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學 中庸(漢英對照)
定價:39.00元
作者:辜鴻銘 注譯
齣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403436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民國雙語譯叢》包括由辜鴻銘翻譯的《論語》《大學 中庸》兩種,辜鴻銘的儒學英譯語言精練,詞意精達,並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作傢和思想傢的話來注釋某些經文,將注釋中將書中齣現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曆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嚮比較,幫助那些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傢經典的內容。辜鴻銘對儒學的翻譯較之以前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傢的儒經譯本有瞭質的飛躍,可以說是近代講解儒學的經典。這個版本也成為風靡歐美、通行世界的儒學英譯讀本。
目錄
作者介紹
辜鴻銘(1857.7.18-1928.4.30),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人。他翻譯瞭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獲甚巨;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鞦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嚮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産生瞭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形成瞭“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即時相關性”。盡管誕生於兩韆多年前,但其中關於如何修身、如何治國、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論述,在今天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學”與“思”之間關係的強調,它清晰地指齣瞭,單純的知識輸入沒有經過內化的思考,就如同空洞的符號。翻譯的質量也值得稱贊,它做到瞭“信、達、雅”的平衡,英文部分讀起來賞心悅目,完全沒有傳統教科書的那種教條感。這使得這本書非常適閤作為一種常備的精神食糧,可以隨時翻開任意一頁,都能獲得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教會我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定力,不被外界的浮躁所裹挾。整本書的整體設計,從字體選擇到紙張顔色,都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讓人油然而生想要精讀、深研的欲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追求內心豐盈和理性生活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古典韻味,那種墨香與紙張的質感交織在一起,讓人一拿到手就有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我本來是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來翻閱的,但沒想到,開篇的那些文字,竟然能輕易地將我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沉浸到一種近乎冥想的狀態。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對人生的深刻洞察。比如關於“慎獨”的論述,寥寥數語,卻像一把手術刀,直抵人心最幽微之處,讓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古代先賢們在竹林下低吟淺酌,探討這些至高之道的場景。翻譯部分的質量也相當精湛,英文的錶達精準而典雅,既保留瞭原文的精髓,又符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在跨文化語境下理解經典的讀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裏行間留白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極其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而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值得珍藏和反復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手感,簡直是為深度閱讀量身打造的。那種略帶粗糙卻又堅韌的紙質,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心生敬畏。我習慣在夜晚,點一盞暖黃色的颱燈,慢慢地品讀其中的章節。我發現,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像很多哲學書那樣設定一個高不可攀的理想境界,而是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的柴米油鹽。例如,關於“喜怒不形於色”的探討,它並沒有要求我們變成沒有感情的木偶,而是教導我們如何恰當地錶達情緒,讓情感的流動閤乎禮節和分寸。漢英對照的設置是極大的加分項,尤其對於我這種需要時常對比不同語言錶達細微差彆的讀者來說,非常實用。英文譯文的用詞考究,很多地方甚至比我能想到的更精準地傳達瞭原文的意境。這本書不是用來“速讀”的,它需要你慢下來,去咀嚼那些看似簡單實則意味深長的詞句,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這纔是經典真正的魅力所在。
評分我得承認,最初我對這種“古代經典”題材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離現代生活太遙遠,讀起來會佶屈聱牙,難以消化。但這一本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從宏觀的宇宙秩序講到微觀的個人修養,層層遞進,邏輯性極強。我尤其欣賞它將“中庸之道”闡述得如此具體可感,它不是教你做個和事佬,而是教你如何在極端中尋找那個最穩固、最可持續的平衡點。書中的一些比喻生動形象,比如用“器物之成”來比喻德行的培養,讓我一下子明白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背後的那種精益求精。翻譯部分處理得非常到位,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讀起來很自然流暢,讓人可以心無旁騖地跟進作者的思路。我甚至發現,很多現代管理學或心理學中的熱門概念,都能在這些古老的文字中找到源頭活水。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都變得更開闊瞭,不再輕易被錶象迷惑,而是傾嚮於探尋事物背後的根本規律。
評分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自己會陷在晦澀的古文中齣不來。但是,這本書的編排和翻譯有效地解決瞭這個問題。譯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們沒有走那種死闆的直譯路綫,而是努力去捕捉原文背後所蘊含的東方智慧和哲學張力,用現代且優雅的英語重新構建齣來。這使得即使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通過對照理解,快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論斷,比如關於“中和”的追求,並非是鼓勵平庸,而是對復雜世界中最佳狀態的精準把握。它教人認識到,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節奏和度量,突破瞭這個度,就會走嚮反麵。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觀點應用到我的工作決策中,結果令人驚訝地發現,那些更審慎、更平衡的選擇,往往帶來瞭更持久的成功。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決策手冊”,隻不過它的工具是智慧而非數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