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今读:小儿语幼学琼林(插图版)
定价:36.80元
作者: 吕得胜, 程登吉,于童蒙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8011704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典藏本书的四大理由
1)启蒙价值:是儿童品德教育和知识积累的巧妙融合之作。
2)体裁新颖:兼具四言、六言、杂言,遍用对偶,涵养儿童的语言美感。
3)故事丰富:摘录诸多古代小故事与正文对应,孩子爱读爱看。
4)收藏价值: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国学今读”六大特色
1)种类丰富,经典选粹。精选受读者欢迎的16部经典,兼顾儒道、兵法、历史、地理、修身处世、蒙学几大方面。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2)插图精美,紧贴内容。适应“读图时代”的读者期待,国学经典与名家绘画相配,如明清和民国时期名家国画、线描古画(如孔子圣迹图、二十四孝图等)、明清时期古本《山海经》绘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3)注解适度,接地气。原文译文对照,无古文基础亦可入门。注释尽量简短,不做学术探讨,以大众读懂为宜。
4)贴近当下,生动讲述。结合当下生活,加入与当活有关的故事和案例,以活泼亲切的方式讲述经典智慧。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5)名校博士,精心审订。遴选了一支由北大、清华、中文、哲学系博士生组成的加工、审订团队,有效保障了丛书的质量。
6)环保工艺,舒适阅读。带纹特种纸封面和过油工艺,独特的黄胶纸内文,典雅,环保,大大提升了阅读舒适度。
1)培养道德人格的通俗读物,了解古代知识的经典之作
2)《小儿语》一书由明代书生吕得胜所撰。他主张要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他认为当时民间流传的一些儿歌,如“东屋点灯西屋亮”之类,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成长无益。于是他编写新儿歌代替旧儿歌,即《小儿语》。
3)《幼学琼林》广泛吸引多种蒙书材料,内容包括天文地理、人情事故、衣食住行、鸟兽花木、神话传说以及成语典故等,可谓无所不包。行文简练得当,语言遍用对偶,是了解古代知识的经典之作。
4)《小儿语》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亲切活泼的语言,讲述做人道理、传播文史知识,内容丰富、浅显易懂,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承至今。5)“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琼林》全书运用对偶句,音律铿锵,朗朗上口;内容包罗万象,古典文化知识丰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蒙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经典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它主要主张要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本书作者认为当时民间流传的一些儿歌,对品德修养无益。于是他编写新儿歌代替旧儿歌,即《小儿语》。《幼学琼林》初叫《幼学须知》,同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程登吉。在清朝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做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琼林》。民国时的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对它进行了增补。这两本书对引导孩子们阅读,对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录
小儿语
四言
六言
杂言
幼学琼林
卷一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女子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服
卷三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
卷四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四言
【原文】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译文】
一切言语行动,都要安定从容;做事情凡是出了差错,十件有九件都是由于慌张造成的。
【历代名人典故】
诸葛亮摆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败于街亭之战后,司马懿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兵临西城门外,蜀军主力当时不在。大家都着急地在大殿上踱来踱去,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把在外的大军调回来的。当时西城内是一片空虚。诸葛亮摇着鹅毛扇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形势,他想如果和他们硬拼,蜀军肯定会寡不敌众,终导致全军覆灭,只有出其不意,冒险斗智,才有可能挽回败局。于是,诸葛亮把身边的将士,派出城外埋伏,等待伏击司马懿。然后他命几个老兵打扫街道,而自己则安坐在城楼抚琴观景,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司马懿领兵到达西城墙下,看到诸葛亮神情自若的样子,急令撤军,途中突然受到西蜀伏兵的袭击,损失惨重。后来,司马懿才知道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大叹诸葛亮的聪明,也很佩服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本领。
【原文】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译文】
沉静安稳才能安身立命,说话要从容;言语和动作不能轻薄,让人嘲笑讥讽。
【历代名人典故】
苏东坡的教训
渴望被人喜欢、受人尊敬、受人崇拜,这是人类的本性,但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所以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就曾因为没有尊重别人而得到了教训。有一次,苏轼拜访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带他一同到寺庙参禅打坐。苏轼静坐一阵,突然脑中灵光闪动,决意与佛印禅师一争高下。苏轼转身问佛印禅师说:“你现在看我是什么?”佛印禅师却淡然一笑说:“你还是先说说你看到的我是什么吧!”苏轼得意扬扬地说:“用我的天眼看,大师是团牛粪。”佛印禅师没有恼怒,而是一如既往平静地说:“用我的天眼看,先生你是如来。”苏轼内心窃喜。他兴冲冲回到家,得意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并说今天终于让佛印落了下风。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学不在苏轼之下,她听后大笑说:“哥哥,这回你可输惨了!修行得道的人,一切外在事物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内心是牛粪的人看别人是牛粪,内心是如来的人看别人才是如来。”苏轼听罢,内心深觉惭愧,更加佩服起佛印禅师来。【原文】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译文】先要学会耐心不要烦躁,不要无故生气,如果性情急躁做事粗心大意,就会一生时运不济。
韩信胯下受辱古话有云: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要在无端的争闹面前逞能耐,因为那不是真正的有能耐。韩信年少时喜欢随身佩剑。一天,一个杀猪的少年向他挑衅,说道:“你长大了,还总带着剑,这说明你很胆小。你若敢刺我,就算你有胆量,如果不敢刺,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瞪了瞪他,忍着气从他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都笑话他,说他是胆小鬼。后来,韩信投靠刘邦,战功赫赫,当了楚王。他把当初侮辱他的那个杀猪的人召到自己的跟前,任他为中尉,并跟诸将说:“这个人是个勇士,当初侮辱我,我为什么没有杀了他呢?(因为我)没有理由杀他,就把他留在这里(时时提醒我)。”
【原文】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译文】
一个人能有多少学问,看见人就胡吹乱说,洪钟平时都是默默无声的,半瓶水晃得响,而满瓶的水反倒没有声音。
【历代名人典故】
自充行家的魏人
