拍”共包含约120篇短篇小说,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几乎涵盖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小说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物,从官场中的贪官污吏、清官廉吏,到商贾巨富、小商小贩;从文人雅士、举子秀才,到市井无赖、江湖游侠;从大家闺秀、才女佳人,到泼辣妇人、风尘女子。这些人物身份各异,命运跌宕,共同构成了鲜活的社会群像。 市井生活的生动再现:作品对明代城市的风貌、市集的喧闹、民间的习俗、人情世故的交往,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小说,如同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明代市井生活的真实脉搏。 丰富的情感与伦理纠葛: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多重面向,包括忠诚与背叛、爱情与功名、仁义与奸邪、勤劳与懒惰、善良与邪恶。作品中不乏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充满了令人扼腕的悲剧;有对人性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的鞭挞。 奇闻异事与世俗传奇:除了写实性的内容,小说中也收录了许多带有神话、传说、鬼怪色彩的奇闻异事,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和信仰。 四、 艺术特色:白话小说艺术的典范 “三言二拍”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白话小说的经典,与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 白话语言的运用:作品完全采用明代白话创作,语言生动、自然、流畅,贴近口语,易于理解和传播。这种语言风格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受众范围,使其能够深入到普通民众中去。 情节结构的巧妙安排:小说多采用“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即开头简练,中间波澜起伏,结尾出人意料或寓意深刻。情节设计曲折离奇,悬念迭起,常常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来塑造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许多人物形象,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王婆卖瓜》中的王婆,都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尽管作品中不乏传奇色彩,但其核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真实反映。作者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不合理的制度和道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道德教化的功能:冯梦龙的“三言”尤其注重道德教化,通过“喻世”、“警世”、“醒世”的主题,劝诫世人明辨是非,恪守道德规范。而“二拍”在讽刺批判的同时,也常常隐含着对善良人性的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叙事手法的多样性: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如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插叙、倒叙等,使得叙事更加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 五、 价值意义:不朽的文学丰碑 “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它标志着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品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研究明代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人情的重要史料。 文学母题的宝库:小说中提出的许多故事原型、人物形象、情感主题,都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普及文学、启迪民智的功臣:白话文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对启迪民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三言二拍”的译本走向世界,让西方读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的魅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结语 《三言二拍》是一部伟大的文学遗产,它用鲜活的语言、曲折的故事、生动的人物,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明代社会生活画卷。品读“三言二拍”,不仅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启迪。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喜怒哀乐,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多变,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智慧。时至今日,这部不朽的经典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世代传颂。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这套书,最大的感受便是语言的鲜活与生动,完全没有传统文学常有的晦涩难懂。那些故事里的市井气息、人情世故,仿佛就在耳边娓娓道来,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特有腔调,真实得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冯梦龙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不仅仅是搜集和整理,更像是赋予了这些民间故事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他叙事时那种游刃有余的节奏感,时而急促推进,将悬念拉满,时而又缓缓铺陈,让角色的内心挣扎和环境的描摹细致入微。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白话小说的读者,也能轻松沉浸其中,领略到古代说书人的魅力。这种将深刻的哲理和世情洞察包裹在精彩故事之下的叙事手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评分

整套书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酣畅淋漓”。故事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性格张力,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欲罢不能,常常是一口气读完一篇,然后需要停下来回味良久。它不像有些严肃的文学作品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其深意,这些故事是直接作用于感官和情感的,它们既有娱乐性,又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美好德行的赞颂。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沉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经过时间淘洗的文学瑰宝,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心灵休憩。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在“趣味性”和“思想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开始留意到这些篇章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图景。它们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百态:官场的腐败、商贾的狡黠、夫妻情义的坚贞与脆弱,乃至底层百姓的智慧与无奈。每一则故事都像是一出浓缩的戏剧,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古代,但其中探讨的人性主题,比如贪婪、嫉妒、善良的价值,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正是经典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它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场景,让你在不经意间体验到“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真谛。阅读这些篇章,更像是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进行了一场深层次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的精装感觉,配合着锁线工艺,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值得珍藏的仪式感。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没有那种廉价的漂白感,微微泛黄的色调,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古典的层次。我特意翻看了几页,字体排版清晰得体,虽是经典古籍,但现代的印刷技术确保了阅读的舒适度,不会像某些老旧版本那样让人费力辨认。特别是那函套的设计,简单大气,将“中华藏书”的定位体现得淋漓尽致,感觉像是直接从旧时的书房里搬出来的宝贝。这种对外在形态的重视,无疑是对冯梦龙这位文学巨匠的尊重,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评分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们是白话小说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进程。作为“三言二拍”的合集,它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范式、人物塑造技巧乃至语言风格演变的重要窗口。我对比了阅读其他一些早期白话作品的体验,能清晰地感觉到在这些篇章中,叙事结构已经更加成熟、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语言的韵律感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小说史有兴趣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来说,拥有一个完整、可靠的足本是至关重要的,这套书无疑满足了这一近乎苛刻的要求,确保了阅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