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态伦理与节约型社会(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
定价:22.00元
作者:刘永昌,初秀伟
出版社:中航书苑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8024359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生态伦理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6章,分别介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态论理思想、西方现态伦理思想、世界和中国的资源状况、中国资源问题与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内容。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自学参考。
目录
章 人与自然的关系
节 “人”与“自然”的含义
一、“人”的含义
二、“自然”的含义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的产物
三、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是对象
四、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使命
一、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二、人类是自然的主体
三、人类的使命
思考题
第二章 中国古态伦理思想
节 墨家的生态伦理智慧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家生态智慧朐伦理基础
二、节用、节葬和非攻——墨家生态伦理智慧的现实体现
第二节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二、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三、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四、董仲舒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三节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的生态伦理思想
二、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思考题
第三章 西方现态伦理思想
节 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
一、英国思想家提出把道德关怀扩展到动物
二、美国思想家强调环境伦理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节 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
一、史怀泽“敬畏生命”思想的形成
二、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
三、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
一、利奥波德的生平
二、利奥波德的伦理思想的转变过程
三、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第四节 辛格的尊重感觉伦理学和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
一、辛格的尊重感觉伦理学
二、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
第五节 罗尔斯顿——建立生态伦理学的科学体系
一、关于“荒野转向”概念
二、从自然界的价值,到“遵循自然”
三、自然规律与人道的结合:生态伦理学的科学体系
思考题
第四章 世界和中国的资源状况
节 水资源状况
一、世界水资源状况
二、中国水资源状况
第二节 土地资源状况
一、世界土地资源状况
二、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第三节 能源资源状况
一、世界能源资源状况
二、中国能源资源状况
第四节 矿产资源状况
一、世界矿产资源状况
二、中国矿产资源状况
思考题
第五章 中国资源问题与危机
节 水资源问题与危机
一、洪涝灾害频繁
二、旱灾普遍
三、水体污染严重
四、水土流失扩大
五、水资源危机加剧
第二节 土地资源问题与危机
一、土地资源退化
二、耕地严重流失
三、建设用地低效粗放
四、中低产田面积大
五、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第三节 能源资源问题与危机
一、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二、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和环境污染加重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
四、农村能源问题突出
五、石油短缺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
六、能源管理体制约束依然严重
第四节 矿产资源问题与危机
一、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矿产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
思考题
第六章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和历史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三、低碳经济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途径及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确保国家安全
第四节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历史、现状与任务
一、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与问题
三、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与任务
第五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外经验、问题及作用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
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现状及特点
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问题与意义
第六节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框架及支撑体系
一、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二、节约型生产体系
三、节约型城市发展体系
四、节约型消费体系
五、节约型科技支撑体系
第七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体制,形成良性治理结构
二、制定战略规划,促进优先有序发展
三、完善激励政策,综合推进节约环保
四、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实力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六、重塑节约文化,奠定新的文明基础
思考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中带着一丝严谨的气息,恰到好处地呼应了书名所蕴含的严肃主题。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封面那略带做旧感的纸张质感所吸引,仿佛能触摸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选择上,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流于俗套,那种清晰的行距和合理的页边距,让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那些章节标题的字体变化,细微之处见功力,让人在翻阅时能清晰地感知到内容的层次和重点的递进。装帧的整体风格,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它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畅销书那样追求浮夸的视觉冲击,而是更专注于内容本身的呈现质量,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摩挲封面,感受那种环保材质特有的、略微粗糙却又温润的手感,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理念的一种无声的践行,让人在接触这本书的第一时间,就建立了一种与主题相契合的心境。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组织,简直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带领读者逐步深入一片复杂而又迷人的思想森林。开篇部分的铺陈极其稳健,没有急于抛出深奥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察觉到的资源浪费现象入手,巧妙地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这种由浅入深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概念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要害。随着阅读的深入,作者开始有条不紊地引入伦理学的基本框架,各种思潮的交汇和碰撞被清晰地梳理出来,如同在地图上标注出不同的山脉和河流,让人对整个思想版图有了宏观的把握。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在论证过程中,总能适时地穿插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空泛的说教,而是紧密结合了社会现实,使得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有血有肉,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和代入感。这种精妙的结构设计,让阅读过程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艰涩的攀爬。
评分与其他同类主题的著作相比,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强烈的时代性和面向未来的视野。它并没有沉溺于对历史的简单回顾或对既有问题的重复抱怨,而是紧密围绕“十二五”这一特定的历史坐标,探讨了如何将生态伦理的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职业教育和未来社会建设的具体行动指南。作者对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特点的把握非常精准,提出的许多策略和建议,都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避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空泛。阅读到最后,我感到心中涌起一股积极的力量,这本书成功地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蓝图:如何将一个宏大的、看似遥远的伦理目标,分解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可以实践的具体步骤。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员。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平实的温度。它没有采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使得很多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被作者用极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了精准的阐释。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关怀,那不是居高临下的批判,而是一种真诚的呼吁和引导。特别是在讨论“节约”的社会价值时,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细腻和富有感染力,他成功地将“节约”从一种被动的、略带负面的“紧缩”概念,提升为一种积极的、富有前瞻性的生活哲学和发展模式。这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阅读体验极为流畅,仿佛与一位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智者进行着一场深入的、充满启发的对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既有的认知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重构。
评分这本书中的图表和辅助资料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专业水准,它们并非简单的图文点缀,而是深度服务于文本内容的必要补充。那些数据可视化做得非常出色,复杂的数据关系被提炼成简洁明了的图形,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资源消耗趋势的对比图,那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远胜于单纯的文字描述,让人对当前“不可持续”的模式有了更清晰的危机感。此外,书后附录中引用的文献和拓展阅读建议,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有志于进一步深挖某个子议题的读者,搭建了便捷的阶梯。这些详实的参考信息,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成为了一个实用的研究和学习工具,展现了其作为面向高职高专教材的实用主义取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