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说新语
定价:49.80元
作者: 刘义庆;陈书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6386715
字数:
页码:60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专记魏晋名士的奇闻异事,是研究魏晋的极好史料。
★记载魏晋文人雅士的言行癖好,堪称千年以前的微博段子集锦
★魏晋人物,千古,奇人怪事,尽收于《世说新语》
★令人神往着迷的魏晋时代,《世说新语》是极好的一幅魏晋画卷
【六大大购买理由】
刻画魏晋名士群像,记载千古绝妙文章。
原文、白话译文对照,好读易懂
译者陈书良教授为魏晋六朝专家,译文精准。
作家出版社重点出版,精心编校,值得信赖。
封面典雅,装帧精美,双封面精装,可读宜藏。
用纸考究,用墨环保,字号够大,印刷清晰,享受阅读不伤眼。
内容提要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等人所作。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目录
作者介绍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摘
序言
★《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n
——鲁迅 n
n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n
——蒋勋 n
n
★(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n
——《宋书》 n
这本书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中古史和人物风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座宝库。它不同于严肃的史书,它更像是一部“人物志”与“生活美学”的融合体。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的。他们对山水、对音乐、对服饰的讲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美共同体”。 我尤其喜欢那些篇幅较短、如同一闪而过的灵感片段,它们像是古代的“表情包”或“金句卡”,简洁有力,极富传播性。这些片段流传至今,足见其生命力。阅读它,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针对古典情趣的审美再教育。它引导我重新审视现代生活中的浮躁,去追求那种更高远的、不为物役的精神境界。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对“风骨”二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部作品的文字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的语言凝练、洗练,极富表现力,很多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律感。虽然是古代白话和文言的混合体,但其流畅度远超许多同时期的正式文献。它仿佛是当时上流社会私下流传的“八卦集锦”,但其质量之高,品味之雅,又远非一般的“八卦”可比。 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描绘人际交往和情商技巧的段落。比如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访客,如何得体地拒绝不愿参与的宴会,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礼仪,实则体现了极高的情商和边界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社交和有效的沟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范本。它的智慧是内敛的,需要你静下心来,才能从那些看似轻松的对话背后,挖掘出深层次的社交艺术和为人处世的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初看有些跳跃,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精妙匠心。它并非按时间线性铺陈,而是以主题和人物为脉络进行散点式的聚焦,这种结构反而更贴合“语录体”的特点,更便于读者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捕捉到魏晋风度的精髓。我特别欣赏那些对于“雅”与“俗”、“真”与“伪”的探讨,这些看似无心之语的记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辨。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沉思那些人物的抉择。他们身处乱世,却依然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这种“抗争”的方式,并非刀光剑影,而是通过一种近乎艺术化的生活态度来完成的。这让我反思当下的生活,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既定的框架内,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以更优雅、更洒脱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这种审美上的高贵感,是现代许多文学作品所缺乏的,它像一股清流,涤荡着心灵。
评分这部古典文学的选集,简直是穿越时空的任意门,让我得以窥见魏晋名士那风流倜傥、光怪陆离的生活图景。初读时,那些零散的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看似随意,实则颗颗晶莹。比如对于“竹林七贤”的描摹,不是那种刻板的历史记录,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你仿佛能闻到他们饮酒时空气中弥漫的醇厚酒香,感受到他们在玄学讨论中那种旁若无人的洒脱与狂放。 其中关于人物的那些“语录”和“轶事”,尤其引人入胜。它们往往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一个人的神韵和性情。比如对某个名士“风姿过人”的描述,寥寥数字,却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他背后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想象力,也使得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悟。它不像正史那样板着脸孔,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情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那些对日常琐事的细致捕捉,诸如穿衣、饮食、待客之道,都构建了一个精致而又充满个性的古代社交网络。
评分每次合上书卷,我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刚从一场高雅的沙龙中退场,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有些粗糙和急躁。这部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让你既是这场历史大戏的观众,又能感受到那些人物的温度和复杂性。它不作价值判断,只是如实地记录下“他们是那样说的,他们是那样做的”。 这种克制的叙事手法,反而给了读者巨大的解读空间。同样一个典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阅读,会得出截然不同的感悟。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性中光明与幽暗、清醒与迷醉的种种面向。它教会我们欣赏不完美,接纳人性的矛盾。那种“魏晋风度”所代表的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在政治高压下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坚守,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