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 慎子 邓析子 线装中华国粹 9787556824458 佚名-WHBH

商君书 慎子 邓析子 线装中华国粹 9787556824458 佚名-WHB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佚名 著
图书标签: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先秦
  • 法家
  • 国粹
  • 线装书
  • 古籍
  • 历史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ISBN:9787556824458
商品编码:29994529358
包装:线装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商君书 慎子 邓析子 线装中华国粹

定价:24.90元

作者:佚名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6824458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要读者人群是成人,阅读的国学名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知识能力以及个人品行。单纯的古文对于学白话文长大的成人读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也是厌于接受的,但是古文是精华,所以在不抛弃原著的前提下,本系列书籍作了翻译和解读,使得读者开拓了知识面,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中理解了原文所表达的内容。

内容提要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

n


目录


作者介绍


商鞅(约公元前395—公元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n

慎到(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15),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n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

n


文摘


序言



《商君书·慎子·邓析子》:古法思潮的智慧回响 在中国浩瀚的思想史长卷中,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最为璀璨的篇章之一。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一个奠定中华文明思想根基的关键时期。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变革浪潮中,法家、道家、名家等诸多学派纷纷崛起,他们以各自的视角审视社会、政治、人生,留下了至今仍发人深省的经典著作。《商君书》、《慎子》和《邓析子》,正是这批古老智慧的瑰宝,它们汇聚了法家深刻的治国理念、道家玄妙的宇宙洞见以及名家精巧的辩论技巧,共同构筑起一幅古代中国政治与哲学思想的壮丽画卷。 《商君书》,这部承载着法家集大成者商鞅思想的著作,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商鞅,这位战国时期秦国的杰出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魄力,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坚实基础。其思想精髓,在《商君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全书由秦惠文王时期(公元前338年)及其后人编纂,收录了商鞅与其弟子在秦国推行变法时的言论和政策。其中,关于“法”、“术”、“势”的论述,更是核心要义。 “法”是商鞅政治思想的基石,他强调法律的公开、明确、平等和严苛,认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贵贱尊卑,都必须遵守。只有建立起一套严密而有效的法律体系,才能约束臣民,巩固统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书中所倡导的“耕战”政策,更是将法律的应用推向极致,通过奖励耕织和作战来富国强兵,将国家发展目标与公民的物质利益和国家安全紧密挂钩。这种以法治国的理念,对后世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历代王朝的统治模式。 “术”则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商鞅认为,君主若想牢牢掌握权力,就必须善于运用“术”。这里的“术”,并非指卑鄙的阴谋诡计,而是指君主驾驭臣民、控制官僚的各种策略和技巧,包括权术、刑赏、用人等。他强调“故明主之善用其势也,制其臣,而臣不得制其君”,即君主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防止臣下僭越权力,确保君权至高无上。 “势”则是君主权力的依托。商鞅认为,君主的权力并非自然而然拥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结构和力量基础之上。君主必须认识到并掌握这种“势”,才能有效施展“术”,制定并执行“法”。“势”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军队的威慑以及民众的服从。因此,《商君书》所呈现的,是一种高度集权、以法为纲、以富国强兵为最终目标的政治哲学。 《慎子》,顾名思义,是以慎到为代表的战国时期名家、法家学派的思想汇编。慎到,生活在赵国,其学说以“因”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反对主观妄为。相较于商鞅对法的强调,《慎子》则更侧重于“势”的论述,其“势”的含义更为广泛,包含了政治权力、社会地位、自然规律等多个层面。 慎到认为,君主的权力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并非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或意愿,而是依赖于其所处的“势”。“势”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结构、等级秩序以及君主所拥有资源的总和。君主若能洞察和把握“势”,就能有效地驾驭臣民。他提出了“知势”的重要性,认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在于认识和利用“势”,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个人才能。书中的“势”论,如“势位”之说,指出君主的地位决定其权力,君主应守住自己的“势位”,不被他人所取代。 《慎子》还包含了许多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例如,它强调“无为而治”的某些方面,并非道家式的消极不作为,而是指君主在掌握了“势”之后,不必事事躬亲,而应让制度和规则自然运转。同时,书中也流露出对人性弱点的洞察,认为人性趋利避害,因此必须通过“势”来加以约束和引导。它所阐述的“辨于同”、“名实”等概念,也体现了名家的逻辑思辨特点,注重概念的清晰界定和逻辑的严谨性。 《邓析子》,则代表了春秋末期名家的重要思想。邓析,曾仕于郑国,以其辩才和对法律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主张“循名责实”,强调名实相符,通过明确的名分来规范社会行为。与商鞅的严刑峻法不同,邓析更侧重于通过逻辑和概念的辨析,来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邓析子》一书,主要收录了邓析的言论和与他相关的论述,虽然篇幅相对较短,但其思想独具特色。其核心观点之一是“辨名”。邓析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往往是因为名不副实,概念模糊。他通过对各种概念的精细分析和辨别,试图建立一套清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以期达到“名正言顺”的社会秩序。他的“析言”之术,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方法,常常能以出人意表的角度解释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 《邓析子》中的一些篇章,也触及了政治和法律的议题。例如,他提出“刑赏必当”,即刑罚和赏赐必须与行为的性质相符,不能随意增减。这种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在那个时代尤为可贵。此外,他还探讨了“辨是非”、“别同异”等问题,展现了名家学派在逻辑思维和认识论上的独特贡献。他的思想,虽然有时被认为是诡辩,但其对概念的严谨性、对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探索,都为后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商君书·慎子·邓析子》的合编,并非偶然。这三部著作,虽然各自侧重不同,但它们都源于对国家治理、社会秩序和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都试图为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提供解决之道。商鞅以法治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国家;慎到则从“势”的角度,阐述了君主权力的运作机制;而邓析则以“名”为切入点,追求概念的清晰和逻辑的严谨。 这三部经典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古代中国政治哲学图景。读者可以通过《商君书》了解法家如何构建一套严密的国家机器,通过《慎子》理解君主如何利用“势”来稳固统治,再通过《邓析子》欣赏名家如何运用智慧和逻辑来辨析是非,规范行为。它们共同揭示了古代思想家对于如何建立秩序、如何实现统治、如何引导人性的不懈探索。 阅读这三部古籍,我们不仅能够窥见古代政治家的雄心壮志和思想家的睿智深邃,更能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脉络。它们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揣摩,从中获得古老的智慧,启迪当下的思考。它们所蕴含的关于权力、法律、人性、秩序的论述,在穿越千年时光之后,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商君书 慎子 邓析子 线装中华国粹》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线装工艺,配合着仿古的书签和精致的封面图案,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诸子百家的时代。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特有的、略带粗砺的触感,以及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古朴气息,都让人感到一种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畏。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的烫金小字,虽然低调,却彰显出一种内敛的雅致。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展示。对于真正热爱中国古代典籍,并且注重阅读体验的朋友来说,光是这份装帧带来的仪式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先贤智慧的重量,这种实体书的体验,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