从前,一个楚丘人得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颈脖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楚丘人怎么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到处打听,可是问遍了街坊远近许多人,都没一个人认识这是什么东西。这个时候,一个魏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自告奋勇地来到了这个楚丘人家里,打算鉴赏一下这个古物。他研究了一番这个东西,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古代有犀牛形状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状的酒杯,这个东西大概是马形酒杯吧?”楚丘人一听大喜,把它装进匣子收藏起来,每当设宴款待贵客时,就拿出来盛酒。这天,仇山人偶然经过这个楚丘人家,正好魏人也在,仇山人看到他用这个东西盛酒,便惊愕地说:“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个东西?这是尿壶呀!也就是那些贵妇人所说的‘兽子’,怎么可以用来做酒杯呢?”魏人听了这话,脸一下红到了耳朵根,羞惭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
【原文】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译文】
自己的过失,要勇于承认,不必遮遮掩掩的,一旦遮掩不了,反倒又加上一条过失。
【历代名人典故】
田稷勇于退贿
田稷是战国时齐国的相国,他办事认真负责,深得齐王的信任。齐王任命他统领百官,总揽政务,他在当时权倾朝野。于是,有人给他送去贿金,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一天,田稷手下的一名官员给他送了黄金百锭。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面对这么多金子,他无法抵挡这突如其来的诱惑,在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后,还是收下了。母亲一见这么多金子,十分吃惊,急忙询问田稷金子的由来。田稷是个孝子,他不想欺瞒母亲,于是就将一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气不打一处来,教训他说:“为官就应该清正廉洁,不能见钱眼开,而且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高尚的行为,不应该收受不义之财。”母亲越说越生气,后竟要把田稷赶出家门。田稷听了母亲严厉的训斥,感到十分羞愧和自责,急忙原数归还了金子,随后又主动跑到齐王面前去请罪。田稷没有对齐王隐瞒自己的过失反而很勇敢地承认,这是需要勇气的。
【原文】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
【译文】
别人无心犯下的过错,能说清楚就尽量放过人家;大家都不是圣贤,谁能避免不犯个一差半错的?
【历代名人典故】
宋神宗“辨龙”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苏轼因反对变法,以“乌台诗案”获罪,被贬为黄州团练。过了一些日子,宋神宗想念苏轼的旷世奇才,想召他回京。但是一个叫王禹玉的官员对神宗说:“苏轼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希求地下蜇龙,他的诗句中有‘惟有蜇龙知’。皇上您就是真龙天子,他却不敬重您,反而祈求地下的蜇龙。这是什么意思?”枢密院事官章子厚说:“所谓龙,不光是用来指代君主的,臣民也可以用龙来做称代。”神宗说:“自古以来称龙的人多着呢,比如后汉时期荀淑的八个儿子人称为‘八龙’,诸葛亮号称‘卧龙’,难道他们都是君主吗?”一时的言语失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是有意将事情扩大,那么就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圣贤之人,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
序言
小儿语
四言
六言
杂言
幼学琼林
卷一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女子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服
卷三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
卷四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参考文献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实用性要求比较高的读者,尤其是在挑选给家人的读物时。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语境化”学习体验。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比如,当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时,我能立刻联想到书中提到的某个典故或者某个古人的处事方式,然后尝试去模仿和借鉴。这种即时的反馈和联系,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效果。相比于枯燥的理论教材,这种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的讲述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且有效率,感觉像是得到了一本行走江湖的“秘籍”,时刻都能派上用场。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帮助我静下心来,重拾传统文化韵味的读物,而这本《国学今读》系列(虽然我指的是另外一本,但我们姑且用这个感觉来评价)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阅读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那些蕴含在文字中的智慧和哲理,虽然经过了现代的解读和梳理,但其核心的文化精髓却丝毫未减。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不急不躁,仿佛有一位温和的长者在耳边细细教诲。读完一章,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有这样一本让人慢下来的书,实在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心境的培养。
评分说实话,我对“国学”这个标签下的很多书籍持保留态度,总担心内容过于陈旧或者过度解读。但是,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鲜活”的。它没有停留在对古代文字的机械性翻译上,而是着力挖掘了这些文字背后的“人情味”和“生命力”。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自然,行文间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读起来丝毫没有被说教的感觉。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角度,总能提供一个新颖的切入点,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侧面。这种既尊重历史又拥抱现代视角的能力,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深度,又充满现代的活力,非常适合希望在传承中创新的现代读者。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立刻抓住了我。封面设计得古典又不失现代感,色彩搭配得非常雅致,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某个书房。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来是精心设计的,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种传统的韵味,对于我们这种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享受。而且,书里的插图部分,真是点睛之笔!那些手绘的插图,线条流畅,色彩柔和,不仅美观,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绝佳补充,让那些古老的典故和情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每次翻阅,都像是在欣赏一本精美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足以见得出版社的用心和诚意。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内容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在选材上的广度和深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像某些“速成”读物那样肤浅地罗列概念,而是真正深入到了一些经典的源头,并且用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了阐释。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古代礼仪和处世哲学的章节特别感兴趣,里边关于人际交往的分寸拿捏,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做到了语言的通俗易懂,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感,这点非常难得。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充满生活气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