评分

至于《邓析子》,它在诸子百家中显得尤为独特,那篇著名的“井釉”寓言,简直是古代逻辑思辨的巅峰之作。阅读此书,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了悖论和巧妙文字游戏的思想迷宫。虽然它的篇幅相对较短,但其中对于语言、概念和事物本质的探讨,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先声。我发现,理解邓析子的关键在于抛弃传统的线性思维,去接纳他那种对既定概念的不断解构和重塑。对于那些对“诡辩术”和早期逻辑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教会我们,有时候,事物的表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定义它,如何构建关于它的共识。

评分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古代政治哲学和法家思想的爱好者,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几部经典。先从《商君书》入手,其变法图强的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权力和效率的极致追求,在今天的商业竞争乃至国家治理中,依旧有着令人深思的现实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版本的注释和校勘做得相当到位,很多晦涩难懂的词句都有详尽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尤其在涉及到“耕战”思想的核心论述部分,译者似乎下了很大功夫,使得原本僵硬的法家理论变得相对更容易被现代思维所接受。读完一遍,感觉对秦国得以一统天下的制度基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严刑峻法”的肤浅认知上。

评分

总的来说,这套“中华国粹”系列对于这三部重要典籍的收录,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脉络的整体把握。从尚功利的《商君书》,到重思辨的《慎子》,再到精于辩驳的《邓析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家思想光谱。线装的厚重感赋予了阅读过程一种郑重其事的感觉,让人难以轻易合上书卷。它并非是那种适合在通勤路上快速浏览的轻量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一杯清茶,焚香一炷,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含义,这才是真正的好书的价值所在——它能随着读者的心智成熟而不断展现新的光芒。

评分

《慎子》的部分,则展现了法家体系中更为精妙的“名实相符”与“形名”之辩,其思想的深度和辩证性,常常让我感到惊叹。慎到的论述,有一种超越时代的哲学思辨色彩,他对于君主如何保持其权威性,如何不被臣下蒙蔽的论述,精妙绝伦,简直是古代版的“管理学”圣经。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循名责实”的章节,尝试将其与现代项目管理中的KPI考核进行类比,发现其底层逻辑竟然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这本书的排版上,对原文和注释做了很好的区分,使得阅读节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需要深究时可以参看注释,快览时则能专注于核心思想的流淌,这种设计非常人性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